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预测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及其对于开腹探查术时机选择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1995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依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肠坏死发生的预测因素。

结果

全组男性39例(61.9%),女性24例(38.1%),年龄为31~ 82(58.8 ± 12.7)岁;其中有29例(46.0%)患者发生肠坏死。随访13~268(中位数29)个月,肠坏死者中有72.4%(21/29)完成随访;未发生肠坏死者有85.3%(29/34)完成随访;两组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908,P= 0.015)。单因素分析显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χ2= 18.535,P= 0.000)、休克(χ2= 7.775,P= 0.007)、腹膜刺激征(χ2= 11.533,P= 0.001)、B超或CT发现肠壁改变及血流信号异常(χ2= 14.344,P= 0.000)、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χ2= 4.498,P= 0.034)、D-二聚体(χ2= 6.680,P= 0.010)、乳酸脱氢酶(χ2= 6.513,P= 0.011)、血清白蛋白(χ2= 3.914,P= 0.048)、血尿素氮(χ2= 11.377,P= 0.001)、血pH值(χ2= 15.887,P= 0.000)、血乳酸(χ2= 17.134,P= 0.000)以及碱剩余(χ2= 6.674,P= 0.010)与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发生肠坏死有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OR= 28.945,95%CI:2.294~365.199,P= 0.009)、血pH值<7.35(OR= 13.174,95%CI:1.157~150.027,P= 0.038)、B超或CT发现肠壁改变及血流信号异常(OR= 4.857,95%CI:1.110~21.253,P= 0.036)为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发生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预后不良。出现酸中毒、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以及B超(或CT)发现肠壁改变和血流信号异常时应警惕肠坏死的发生,并争取尽早行手术探查,以明确肠管活力并及时干预。

其他文献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最有效的方式,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被许多指南所推荐,但伴随而来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凸显。在充分认识直肠癌综合治疗重要意义的同时,认真了解直肠癌外科手术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为直肠癌患者选择合理、规范、科学有效又符合卫生经济学的治疗方法,会使我国直肠癌综合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来分析术中意外出血、膀胱损伤、术后
目的评价单钳道内镜下和谐夹联合尼龙绳行荷包缝合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广东东莞市东华医院消化内科因胃黏膜下肿物行内镜下荷包缝合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使用单钳道内镜下和谐夹联合尼龙绳荷包缝合术(和谐夹组),19例使用双腔镜下金属夹联合尼龙绳荷包缝合术(金属夹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闭合完成情况、术中用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
期刊
期刊
D2标准胃癌淋巴结清扫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对标准淋巴结清扫范围没有做重大调整:不推荐预防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当幽门下组淋巴结可疑转移以及肿瘤侵犯十二指肠时,推荐清扫肠系膜上静脉旁和胰头后组淋巴结,但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根据JCOG1001最新结果,网膜囊切除仍不能推荐作为cT3~4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我国是胃癌大国,胃癌总体手术治疗水平不均衡,在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同时,如何
期刊
期刊
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的发病率目前已降低至10%以下,但LRRC患者多伴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未经治疗远期生存率极低。术前如何准确评估、正确决策、制定合理的多学科个体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LRRC手术效果,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手术切除目前仍是LRRC唯一可获治愈的治疗方法,而R0切除率是影响LRRC预后最关键的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提出一种新的LRRC分型方法,将盆腔分为右侧盆壁、左侧盆壁以及后方
结直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脏是其最为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肝转移也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CLM)的诊治理念与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实践的规范化程度也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生存效果得以显著改善。CLM的规范化诊疗需要以多学科团队协作为基础,全面评价患者整体状况以及局部肿瘤状态,从而制定治疗策略。CLM的规范化诊断需通过腹部增强CT和(或)肝脏超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内镜下缝合创面缺损的方法——经单钳道镜联合应用钛夹以及尼龙套圈行双荷包缝合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治疗的胃部或者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胃部和食管黏膜下肿瘤或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剥离术中损伤黏膜者,在肿瘤行内镜下全层切除后,创面缺损行单钳道内镜下双荷包缝合。具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