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花生情结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爱吃花生,这是全家人都知道的;父亲爱喝酒,这也是全家人都知道的;父亲爱把花生当下酒菜,这更是全家人都知道的。
  说起来让人匪夷所思。别人家的下酒菜都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可咱父亲就爱炒一碟花生米,自斟自酌,孤芳自赏般,乐得个逍遥自在。
  父亲嗜花生到如此程度,是因为我家有着响当当的“花生三绝”!
  
  一绝:糖炒花生米
  
  来源于家喻户晓的糖醋排骨、糖醋鱼等。花生剥壳,花生米洗净,点起七八分火候的锅灶,先放花生米,干炒,约莫五分钟后,待花生米表面水分已被烘干,且已半成熟,出锅,暂时搁置一边。锅里放入一小勺清油(猪油香一点,但容易上火),大约10毫升吧,把锅身都润过,倒入小半碗水(约莫100毫升);待水烧开后,倒入糖(可以是白糖,也可以是红糖、黄糖,但为了易化开,以白糖为佳)。用锅铲来回搅拌糖和水,使之充分融合,并随之加入三两滴清酒。等到糖和水完全交融,成为糖浆以后,把花生米倒入。这时火候不宜过大,七分左右。炒的动作也要快,不然糖浆会粘锅底,之前放油也是为了防止粘锅。手要麻利地把花生米与糖酱搅拌为一体,然后来回不停地翻炒。目前为止,我家就父亲这手最是娴熟了。糖浆和花生米会自然地粘合,直至成为一颗一颗银杏大小的颗粒(外面是糖衣,里面是花生米)。随之不久,就会听到 “啪啪”的爆破声,那是花生完全熟了,嚼起来脆生生香喷喷了,也就意味着糖炒花生做得差不多了。
  这糖炒花生,甜中溢香,香而不浓,黄里透红,红中藏玉,余香绕远,堪称一绝,俺家的一绝,父亲的一绝。
  
  二绝:水煮花生米
  
  其实这名字不太恰当,只体现出了这道菜的一半的意味,尚且这样称呼吧。
  水煮花生米没有糖醋花生米做工繁复,且火气稍少,是我们家的“招牌菜”,大家都特别喜欢。先把花生米用水煮过,沸腾个三两分钟,待其熟后捞出沥干;然后换上油锅,放适量的清油,少量的盐,加上5毫升的酱油,还有三五滴白酒,几根剁碎了的葱花或蒜末,放入花生米一块翻炒,搅匀;三分钟后即可。
  这样的水煮花生,家常式的菜肴,味道鲜美清淡,清香沁鼻,又不易让人上火,闻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是我们全家人的最爱,是父亲下酒的美味,也常用来招待客人。
  
  三绝:生拌花生米
  
  对父亲来说,这是最经济实惠最简单便捷的下酒菜,也是颇能显示父亲的风格与个性的一道菜。
  花生是晒干了的,这样吃起来才有味道,嚼起来才有劲。父亲往往贪图方便,不用起锅,就做个生拌花生米来当下酒菜。
  花生剥了壳之后,放置碗中,倒上酱油,撒上葱花或蒜末,用筷子搅拌均匀,即成。这生拌花生米,看上去,黑而黄的是酱油,红而亮的是花生米,绿而嫩的是葱花或蒜末,色泽光鲜,农家味十足。父亲即使是小酒独酌,也是津津有味、如痴如醉的。往往,我们也会调侃把玩似地和父亲喝上三两杯,就着这简单的下酒菜,还其乐融融呢!
  另外,爆炒花生米父亲也是喜欢的,但他老人家习惯添上少量的白糖一块炒,这和父亲从小喜欢吃甜食不无关系。还有那些用花生做成的家常菜,父亲偶尔也会做一做。
  父亲常跟我们提及他那些与花生有关的“烹饪之术”,并以此为荣,还坦言:生拌花生米是困难时期最奢侈的下酒菜,水煮花生米是七八十年代人人称道的家常菜,糖炒花生米是咱家自传的“秘方”,而爆炒花生米却是现今家喻户晓的大众菜。
  闲暇之余,父亲仍会放下琐事,栖居小园,花生一碟,或糖炒,或水煮,或生拌,或爆炒,清酒斟上,对月独饮。那些与花生有关的往事,应该会汩汩地从父亲心间流淌而出吧?那些年,那些事,或温馨,或心酸,或殷实,或饥苦,一盘花生米,一五旬老翁,在向我们娓娓道来……
其他文献
浓油赤酱的上海菜和以清淡原味为主的正宗西菜,从来就像两个性格截然的人,一个务实但显市井,一个有型有格却不实惠。面对这样的选择,好食之道,只能像陷入三角恋爱中的女主角般感叹一番:2人加一加除以2就好了!上海的番菜,就是这样一个理想情人,有型有格也有实,正好合适嘴巴吃得刁钻促狭如你我之辈。  我的年纪已赶不上尝到正宗原汁原味的番菜了,好在我的婆婆,吴同文的大女儿,可烹饪得一手正宗的番菜。她当年可是正儿
期刊
3月,美国阿拉斯加海产市场协会携手上海市烹饪协会举办了“美国阿拉斯加海产市场协会厨师论坛”,为春日里的上海带来了健康与美味的双重享受,掀起了上海又一场美味与营养的盛宴。  论坛期间,来自上海各大酒店的80余位厨师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厨艺大比拼。如火如荼的比赛中,厨师们各显身手,充分运用阿拉斯加海鲜制作出一道又一道的海鲜美食精品,中西合璧,极具创意。阿拉斯加海鲜作为中西餐菜点中的常用材料,已受到各大星
期刊
初秋的背影渐行渐远,成了昨天的记忆,深秋的脚步声逐渐清晰起来了,让人真切感觉到万木萧条的寒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秋天是一年中的一个特殊时段,它一头连接着酷暑,一面通向严寒,把冰火迥异的两者协调起来,带给人们一个舒适的季节。秋天不但气候舒适,而且还伴随着丰收的喜悦。春种秋收,当人们捧起自己辛勤耕耘的果实,心中充满喜悦和快乐是自不待言的。如此说来,秋季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季节。文人
期刊
春天来了,是尝鲜的大好时机。北方有“咬春”的习俗,南方有“嚼春”的传统。在上海,阳春三月吃什么大快朵颐?细细数来,无疑是刀鱼了!刀鱼因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其滋感丰腴,肉质细嫩,味道纯正,极其鲜美,以清明节前最佳。刀鱼、鲥鱼和鱼被誉为“长江三鲜”,其中刀鱼以其鲜美无比、应市最早而列三鲜之首。民间有“清明前鱼骨软如棉,清明后鱼骨硬似铁”的说法,就是说清明节前的刀鱼最为鲜美,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 
期刊
旧书不同于旧物,譬如要买个旧车铃,径直去车摊买,不会扑空。旧书就不一样,谁要是抱定要买哪部书,十之八九是白跑,这颇像交友,如果为交友而去结识人,简直是笑话。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淘旧书亦同此理,你最好是无主题、无目的地随意翻捡,说不定什么时候、在哪个书摊上,便会碰上一本特别值得收藏而又特别便宜还特别难寻的好书!  淘旧书摊需要一种无欲无求的散淡情致,买不买不打紧,翻翻捡捡本身就
期刊
小时候,我喜欢吃腊味,腊鸡、腊鸭、腊肉,腊肉吃得最多。为此,母亲不高兴,常埋怨说:“嘴巴这么刁!投胎的时候怎么不睁大眼睛看看?我们种田人的五谷杂粮,哪样吃不得?”  父亲不讲我什么,反讲母亲:“大崽二崽都参加工作了,大妹子也嫁人了,我们身边就这一个满妹子了,你就多做一点,也累不倒什么。”  父亲发了话,母亲不好再说什么。唠唠叨叨地买来小鸡小鸭小猪崽,养生蛋的鸡婆、专用来腊的阉鸡,七八只鸭子,两头肉
期刊
西雅图没有夏天,北面的太阳不毒也不辣,渐渐地,夏天的滋味从记忆中流失了。那天,鹤峰从后院割了一把莴笋叶,问道:“你们上海人吃莴笋叶吗?在福州都喂猪。”我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大喊:“能吃,能吃,莴笋叶煮饭是上海特色!”  其实,我只是凭记忆,记得上海有一种“咸酸饭”,是用咸肉和青菜煮的饭。记忆深处,是奶奶在世时,用莴笋叶代替青菜,煮熟的菜饭清香扑鼻。但是,叶尖长,多皱纹,味苦。西雅图的莴笋叶又肥又大
期刊
若要问我最喜爱吃的一道菜肴是什么,我会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回锅肉!”  在我们四川老家,回锅肉是最普遍,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道家常菜,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在炒回锅肉时,是用小火把肥瘦相连的肉片慢慢熬出来的,因此又叫熬锅肉。那时,乡下逢年过节都要祭拜老祖宗,或是敬奉灶王菩萨、土地菩萨等神明。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母亲到村子旁不远的一个小庙里去敬过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保佑家人平安,保佑这一年能有个好收
期刊
多年前,妈妈还没有港归,我也没有来美国,同处屋檐下的日子,最看不懂妈妈居然被那种最不值钱的电视剧感动:一个事业婚姻皆失意的男人,回到曾经嫌弃的老家,老母亲好像知道他会回来,马上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碗刀头粥;或是女的流产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流泪,这时候又是刀头粥出现了……我一直就不喜欢喝粥,感觉不到这碗粥的震撼。看到边上的她还要为之掉眼泪,便会在一旁取笑。  直到自己生完小孩,患有脚病的朋友安旗突然拄着
期刊
沿石板路而上,渐渐就能见到楞楞青瓦,那是外婆家沉隐在坳中的屋顶。外婆家门前有一棵槐树,活了五百年,抱拢需要三五人。外婆就站在树下望我。  外婆身材高大,三寸金莲,白发闪耀着慈爱。她右手戴一只碧绿的玉镯,用青花瓷的小碗,端给我绿豆汤时,玉镯与方桌相碰,发出一种细微的声响。这声响是一种刺激,一种清凉的提示。此刻,槐树底下穿堂而来的风、绿豆汤、外婆和她腕上碧绿的玉镯,构成了惬意的一部分,暑意尽去,舒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