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索尔仁尼琴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前苏联俄罗斯作家。1962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很多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直至1989年,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才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今年夏,索尔仁尼琴去世前的一些日子里,我碰巧在读索尔仁尼琴。这些书在我书架上站了许多年头了,当初还年轻,满脑子是现代派,唯美主义,还有实用主义的势利,总是被传说的印象所阻,以为这是个粗糙的作家,艺术上无甚可习,它们便在书架上冷清着。今年放任自己随心读一些书,连带拿起已经发黄的《癌病房》,起初没觉出什么,越往下翻越觉出好来,很惊诧,这样的作品,岂是苏联六十年代能生出的。后来知道是在国外出版的,但还是惊诧,这样的作家,岂是六十年代的苏联能生出的。尽管我们知道那是一个“解冻”的年代,而我们也经历了我们自己的“解冻”年代了,对于“解冻”,大约总知道一个边界,一个模式,“解冻”的作家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残缺,也难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索尔仁尼琴却与我所读过的“解冻”作家们何等不同。
  好奇之下再搬出《古拉格群岛》,一卷翻开已深为震惊。我承认我喜欢精巧,喜欢地面上的石刻或雕塑,但索尔仁尼琴的重量却是颠覆性的地质事件,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得不敬畏。
  正当此时,传来索尔仁尼琴逝世的消息。
  在特定的国度,我们可能暗自抱怨个人的感情总是被限定,被规制。这是一个事实,但并非有许多人知道这样的事实。更多的人因为并没有太强烈的个人感情,早已习惯了来自外部的感染,习惯了把外面的鼓声当作自己的心跳声,习惯了被漩涡席卷。抱怨一下个人遭到漩涡的侵犯,个人在席卷下的不适,已经不容易了,但索尔仁尼琴连这利,抱怨也没有。他的目光太锋利了,思想太彻底了,感情太鲜明太强烈了,以致没有一点暧昧和含糊。堂吉诃德刺向风车的时候,根本是不考虑力量对比的,也根本不相信那魔怪有什么一个指头九个指头或者七个指头三个指头的问题。他就是一个彻底的个体,那巨大的魔怪就是彻底的魔怪,他没有任何理由手下留情,难道那魔怪曾经对他手软过吗?
  “一个国家有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就像有了第二个政府。这就是为什么从古到今没有任何统治者喜欢大作家,只欣赏小作家。”索尔仁尼琴让书中的人物这样说。无疑他自己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作家,他根本就是对抗,绝不可能调和。他的手稿的去处是地下,藏起来,分散藏起来,自己藏起来或被别人藏起来,随时准备因此而再次被捕,好的可能是秘密传阅,最好的可能是偷运出去。他根本无暇像那些只求被欣赏的小作家那样,为拥有多少多少读者操心,为如何去往世间的繁华和国家的荣誉那里操心。
  我必须向《古拉格群岛》致敬。其揭露的事实令人震撼,其刘抗的激情令人震撼,其浩大的悲悯令人震撼。许多亲身受过苦难的作家也写苦难,尤其在“解冻”时期,但他们的笔下,一般只涉及他们特殊的遭遇,在他们自身的受害事实范围中呈现出真相,而索尔仁尼琴要做的是总的清算,一个受害者,自动站到公诉人的位置上,控诉,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的国家谎言,不是偶然的而是普遍的国家罪行。这是单个人难以胜任的重活,它的伟大(我的确是说伟大)就在于其重,说它笨重也可以,它本来就不是用于消遣的,那些锦上添花的精巧之作当然不能够和它相比。
  (本刊有删节)
  
  [索尔仁尼琴作品]
  
  清晨
  在夜间我们灵魂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你的睡梦那静止的麻木中,它仿佛获得了自由,离开这个肉体,穿过某些纯净的空间,摆脱了所有的渺小,在过去的一天中,甚至在一年又一年之中,那些渺小曾附着或积淀在那灵魂中。它会带着初雪般的洁白返回。于是你进入了一个无比宁静、明朗的清晨的状态。
  在这些时刻能想起什么啊!仿佛:你带有某种超常的洞察力,能够理解某种你从来不曾理解的东西……某种……
  你惊呆了。似乎,某种你从未见过、从未预料到的东西将在你的体内膨胀起来。几乎没喘一口气,你呼唤那棵明亮的幼苗,那洁白百合花的尖顶,这花的尖顶将从永恒之水未被触动的水面中浮出。
  这些天赐的瞬间!你超越了你自己。你能够发现某种无与伦比的东西,能够作出决定,产生构思,只是不要过于冲动,只是不要去打破你体内这汪湖水平静的表面……
  但是,某种东西会很快撼动、打破那种敏感的紧张:有时是他人的行为和话语,有时是你自己微小的思想。于是魔力消失了。立即没有了那些神奇的涟漪,没有了那汪小湖。
  于是,在整整一天,无论你怎样努力,你也返回不到那种状态中去了。
  也不是每个早晨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莠草
  庄稼人不知要付出多少劳动:把种子完好保存到播种期,适时地播种,精心护理庄稼,直到结出果实。但是,莠草却会疯长,不仅不需照顾,甚至是嘲讽似的排斥一切照顾。正如谚语所说:莠草命大。
  为什么良种的生命力更脆弱?
  看到人类历史的注定性,在遥远遥远的过去,在最近的今天,你就会丧气地垂下脑袋:是啊,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我们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无论有多么美好的憧憬,无论有什么人间的设想,都永远逃脱不
  直到人类的末日。
  愿每一个生命都仅仅具有:自己的劳动和自己的灵魂。
  
  闪电
  我只在书上读到、却没有亲眼见到过,闪电如何将大树劈开。
  这次我见到了。在正午的一场雷雨中,一道闪电的金光映亮了我们的窗户,即刻,还不到半秒的工夫,就传来一声雷响:就在离屋子两三百步的地方,也许更近?
  雷雨过去了。果真如此:就在近处,就在一块林间空地上。在最高的松树间,闪电却选中了一棵并非最高的椴树,为什么呢?自树梢,自离树顶稍低一点的地方,闪电沿着树干劈下,穿过了椴树活着的,自信的肌体。闪电竭尽全力,却未能到达树的底部,滑脱了?没劲了?……只见烧焦的树根附近的地面被刨开了,一大块木片被抛到了五十米开外的地方。
  被劈开的一半树干,有半人高,歪向一边,压在那些无辜邻居的身上。而另一半,又坚持了一天,还站立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它呢?它本来已经被整个儿地击穿了,张着一个大大的窟窿。然后,它也歪向一边,歪向一个挺拔姐妹那友好的树杈。
  我们也是这样:当良心惩罚的打击降临,穿透整个肌体,且伴随一生,有的人在这之后还能挺住,有的人却不能。
其他文献
乔丹是一个9岁的小学生,他常常会说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大话,时间长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开始笑话他,说他是一个爱吹牛的空想家。  一天放学,乔丹突然在汽车里对父亲保罗说:“爸爸,我要攀登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 保罗敷衍地对乔丹说:“我的小宝贝,有志向,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不过,现在你还小,将来老爸和你一起征服它们,好吗?”乔丹坚定地又重复了前面的话:“不,我一定要攀登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保罗的心一动,看
期刊
你也许在电视真人秀节目《改头换面之家庭版》中看见过我,在节目中我们找到一个有诸多困难的家庭,在一周内按照他们梦想中的样子重新建造他们的房子。我在这个节目中所担任的角色是主持人,也是设计师与建筑师。  小时候,我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因为有太多的精力,我一刻也不肯安宁下来,家里每天都被我搞得一团糟。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  我不想成为一个问题孩子。我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不像疯了一样地到处跑。我感觉到惟
期刊
在儿时,我的梦想就是西游记里多变的妖精,几乎一天一个样,绝不重复,有点像电影《端盘子的姑娘》那个女主角,看见什么梦想紧跟着就是什么。上小学时第一个梦想居然是长大了要当一个收破烂的,这个梦想估计是最没出息,最不靠谱的了,可在幼小的心灵中还就坚持了好一阵呢。  原因是自己的一篇小作文。那时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老师让通过观察生活中辛苦的劳动来描写人物。居住的大院经常有个收破烂的老人,给我印象很深,就根据老
期刊
2002年11月28日,是美国特有的节日——感恩节。在这个节日到来的前三天,芝加哥市一位名叫赛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向当地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要求赎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权利。  这起案子的案情十分简单。它发生在四十年前,当时赛尼·史密斯6岁,在威灵顿小学读一年级。有一天,品行课老师玛丽·安小姐让他们各说出一个自己的梦想。全班24名同学都非常踊跃,尤其是赛尼,他一口气说出两个:一个是拥有自己的一头小母牛
期刊
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档魔术节目令人耳目一新。那个叫刘谦的小伙子让观众席上响起了如雷的掌声,跟他表演的魔术节目同样精彩的还有他帅气的模样、开朗的笑脸、纯熟的手法、机智的应对和诙谐的语言。   谁也想不到,在台上如此风光,迷倒了亿万观众的刘谦,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如果走在大街上,谁也不会相信,他是一位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魔术大师。   令人奇怪的是,刘谦还存在很多缺陷。那就是
期刊
事件:“成人礼”是湖南卫视一档由2000名18岁的中学生现场宣誓、致礼,张扬青春气息的节目。全国很多高校大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倒是真正18岁中学生,反而形成了怪诞的“空缺”这样一档积极向上的节目,为什么却遭遇被学校封杀的尴尬?    学校认为高三学生学业太重    “成人礼”节目是邀请2009个正值18岁的学生一起进行致礼,彰显恰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高喊青春万岁的理想誓言。看上去是一次不错的励志之旅
期刊
雪小禅,生于七十年代,现为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发表文字五百万字。在全国近百家杂志与报刊辟有个人专栏。作品多次入选中学课本读物,并被翻译到日本、越南等多个国家。出版有《禅心百合》、《无爱不欢》、《刺青》等小说、散文集20本,多次荣登畅销书排行榜。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大概是十五六岁吧。是从大量的阅读开始的。记得那时偷偷打着手电筒看小说,非常过瘾。后来自己也开始尝试写一些。因为文字
期刊
一天下午,纽约市的一位女商人索菲亚来向我进行法律咨询。从宾夕法尼亚州来看望她的孙子跟随她一起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在回答索菲亚的问题时,我向她详细解释了她在向自己的目标进取中所应遵循的法律,以及怎样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正当的利益。男孩静静地坐着,当我向她的祖母解释怎样利用正当的法律手段来争取自己的利益时,他似乎专注于一辆玩具卡车。  当男孩和他的祖母准备离开时,他兴奋地看着我,说:“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并
期刊
月光是有灵性的,灵性来源于月亮的生存环境是黑夜。在这种对比中,月光除了成为黑暗的对立面之外,还具有了别样的情调。月光如花,开在最单调的季节,只有昙花才能和它媲美;月光如歌,唱在最酣浓的喉咙里,这如墨的夜色该有多么深厚的情感;月光如宴,是适合浅斟低唱的小酌,为送别挚友,为取悦情人;月光是柔情的手,给饱受烈日炽烤的万物送去温存的慰藉。和黑夜相比,月光是柔弱的,可正是这种可以深入骨髓的柔弱让深渊一样的黑
期刊
窗   ◎米沃什   黎明时我向窗外了望,  见棵年轻的苹果树沐着曙光。  又一个黎明我望着窗外,  苹果树已经是果实累累。  可能过去了许多岁月,  睡梦里出现过什么,  我再也记不起。  米沃什是波兰的主要诗人之一,也是一位不易了解的作家。他的知识学问广博精深,思想体系错综复杂,在不同的气氛和层次中屡有变化。作为一个自我流放异乡三十年的诗人,米沃什一直以童年的母语波兰文来从事创作,这主要是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