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让科学活动更精彩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x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趣味实验,让幼儿的眼睛动起来
  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所以教师在每次教学前,尽量设计一些幼儿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1.巧设科学悬念,让幼儿的眼睛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定的悬念,既能使幼儿的注意力较快集中,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又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创设有利条件。
  2.合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虚拟的科学实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运动,使幼儿在多媒体的引导下,积极思维。
  二、引入儿歌故事,让幼儿的耳朵动起来
  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引起幼儿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运用谜语、故事、儿歌等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在中班科学《会变的影子》开始时,老师先说出一个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小朋友们很快就能猜出是影子。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影子游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光与影子的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三、营造动手空间,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
  1.通过幼儿积极动手操作验证,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双手动起来。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探究,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现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探究体验,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在探究中升华知识。如在《磁铁的奥秘》一课,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磁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大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
  2.提供适宜操作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双手动起来。幼儿生来就一个“探索者”。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要摸摸、看看、尝尝,甚至拆拆装装,摆弄摆弄。也就是说,幼儿需要亲自动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让幼儿在广阔的动手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其实,生活中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我认为凡是幼儿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无危险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幼儿操作的对象。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积攒,并注意旧利废。例如,废旧手电筒、汽车可以让幼儿拆开、修理或重新组装,既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心理需要,也让创新才能再一次得到发挥。在幼儿动手操作时,教师还要提供相关的工具来帮忙。如测量工具(天平、秤、尺子等等)、光学用具(放大镜、凹凸镜等等)。准备充足的材料与工具,会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机会,正是这样自主选择的操作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大胆参与探索,让幼儿的脑动起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践是以认识的基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易解决问题。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尽量给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亲自动手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到“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孩子能想的事就让他自己想”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模仿“的模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五、展开交流讨论,让幼儿的嘴巴动起来
  《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如在“认识磁铁”这一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自由玩一玩,拿着磁铁在室内外吸一吸,看一看磁铁有什么本领?第二个环节,集体交流中,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概括起来有两种,发现磁铁吸住了什么和吸不住什么。所以,科学活动离不开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是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归纳概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交流不仅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还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与独立发言的能力,在讨论中,儿童的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动”不但促进了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平等关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都随之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又带领孩子们对科学展开了孜孜不倦地追求。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景,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经常让学生的耳朵、眼睛、双手、嘴巴等多种感官动起来,这样会让科学活动更生动,更有趣!
其他文献
晕轮效应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印象偏差之一。本文从晕轮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实现的直接原因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自卑的普遍性和不完整信息的获得对其产生的作用
舞蹈不是个别人的专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对待舞蹈教育上有了新的认识。面对家长和孩子们对校外舞蹈培训班热情高涨的程度只高不下,为什么舞蹈教育就不能
由荣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上海欧豪年艺术馆联合举办的“赵冷月、欧豪年作品展”于2015年7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赵冷月(1915-2002),别署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1950年移居上海。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赵冷月先生初从晋唐楷、行法度,于各类书体无不穷究其递变之迹。中年后转学汉隶北碑,尤勤于《张黑女墓志》、《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家陶行之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教
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着新鲜思想的冲击。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突飞猛进,在改革开放方面的大踏步前进,影响着学生身边每个人,进而也使得学生的思想从过去的单一性转向多元化。如何去认识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状态,发展趋势等,这对于我们德育工作者来说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只有对此给出了客观评价,才有可能因应时代变迁,构建科学的德育平台体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本文谨从这个角度进行一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
一、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期  3至4岁幼儿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使幼儿清楚的讲出自己的感觉和需要,让成人和同伴及时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幼儿在交际中的地位,因为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幼儿,总是受周围人的欢迎,受成人和同伴的喜爱,使其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调节幼儿的行为。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一堂课40分钟,虽说时间是固定的,但如何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有限的时间发回最大的功效,即如何提高
2012年9月,我作为种子教师参加了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亚洲基金会赞助的“加强学校防灾减灾能力——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项目培训,同时我校也是该项目仅有的6所试点学校之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