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古诗词教学的“三大突破口”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脱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找准古诗词教学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寻找到古诗词教学的突破口呢?笔者根据《饮酒》一课的教学实例,对此加以说明。
  一、以读促学、以学促读——大珠小珠落玉盘
  《饮酒》虽是一首抒情诗,但此诗不光景色浅淡,而且陈述平静,不事形容,是一首显性的感知和隐性的情绪相融相合的经典诗作。为了让学生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笔者设计了回环渐进的读中学、学中读的朗诵步骤,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悠然”的心境,笔者用了“四读四点拨”的方法推进。第一次请一名同学朗诵陶渊明既醉之后的《饮酒》。提出两点要求:读对字音,读出节奏言三顿。读后请另一个学生评价。评价后再请这名评价的学生第二次朗读,读前仍做适当提示,如第一、二声相对拖长一点,第三、四声相对音短一点,要有微升、微降的起伏感。学生读后再评价。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已能初步感受到“悠然”之意了。第三次是教师范读,在范读时,尤其注意了诗的韵脚(押“an”韵),在发音的时候经历从开口开阔到闭口用鼻音抒发感情的过程,给人悠远开阔又抒情的感觉。最后一个押韵的字读得回缓一点、夸张一些。尤其是最后一句一字一顿,要读得更缓一些。最后是学生集体朗读。这次的齐读初步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同学已经身临其境了。
  心远方会悠闲,“赏心远之景——自然之境”环节中,在感受了菊花高洁坚贞的隐士品性和缕缕菊香生活后,陶渊明俯身采菊,缓缓起身悠然见到南山自现的情景,提议让同学们用闲淡、不经意的语调来朗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此时的吟诵,能以读传情了,做到“情动于衷而达于声”了。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象在情致上是统一的,有潜在的意脉,故象断意连。笔者在教学《饮酒》时,考虑了情感景物的“场”: 在人境中,简陋的房屋边,东篱采菊,悠然而见南山,日夕山气朦胧,倦鸟结伴而回,五个意象的组合让人感觉一切都悠闲而诗意地栖居着。如何让学生在象断意连中感受此诗因心远而领悟的真意是这节课的重点。于是笔者采用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然之景的呈现,感同身受地理解陶渊明的悠然之情和归隐之心。
  为了让学生领会“悠然见南山”的美妙意境,教者启发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顺势提问学生,“能不能将‘见南山’改为‘望南山’”,并请学生来示范这两个动作,学生立马意会了“见”字更不经意,偶然而奇妙;而“望”字有意而为之,是寻觅索求的姿态。所以一致认为“见”字好。此观点正与苏轼的观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今皆作‘望南山’觉一篇神气索然”不谋而合。同学们顿时觉得自信满满。保护了他们的原初感受,尊重了他们思考的质疑之心,在愤悱时启发,形成诗歌学习的内驱力,完成一个开放的心灵到另一个开放的心灵的对话。
  在教学进入“探心远之理——真意”时,先进行小组讨论“真意”是什么。学生在“心远世俗”的感觉中徘徊、迷茫,教者适时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陶渊明胸怀“大济于苍生”,因为“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所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终于“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至此,学生内心的疑虑顿消,也深刻地领悟了陶渊明在诗中含蓄透露出的关于人生与自然之理了——远离官场、名利,回归自然,有诗有酒,心远自适;万物各得其所。真意已明,那为何又忘言了呢?原来是陶渊明还觉得说了也白说,所以不说了。在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时候,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适时引导,开启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授人以渔、授人以欲——一念起万水千山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规律,懂得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笔者在教学《饮酒》时,为了让课堂尽快渐入佳境,先布置预习:课前要求学生自学《饮酒》小序,大声朗读诗歌一遍,读完诗歌提出质疑。这些都是决定是否能让学生浸润诗歌意境的前提。于是学生也明白了预习一首新诗的三步骤:第一步是熟读,第二步是了解,第三步是质疑。教会了方法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有一种课后会去多读陶渊明诗的冲动。所以在讲解 “真意”时,我补充了一些学者对陶渊明的评价:如“出世而不离世”(木斋先生),“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难道是‘众人皆醒我独醉’?”此时同学们或沉思或静想,意犹未尽。陶渊明遍尝百味,才悟出此份真意,尊重了自己的心,才成为了他自己。所以,这个答案教者直接留待同学凭借今后的“诗和远方”,并积攒着自己的生活阅历后再慢慢解答了。学生此时心里都有一个问号,也相信学生以后在学诗、在经历着自己经历时会时不时地回望下这个心中的問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发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的未来。”
  在“读”与“学”、“启”与“发”、“渔”与“欲”中寻求古诗词教学的突破口,用一颗诗心感悟真意,感受诗情。栖居在诗意的氛围中,心远而自适!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所学校的最大软实力,是有一位好校长;一个区域教育的最大软实力,是有一批好校长。近年来,张家口市桥东区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实行"一校一品"工程,把学校发展权还给校长,促进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倡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联系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师生生活的积淀,充分去感受、体验、探讨课文的内在情怀。”好的生活能丰富
期刊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寻求特色发展的新途径,打造教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会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型赛事后体育场
“文学到了最高境界必定是诗。”朱光潜如是说。泱泱千年,诗意永传。让高中生活在题海之外多一些诗情画意,让古诗词诗意地栖居于青年学生的世界,新兴的“未来教室”,借助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以下简称StarC平台)为此提供了教学新方式。  一、光影声色,双轨展示,初味古典诗意  别林斯基所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