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它自然会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产生新的数学公式,会起到引导、探索、思考的促进作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关键词】问题情境 兴趣 生活 合理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新课的学习服务,为下面知识的讲授作一个合情铺垫。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内容的引导。精彩的课堂开场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他们的注意力,好奇心,积极性,学习思维力等有效的得调动起来,引领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课程学习的状态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它自然会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产生新的数学公式,会起到引导、探索、思考的促进作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在近几年教学中,我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发现在合理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数学新课学习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激发兴趣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要让学生乐意并且能全身心投入进你的课堂里,就要看你能不能牢牢抓住学生们兴趣点,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这样他们自然会很乐意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等腰三角形这节知识时候,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活动做为问题情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剪出一个三角形,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个三角形是不是一般三角形?”学生们通过刚刚亲自操作后很快会意识到有重合的线段(边)它应该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老师顺势提问“它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的特殊三角形我们给它一个特别的名称,叫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自然很乐意的去思考,带着这种疑问开始“等腰三角形”知识的学习。还比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直接让学生画个三角形并剪下三个内角然后去拼接观察结果。利用这种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牢牢的抓住学生们的注意点,让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同时这样的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出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整节课都处在思维的兴奋状态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要生活化,接地气
现行教材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在很多章节的前言部分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把原来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起来。“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让学生的生活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发现、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情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新居的装修问题”,教师给出问题情节:“许多同学家购换新居,要进行装修,请同学们帮父母策划一下,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装修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自己对于自己出生的季节做出调查,学生自然会想要调查得有方法,调查好以后自然要对调查的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就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贯穿整节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意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思考,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同时情景生活化也能培养学生养成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对知识向能力发展,学以致用的理念。
三、问题情境要合情合理
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等方面,同时要让学生感觉问题还应该具有一定挑战性,也就是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创设的情景既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又使课堂教学能有效地进行下去。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要能达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既不能使问题过于简单,也不能将问题设置过于复杂。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不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无法解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失去兴趣。比如,“折纸”问题研究通常作为乘方或指数的问题情境,一张纸对折20次有多少层,是人们在有限次试验后的一种合乎情理的推测。这个问题是利用建模思想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最后要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只有符合时,才是实际问题的解。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课堂上学生是难以把一张纸折叠6次以上的,从而让问题难以实际操作,这样对问题的理解大打折扣。所以,合适的容易操作的情景设计才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认知新的内容。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恰当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6,23-25
[2]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刘晓荣,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教学通报,2002(2)
【关键词】问题情境 兴趣 生活 合理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新课的学习服务,为下面知识的讲授作一个合情铺垫。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内容的引导。精彩的课堂开场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他们的注意力,好奇心,积极性,学习思维力等有效的得调动起来,引领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课程学习的状态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它自然会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产生新的数学公式,会起到引导、探索、思考的促进作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在近几年教学中,我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发现在合理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数学新课学习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激发兴趣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要让学生乐意并且能全身心投入进你的课堂里,就要看你能不能牢牢抓住学生们兴趣点,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这样他们自然会很乐意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等腰三角形这节知识时候,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活动做为问题情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剪出一个三角形,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个三角形是不是一般三角形?”学生们通过刚刚亲自操作后很快会意识到有重合的线段(边)它应该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老师顺势提问“它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的特殊三角形我们给它一个特别的名称,叫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自然很乐意的去思考,带着这种疑问开始“等腰三角形”知识的学习。还比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直接让学生画个三角形并剪下三个内角然后去拼接观察结果。利用这种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牢牢的抓住学生们的注意点,让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同时这样的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出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整节课都处在思维的兴奋状态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要生活化,接地气
现行教材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在很多章节的前言部分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把原来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起来。“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让学生的生活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发现、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情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新居的装修问题”,教师给出问题情节:“许多同学家购换新居,要进行装修,请同学们帮父母策划一下,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装修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自己对于自己出生的季节做出调查,学生自然会想要调查得有方法,调查好以后自然要对调查的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就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贯穿整节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意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思考,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同时情景生活化也能培养学生养成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对知识向能力发展,学以致用的理念。
三、问题情境要合情合理
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等方面,同时要让学生感觉问题还应该具有一定挑战性,也就是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创设的情景既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又使课堂教学能有效地进行下去。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要能达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既不能使问题过于简单,也不能将问题设置过于复杂。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不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无法解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失去兴趣。比如,“折纸”问题研究通常作为乘方或指数的问题情境,一张纸对折20次有多少层,是人们在有限次试验后的一种合乎情理的推测。这个问题是利用建模思想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的,最后要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只有符合时,才是实际问题的解。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课堂上学生是难以把一张纸折叠6次以上的,从而让问题难以实际操作,这样对问题的理解大打折扣。所以,合适的容易操作的情景设计才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认知新的内容。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恰当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6,23-25
[2]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刘晓荣,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教学通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