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iy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选择两者的融合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有鉴于此,文中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文化内容,探讨传统文化内容渗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推进两者融合的措施,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合适内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64
  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
  1.教材中外显的传统文化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大量明显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文字、传统故事、传统习俗等。传统语言文字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体现为汉字、成语、歇后语、谚语及对联。
  2.教材中内隐的传统文化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内隐的传统文化知识分成三方面,即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及人格修养。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比重较大,体现为忧国忧民、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等。
  其次,社會关爱表现为对他人的理解、关心社会及对自然的尊重。包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自然的尊重、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人格修养直接体现出个人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情操。教材中通过奋发向上、诚实守信、为人处世展现出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
  1.不重视传统文化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社会上流行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很多人觉得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不像科学技术那样即学即用,无法在快节奏生活中立足,加上部分理论知识艰涩难懂,年轻一代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影响到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
  2.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很多年轻初中教师不了解传统文化,这部分教师成长过程中缺少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本身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造成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能效较低。再加上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不浓,同时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导致初中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停滞不前。
  3.传统文化德育政策不完善
  虽然全国范围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陆续开展,主要以经典诵读、课内外活动、国学讲堂等形式开展,但应试教育制度与落后的教育观念,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部分校园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时存在形式主义,无法有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1.合适的教学融入目标
  正所谓,教学目标是一定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导向先锋以及最终归宿。而一堂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设置,且在该目标的制定中,需要教师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理心、民族自信、爱国热情等融入其中,引导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处事原则;同时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融入其能力目标中,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坚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宣传;要求学生在日后学习中将自己所掌握和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知识目标中,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虽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已经为学生引入了很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全面把握。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材为主,以免本末倒置,出现教学偏差。这要求教师必须精读教材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融入。比如,针对“青春有格”这一知识点,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首先需要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要教育学生知廉耻、守礼仪、懂荣辱,能够做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日常生活中针对自身行为、品德进行自省自查;其次,树立正确的能力目标。能通过主动分享和探究,能够把自身行为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联系在一起,对自身行为进行科学评判,主动负责,同时注意修身养性,做事谨慎独到。最后,树立严谨的知识目标。做人做事要有知耻之心,同时能够掌握分寸,理解“止于至善”的内涵,了解榜样的力量,并且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2.精选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
  教材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而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无论是正文还是其中资料、素材等,都引用了很多我国古代的文化内容,目的是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其精髓,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要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并发挥其教育意义,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视,关注其引领意义,保证其内容的合理呈现以及有效对学生教育的疏导。其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中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同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而且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认知需求和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整合,保证教学效率。
  比如,因为编辑者个人原因,在教材内容及案例设置中可能包含很多文化差异,此时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角度出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选择并添加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内容进行讲解,以免和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收集。在教学时主要凭借为教材,但是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教材中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扩展和知识延伸。比如以“友情”为例,针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含义,很多同学不是很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薛贵仁和王茂生”之间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再比如针对“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两种不同的友情观念的辨析,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或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选择并融入合适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我,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3.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理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古人对道德的崇尚更是十分讲究,优秀历史文化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以经典故事和历史文化现象为牵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将“孔融让梨”这一典故教给学生,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同时,知道先贤的崇高品德和理想,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让大家感受道德的力量和真实案例。此外,还可以将古代优秀的法治思想与法治历史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去了解法治历史和法治文化,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思想有不言而喻的作用。教师也可以以一些历史上遵纪守法和违法乱纪的事例为参照,对学生进行集中思想教育。
  4.在课中体验和课后实践中融合传统文化
  在《道德与法制》教材中,经常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感触展开分析和思考,或者进行探究分享、互动等实践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中素材和课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领悟平凡生活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
  比如,针对“师生交往”这一话题,要求学生尊重、理解、爱戴教师,在日常交往中双方要做到真诚、主动。为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教师的关爱和批评,教师可以借助墨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理解“快马经得起鞭策”的道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师生角色转换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来自教师的良苦用心,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体会因为立场改变,而产生的想法和行为的转变,从而针对教师的批评给予更多理解。可见,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互动的開展,能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角度理性看待并理解其内容,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位置对其进行体会和感悟,从而丰富自身情感,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其文化自信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最终帮助其成长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现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效用。这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切入点,实现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希望通过文中论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何惠珊、张连春、付秀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科教文汇》2021年第3期。
  [2] 俞正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10期。
  [3] 李华英《更新教学理念 传承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思考》,《文理导航》2021年第2期。
  [4] 刘晓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思考和对策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77期。
  (张韶晖,1970年生,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在小学语文中学习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看懂和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因此,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将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也逐渐进入到各
摘 要: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趋势的发展,国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真实发展,体系真正落地,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均衡,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从而引领教师专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师 专业发展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
摘 要: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越发重要,在初中阶段,学生会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品德素养,把握好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探究具体的教学对策和教学思路,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關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学生 核心素养 DOI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而这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也许,数学、语文及英语等学科能武装学生的头脑,但是,德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此,中小学教师正通过多种方式,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重点探讨将游戏方式融入小学教学中,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游戏 小学德育教学 学习热情 DOI:10.12241/j.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起来,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初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并没有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了解,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三观”,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就对初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探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0  当前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改革以及社会健康化全面发展,人们对于智力存在一定缺陷的人所产生的认识也在逐步转变。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随班就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轻度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展开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教师应有效培养轻度智障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课程一直在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优化与提升,从教育部所进行的诸项改革当中,不难看出目前的教育发展方向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其中表现出来的年轻化特征也极为显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中低年级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因为从学习的基础上来讲,语文学科是展开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石,只有打好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本文当中将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25  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随手翻阅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插图,就连“口语交际”和“我爱阅读”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颜色鲜艳,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插图紧扣文章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用好插图,必然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想达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教学,还应该根据教学改革政策中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与合作的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全面的思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基础,对通过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施中的误区与矫正,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实施误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进行课程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按需指导,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