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几个误区的反思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iji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特别是课改以来,有许多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总得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评价方法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尚有诸多误区,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笔者曾听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我问: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学生哑然。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能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遗憾的是,老师却死抠教参,失掉了绝好的机会。
  误区二: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指出:“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故事。”有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老师把一些《儿童作文经典》之类的程式塞给学生去套、去抄、去代替学生的真實感受,这确是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误区三:语文作业——“熟能生巧”
  调查发现,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了没完没了的作业。除了如邹静之女儿所作的如对“灰溜溜”的解释、对按照“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来写出的唯一正确的成语“惟妙惟肖”一类的刻板和无谓的作业外,仅仅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他们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摧残。
  反思:
  关于误区一: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我几年前曾经在一个课例上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辩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教师设计的开放而又民主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关于误区二:我认为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表达来自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其次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深入地学习、认识、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
  关于误区三:对作业问题我进行了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学习汉字需要重复、再现,以达到记忆,但是怎样掌握合适的量、再现的方式及多样化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的小学教师在广泛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一个合理的练习量和练习间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再现并运用。其次,我们教师还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尽量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会过分加重学生负担。我认为这里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如何才能做到轻负高质,这是需要老师们精心研究的一个大问题。
  近日,听一位老师为吕老师评课时所谈到的教育理念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位老师倡导不问学生“为什么”,而是要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或者“你是怎样想的”,不提“完成作业”,而是启发学生“你想积累什么”……这不正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最好例证吗?我们只有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钻研学生以及他们的认识与情感,在教学改革中永不停步,才能真正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会学习、终生成长服务。
其他文献
在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形象性;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形象思维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
期刊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让学生置身于美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致盎然、思维敏捷。可见,教师的语言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也影响着学生多种心理因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激情式语言——拉近
期刊
摘 要:围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同时下围棋又有无穷的乐趣,使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着迷。初中生是正处在青春期,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而围棋可以培养初中生在这个时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关键词:学生 围棋校本课 益处  围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表示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就是围棋,由此可见围棋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
期刊
一、案例回放  教室里的回声之谜。  “丁零零……”铃声响起,我拿起课本走向教室,喧闹的教室因为我的出现逐渐安静下来。和往常一样,最后安静下来并坐稳当不再东张西望的依然是调皮可爱又让人头疼的小凯。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回声》,当我刚把课题板书好,一小部分调皮学生包括小凯在内已经开始模仿起来。大部分学生却很茫然,显然不知道小凯他们何以会发出奇异的叫声。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开始为他们范读课文。我读
期刊
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②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具: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小黑板。    片断一:仔细欣赏,感受不同    师:
期刊
摘 要:广泛的阅读能使“学困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困难的现状。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并没有抱定要识记的宗旨,但是其中有许多东西会被记住,这完全是另一种识记——不随意识记。它在本质上区别于对教科书材料的有意识记和背诵。这种识记建立在浓厚的兴趣、思考和读得入迷的基础上——在这里认识的情绪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不随意识记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
期刊
公交车上,一位母亲对女儿说:“孩子,妈妈希望你不要为学习而苦恼,你要快乐度过每一天;学习上你认真了、尽力了妈妈就高兴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是啊,今天有好多孩子和家长为学习而苦恼啊!反思十几年的教书经历,我得出了这样的结果: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学习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于是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试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要让小学数学课堂快乐起来。“让小学数学课堂快乐起来”这种教学方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数学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美国的经验,本文通过中美数学教学的两个课例的比较分析,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以引起数学教师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师;引导能力;有效性;中美比较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推进,为高中数学函数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兼挑战。函数板块作为高中数学的教学重难点,理应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文章针对目前高中函数教学存在的弊端展开分析,并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函数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中函数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前言:  函数在数学中主要用于描述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是代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思想及观点贯穿高中数学的
期刊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教材中图象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象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并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象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  一、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抽象化”的形象思维  例如“东亚图”(地图册第一册18页)中的长江、黄河,它们既是一种形象的表现形式,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