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头疼的扬扬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每个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遇到令他印象深刻甚至无可奈何的“问题学生”。而更多时候,教师和家长看到的往往只是这些孩子表面的行为及情绪问题,忽视或者没有专业能力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的确,能否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真正地理解儿童,是对教师专业化的真正考验。
  
  教育案例:
  扬扬是我在他一年级时开始接手的学生,到现在已经快5年了。他是个一分钟也坐不住的孩子,如果碰到自己不能一下子就学会的功课时,就开始发脾气,甚至在课桌上跑来跑去。
  一段时间以后,扬扬在体育课上经常捣乱,同学站队时无意碰了他一下,他要么拳头相向,要么是用唾沫作武器。那天,他站在队伍里又开始“自卫反击”,王老师拖他出列,他挣脱了老师的手,一下子躺在地上,泼妇一般乱滚,口里还喊着:“老师打人啦……”搞得王老师尴尬无比。我们几个老师交流了对他的看法,发现在科目学习方面,他还没有什么特殊的倾向,但是在与同学相处时,他的确不受欢迎。我找到他,跟他谈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他也点头称是,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是我行我素。
  我开始仔细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我首先看到了他用过的课桌、凳子,只要是他用过的桌椅,都有鲜明的特点——缺胳膊少腿儿。因为他很自在的时候,总是把凳子竖着坐,前一下,后一下,像玩跷跷板似的,时间长了凳子就坏掉,有时连桌子也遭了殃。上课的时候,他这样的动作肯定是影响大家的,我就趁走到他身边的机会点一下他的桌子,或者用眼神制止他。他坐在边上一组时,总喜欢靠墙倚着,有时候还把钢笔墨水甩到墙上。因为他的不讲卫生,弄得同学都不喜欢跟他同桌。我跟同学们说,我会教育好他的,请大家给他改错的机会。我也用开玩笑的方式提醒他,他们家开超市,他可以从家里多拿点纸来,把门面搞干净。他憨笑,但是不能完全改掉坏习惯。
  他就是这种时晴时阴的样子。刚开始的时候,我提起他就心里发紧,生怕不留神他闯下大祸。下课的时候,一旦有人急急忙忙跑到我面前,我就以为是来告他状的。一般情况下,下课了,他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但是不一会儿,就会有孩子哭着跑来报告他又开始用唾沫吐别人,还动手打人。当我找到他的时候,他不是一副斗鸡的样子,就是嘻嘻哈哈地偷偷溜走。我知道他有时是为了引起同学的注意,就跟学生说:扬扬其实是想你们跟他玩,你们玩的时候要带上他。但是没多久,学生又来报告,他纯粹就是故意捣乱。同学如果不带着他玩了,他就开始打他们,追着他们在校园里跑。我还是鼓励、劝说其他同学有点耐心,结果却让更多的孩子受了委屈。渐渐地,大家都不理他了。在学期结束时的民意测评中,他竟然得了空白票,因为班上的孩子都被他打遍了。当我找个机会让他出去一下时,教室里声讨大会就开始了。在劝说之后,同学们原谅了他。我劝大家不要跟扬扬说这样的话,因为我已经发现他暴躁的脾性,破罐子破摔的倾向非常明显。
  我开始是找他妈妈来交流,然后开始频繁的家访。但越是走近他,就越是感到问题的严重。第一次走进他的家,他不在家,据说他把书包放回家就不见了人影儿。他家开一个大超市,家就是超市后面的一间房子,其实是一个“小超市”。妈妈管理超市,爸爸开车送货批发下乡。他基本上像一件滞销的商品,被搁在货架上。于是他走街串巷,成了一个“野民”。夜晚,家家商店打烊了,妈妈才想起他来,却发现他趴在“小超市”角落里的桌上昏昏欲睡,作业才完成几个字。爸爸一把揪起他,在他的哭闹中,妈妈叹着气陪伴他直到完成作业。
  “我知道他变得越来越怪了,他整天生活在热闹的环境里,但他是孤独的,我们都太忙。他还经常因为我们打骂他,生起气来就把头往墙上撞,割自己的手指,夜里从家里跑出去……”他的妈妈好像因为老师的登门,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控制不住地哭了。他妈妈还跟我谈到她的家庭,扬扬爸爸就是这个性格,跟家人相处非常不融洽。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谁受气了,倒霉的总是孩子。
  这是一个忙碌的家庭,忙得忘记了孩子还小,忘记了孩子需要关爱,忘记了自己也需要调整,却把烦躁宣泄在孩子身上。看着哭泣的扬扬妈,我建议她多雇点员工,把自己解放出来;建议她在放学后,把孩子接回家,一家人相处在安静的环境里,享受家的温馨……
  渐渐地,他妈妈能按时接送孩子了,不再要我一个个电话催促了,也不再请我把他送回家了。他的大姨、二姨也经常来看他、接他回家。可这样的日子总是不能长久。一天,他的眼里又冒出火焰来了。我又走进了他的家,看到他把双手握成拳头,挡在胸前,还跳动着,一副拳击手的样子。看到我,他爸爸高举的右手放下了。这次挨打,是因为他又不想回家。我建议他爸爸换一种方式对待他,并且要坚决做到不再动手。
  我开始用书信跟他交流,起初他可能感到新鲜,安稳了一段时间。可是总是不能坚持。渐渐地暴露到课堂上来了,因为他的课堂作业不能保证质量,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妈妈为了他完成作业,把他一次次打醒。第二天的课堂上,他就昏昏欲睡。这样,成绩怎么能好起来?然而他根本就不想去努力,或者害怕去努力。我一次次接近他,他拒绝交流,他说世界上全是坏人,都说话不算话……那时,我经常跟他坐在教室外面谈心,我讲故事给他听,希望他能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希望他能树立信心,坚持做下去……但每次都是好景不长,他怕“吃得苦中苦”。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认为同学们的帮助是嘲笑,变得更加不可理喻。每次练习,当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不如同桌就很泄气,趴在桌子上哭。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的行为越来越古怪,他甚至跑到草坪上吃草,还说些稀奇古怪的话,说他要离家出走,住垃圾箱也比家里好,自由自在一个人最好。他有时不想上学,因为妈妈又要求他把作业做好,或者不让他看电视。有时他不想回家,就坐在草坪上,他说,回家又要被打。那段时间,我常常要到大门口叫他进教室,或者送他回家。
  天天都是这样子,没有起色。这让我想起《百年孤独》里那个老祖母乌苏拉说的:“时间就好像在原地里转圈子。”我越来越担心。现在,他还没有跟我“翻脸”,说话还给点“面子”。就这样,我每天惴惴不安地看着他,还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以求找到“药方”。
  (案例提供:江苏省宝应县翔宇宝应实验小学马继芬)
  
  思考
  1.马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扬扬在她的班级里生活了近5年,仍然是“问题学生”,你认为这是马老师教育的失败吗?为什么?
  2.你的班级里有类似缺失“母性之爱”的孩子吗?你认为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点评
  王莹彤:
  扬扬的问题,无疑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于18岁以前的人格问题,我们不诊断为人格障碍,而诊断为品行障碍。由扬扬的各种表现,基本可以诊断扬扬具有儿童品行障碍。
  扬扬的品行障碍的成因毫无疑问来自于家庭教养环境和方式。
  其一,扬扬有严重的信任感缺失。扬扬不信任别人,认为别人都是哄他的,甚至夸大和臆想出别人的主观敌意,等等。信任感的缺失,使得扬扬的社会化进程十分崎岖,无法表现出亲社会的行为,而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扬扬这种严重的不信任感,缘于其0到1岁时未受到精心的照料和密切的关注,使得其信赖依恋母体的本能被过度抑制,信任感完全消失。0到1岁时是培养信任感和亲社会性的关键期,如果没有度过这一发展危机,长大后本身很难弥补这一时期遗留下的人格问题,而后来扬扬父母的忽视和粗暴更使得这一问题变本加厉。由于这一根深蒂固的人格缺陷的作用,使得很多教育方法的实施都倍加艰辛和徒劳无功。并且,这深深地影响着扬扬自我意识的形成,由于婴儿期和母亲共生状态的过早结束和被忽视,使得扬扬的自我和客体分离过早。
  其二,在0到6岁这一需要抚养者无条件关注的发展时期,扬扬并没有享受到关注,只能缩在家中所开超市的某个货架后,或者东游西荡。这一关注的缺失,使得扬扬内心极度渴求被关注和爱,一旦可以通过问题行为来得到关注,他就会屡试不爽,越来越加剧自己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这也使得学校对扬扬的教育陷入了两难困境,他既缺少爱需要关注,又不能总是通过对他问题行为的关注强化他。
  其三,家庭关怀这一正强化刺激的撤销,导致的结果等同于惩罚,甚至大于惩罚。马老师让扬扬父母给予扬扬关心,但他们的关心行为却不能坚持,一段时间后又拳打脚踢。奖励刺激在孩子有行为改善的情况下的突然撤销,使得孩子本来就单薄的信任感彻底瓦解,更加不信任身边的人,比一开始不让其父母改变的效果还要糟糕。
  其四,由于扬扬父母对扬扬的行为表现没有恒定的反应,扬扬的自我效能感严重缺失,不能自己肯定自己的行为,也无法从老师的鼓励和关爱中受到激励。这一问题形成的根源可以依据埃氏的人格理论追溯到1到3岁,在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的初期,如果父母对孩子同一行为给予的反应不是恒定的,而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喜怒,那么,孩子就会很没有自信,自我效能感严重缺失。
  其五,马老师的教育策略因为扬扬对她的移情被弱化了。扬扬的妈妈是个既不关心孩子,又缺乏母亲权威的妈妈。虽然她一直存在,但在扬扬心里母亲的角色却是缺失的。马老师对扬扬的关心和爱,恰好填补了扬扬心中那个缺失的母亲的角色,扬扬把对母亲角色的期待转移到了马老师的身上。更多时候,扬扬只是渴望马老师的关心,淡化了马老师作为老师的权威作用,使得他的许多行为只是为了获得马老师的关心,而忽略了马老师对他的要求。
  所以,综上所述,对于扬扬这样的孩子,如果不采用家庭系统疗法,就会导致即使像马老师这样优秀的老师也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老师如果想让这个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必须和孩子的父母制定严格的契约,在达到父母能够保障自身行为的前提下,继续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关注。
  (责 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姚文俊,1940年8月生,从教近50年来,他曾先后在安阳市第八中学、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广东省深圳市富源教育城任教师、团委书记、校长、党总支书记、总校校长等职务,编撰出版了《德育新路》《姚文俊·小学德育探索与研究》《我要成为最佳的我——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研究》等18本教育专著。对如何做好一名校长,姚文俊有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日前,姚先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校长的本质含义应该是领导者、教育者和管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生互融。报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产业关联紧密、基因相通。《市场星报》作为重点面向安徽的主流媒体,近年来围绕文旅创意策划,坚持有益尝试,取得一定成效,为报业转型、经营拓展培育新抓手、探索新渠道。  【关键词】文旅产业;创意策划; 报业经营  近年来,随着报业广告断崖式下滑,如何创收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思考的
且看我“风云变幻”  ■ 郑州市十九中 杨卫平    曾经,我接手了一个“百变班级”。几番困惑、几番挣扎之后,我想,既然孩子是“百变”的,我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变的,这样才可以顺应孩子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首先,我由衷表达出对孩子的感激,促其自省。我感激我的孩子们,感激他们在某些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秩序井然、积极向上,感激他们在这样的课堂里表现出的热爱并创造知识的激情——有时候我郑重严肃地谈,有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培育,是运用科学方法来唤醒学生灵魂的艺术,绝非一般的技艺之学。因此,在积极倡导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教师的主业的今天,我们不能泛泛地强调班主任在集体活动中的热心、爱心与奉献,而是要倡导对班级教育的具体操
经过认真筹备,由河南省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河南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河南省班主任工作讲习班于5月10日至11日在郑州成功开班了。讲习班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周彬,清华附小高级教师、中央教科所班主任专家讲师团成员王君,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管委会主任、被誉为“宏志妈妈”的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学员们作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大家边听边记,精彩之处
【摘要】若要获得国际对话语的认可,提升国际话语权,除了逻辑严密的内容,还应有对传播渠道的“美”的营销。本文基于新闻美学理论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深圳卫视的《关键洞察力》节目进行分析。分析该节目在进行国际新闻评论的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呈现新闻美学,提升国际话语权的。  【关键词】新闻美学 国际评论 《关键洞察力》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的国际话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建立一支适应当前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则是教育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师资的培训,教育部作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规定,河南省教育厅把2008年定为“教师培训年”,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纵观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教师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培训模式也由单一走向多样,
【摘 要】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眼睛,其魅力在于它将新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想要拍出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要在构图、用光、快门速度、光圈等方面下功夫,更要把握其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张力、亲和力。  【关键词】新闻图片;冲击力;感染力;张力;亲和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是大众传媒,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眼睛,是将新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如何把新闻图片拍摄出力度,深度,具有冲击
宽容  赵德芳    看到这个话题,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年前,刚登上三尺讲台的一幕: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我拿着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可当我转过身的时候,班级里乱哄哄的,好像这不是在上课。“同学们,都别吵了,我们这是在上课!”我有点生气地喊道。“字写得太小了,而且笔画太轻,我们根本都看不清楚!
【摘 要】突发事件往往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短时间甚至瞬间,让事物、环境和人的生存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近年来,广电媒体充分意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面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必须力争第一时间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本文结合六安“3·11”持枪劫持人质案,就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广播新闻报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广电媒体;应对策略  一、力争第一时间发声,维护公众知情权  在全媒体环境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