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滋有味地读故事,会认5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大意。
  3.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学习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
  老师: 1.多媒体课件 2 .动画片《女娲补天》
  学生:预习课文,把生字读准、课文读通顺。搜集女娲的其他故事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动画激趣
  1.神话故事猜猜看:(课件出示图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女娲补天)
  2.师: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动画片来欣赏《女娲补天》的故事吧。
  (1)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
  (2)师:动画片看完了,(出示灯片)我们看了动画片认识女娲了,谁来说一说A女娲有哪些神奇的本领 B女娲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动画片看完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请注意:
  1、圈出课后小桥中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汇报交流:
  1.各种方式认读生字、生词。
  2、出示生字,看有什么发现:
  炼 熄 燃
  隆 塌 挣 喷 缺 纯 冶
  熊 露 盆
  师: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都是智慧同学。
  四、品读佳段,感悟语言
  师:字词朋友都认识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女娲。
  (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那个自然段就相
  机板书:天崩地裂 勇敢
  求神造船 奉献
  找五彩石 善良
  炼五彩石 神奇
  (二)激情導读,读中悟情。
  出示:“不知过了多少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读书思考,文中的叠词的用法有什么好?
  师:比较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1.(1)“天啊,太可怕了!” 读出两个标点表达的情感,
  (2)“天啊,太可怕了。” 比较感悟标点符号的魅力。
  2.读本段话,找出可怕的句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品读,看谁读出“太可怕了”并能按句子意思说成语。
  (1)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天崩地裂 )
  (2)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 水深火热 )
  3.读中感悟叠词的作用及佳词的意境。
  (1)比较:换词法;如“轰隆”与“轰隆隆”在响声大小程度上有什么区别?
  (2)演示:字里分析词意加动作演示理解“挣扎” “围困。”
  五、研读美文,体会神奇
  (一)研读句子,体会的女娲神奇。(从动作及描写找炼五彩石的艰难的词句中体会)
  出示:1.“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想象:女娲到 ,她找啊找啊 。
  生:女娲来到小河边,她找啊找啊 。
  生:女娲来到草原上,她 。
  生:女娲来到 , 。
  师:(点拨)(1)女娲跑遍了高山、平原、海河,找五彩石,“原以为” ?“用不着” ,“几天几夜”说明了 。
  (2)理解句子和词语: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于是”“终于”你能理解吗?
  生:(理解回答)
  师:好,把词语放到句子里去理解,这样就不难了。你试着用“终于”说话。
  生:(练习说话): ,终于 。
  出示:2.“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师:读一读这段话,想想女娲都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说明女娲在干什么。
  师:作者是怎么具体地把女娲做事的过程描写出来的?
  生:(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去理解)
  师: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的把女娲补天的艰难写得清清楚楚的,我们再一次,以敬佩之情诵读这段话,体会女娲的神奇之处。
  六、欣赏美文,感悟蓄意
  1.教师引入: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作者又是怎么表达他对女娲的敬佩之情呢?(欣赏第五自然段)
  2.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地说他喜欢女娲,而是这样写第五自然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七、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八.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神话故事将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天崩地裂 勇敢
  求神造船 奉献
  找五彩石 善良
  炼五彩石 神奇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教学是一门精深的艺术,也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尽其本真,引学生以成功促成功,却不尽全然,学习困难的学生依然存在。渗透新课程理念和“学习金字塔”思维的“五段”设问,转化“学习力比成绩更重要”理念为学习行动,正是解疑学生学习困难的一种有效探究。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质疑思考和知识运转的时空留给学生,课堂上三维合作解问,在多向交流多重收获中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知识渗透互补,进而追加知识的
期刊
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关乎祖国的未来。新课改是振兴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环境下知识的快速更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就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探析  一、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
期刊
摘要: 将游戏融入于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很好解决数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可更好的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另外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实现孩子的情感与学习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 作用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 )》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的亲身经历将实际遇到的抽象数学问题演变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理解同时,在
期刊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
期刊
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能对一线语文教师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
期刊
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进行着动态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興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  非言语信息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信息。言语信息的载体通常由声音、意义结合而成。非言语信息的载体则包括人的表情、手势、仪态、穿着、打扮等。这说明非言语信息不仅在人们的交往中伴随言语信息而出现对言语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而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个别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时效性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高中 数学教学 初探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不仅指出了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还表明了教师要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改变,将理论与实践性结合,与时俱进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中数学
期刊
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如何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李文未展开论述。笔者以为,新大纲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应依  
期刊
在人类社会21世纪的今天,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在有些地方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经济和改善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追求的双效益目标。但是,现在的环保教育侧重于探索环境的长期影响,易使人们产生环境保护离我们还远,是将来之事的错觉,往往被误认为环保是超前的“奢侈品”而造成观念
期刊
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尤以唐诗宋词达到顶峰。诗词的美,美在形式,美在语言,美在音乐,美在意境、美在情感。走进诗词,感受诗词之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形式美 语言美 音乐美 意境美 情感美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五颜六色,沉淀着,招摇着,渲染着,一首词,就是一支曲,缠绵着,飘浮着,萦绕着。一首令,就是一支萧,陶醉着,期待着,飞翔着。脍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