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曲艺现代化”更好服务新农村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脚步兼程并进,一切都在飞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更多的曲艺工作者在关注农村,更多的曲艺作品在反映农村。进一步认清自己、看清形势、分清优劣,加快推进“曲艺现代化”,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人民。

一、曲艺思维本质的认识


  曲艺艺术的思维方式是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一切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都是农耕文明影响的产物。
  “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读书人通常并不亲自耕地,但他们一般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庭的兴衰和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联系在一起:农业收成好,他们受益;农业收成坏,他们也受连累。因此,他们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都主要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再加上他们受过教育,使他们得以表达农民自己没法表达的思想,这种表达在中国就采取了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形式。”①农耕文明是一切传统艺术的“原生家庭”,曲艺艺术也不例外,曲艺的很多方面反映着农耕思维的特点。
  曲艺的艺术技巧反映农耕文化特点。起承转合,这一适合太多艺术形式的美学原则,不正是一年四季的节奏吗!相声的“三番四抖”,正与冬藏、春种、夏耕、秋收不谋而合。“把点开活”讲的是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动。“铺平垫稳”是默默耕耘,静待收获。
  农村是很多曲种的诞生地。堪称鼓曲鼻祖的“梨花大鼓”诞生在鲁西北一带农村,最初的形式是农民用犁铧片击节唱农歌以自娱。另一堪称鼻祖的“木板大鼓”诞生在冀中一带农村,后对在河北农村产生的京东、京韵、西河、竹板书等曲种产生很大影响。
  尽管一些曲种诞生在城市(如相声),军营(如兰州鼓子)和贵族阶层(如子弟书),但市民阶层、军人、贵族阶层均与农民阶层有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同时也脱离不开农耕思维的影响。
  一些曲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很多曲种,艺人说唱的是农民“嘴里的嗑,心里的话,身边的事”。如东北二人转,诞生在东北农村,也一直活跃在东北农村。表演的内容可能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但所使用的口头语言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话”。
  一部分演员是农民兼职。很多艺人不是职业的,兼有农民和艺人的身份。旧时东北二人转的演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农闲时演出,农忙时种地。其他曲种也有不少这种现象,京韵大鼓艺人刘宝全在鼎盛之时,农忙时节也要回河北深县老家种地。
  曲艺艺术与农耕文明具有内在思维的一致性,作品、演员、风格等“精神气质”是这种思维的外在反映,认清这些有助于我们在历史洪流之中不偏航、不迷向。

二、农耕思维嬗变的反思


  若说18世纪工业革命“一下子”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则是稳步推进,逐步向好,脚步扎实而稳健的。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及集中化经营,打破了男耕女织、独门小户的传统,与此同时思维方式也在逐渐变化。
  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农业生产各环节大面积采用機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靠天吃饭”的铁律,水里可以种出果实,冬天可以吃到西瓜,人工可以降雨,人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对自然力量的依赖越来越小。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为农业产供销提供服务和支持,电商下乡已不鲜见,直播带货也不是城里人的专利。
  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进入到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有60万家,比2013年增长了4倍多。据监测,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是6.6人,其中雇工1.9人。经营土地总面积1.6亿亩。全国家庭农场年销售总值为1946亿元,每个家庭农场平均收入大概30多万元。家庭农场的兴起,使得农业生产更具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推进产业化进程的又一重要举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007年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93.3万家,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专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的有效联合。
  农民工和“新农人”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农村人员结构。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另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占55.4%,高中文化程度占16.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2%。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占51.5%,从事第二产业的占48.1%。41.1%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所居城市的“本地人”。农民工数量几乎占据农民数量的一半,而且文化层次逐年提升。即便这部分人再回到农村,投入农业生产,那么他们俨然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②
  “新农人”作为职业农业管理者,成为农业建设力量的新群体。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指的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以上用大量篇幅阐述农业农村的变化,不是为了做调查报告,意在说明农村已经“翻天覆地”,农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我们正在“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③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正是农耕思维嬗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改进,更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思维改造的过程,是农耕思维摒弃缺陷、自我升华的过程,也是淬火涅槃重生的过程。
  孕育农耕思维的农村、农民、农业已经逐步现代化,有着相同思维模式的曲艺,要想更好地为新农村服务,是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曲艺的“现代化”是否已经迫在眉睫了。

三、“戏剧现代化”的启示


  当古典戏剧撞上工业文明,电影艺术诞生了,电影可谓是“戏剧现代化”的产物。1895年《火车进站》这部50秒黑白无声影片的问世,标志着电影艺术的诞生。④人们第一次见到了动态的荧幕画面。之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不懈追求,不断完善丰富着这门艺术。1999年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问世,标志着世界数字电影发展史的元年,信息技术使得电影艺术制作成本更低、周期更短、效果更加丰富。
  古典戏剧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悠久博大的曲艺艺术同样面临现代化的问题——与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碰撞与化合。在“曲艺现代化”的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诸如政策层面的、社会层面的、人员结构层面的,等等。这里仅就曲艺自身规律性的三组矛盾展开讨论。
  其一,“慢节奏”与“快节奏”的矛盾。曲艺是“有闲”阶层消遣的艺术。她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有同工之妙。欣赏曲艺,要有看花开花落的雅趣,要有望云卷云舒的淡然。曲艺是小火慢炖、是熬汤煮肉,是美味大餐、是精神盛宴,需要慢慢激活味蕾、调动胃肠,再细细咀嚼、品尝回味。曲艺不是煎饼果子烤冷面,不是炸鸡薯条汉堡包,立等可取,狼吞虎咽、擦嘴剔牙,了事走人。当下,人们的耐心越来越少,短视频充斥着碎片时间,言语、画面、音乐多方位、立体化包裹着人们的感官,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获得快感,哪有闲情逸致等上十几分钟。
  “曲艺现代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效率加快节奏。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先生很早就提出“5分钟”小段的倡议。换个角度讲,不是现代人的节奏太快,而是我们在小段、短段上下的功夫太少。一句话可以出包袱,两句话能构成一段小快板,一分钟也能说评书。“言语艺术化”的本质不变,“说唱故事”的特征不变,她就还是曲艺。先画锅圆粘,再找合适的机会“铺平垫稳”;先活下来,再考虑能否“伸开腰”。从另一个角度讲,在钻研短段技巧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艺术规律,或是创造新的艺术技巧,甚至产生新的曲种或艺术形式。
  其二,“需要交流”与“阻断交流”的矛盾。曲艺是“交流”的艺术,是观众参与的艺术。成功的曲艺表演需要观众的参与。曲艺的表演是观众参与共同完成的。
  曲艺表演的本质是“两个人说话给第三个人听”。两个人说的相声比较好理解。甲跟乙对话,给观众听(观众作为一个整体考量)。一个人的评书也不难理解。说表,是跟观众说话,角色在听,当然,这些角色是虚拟的;进角色,是演员扮演的角色跟虚拟的角色说话给观众听。3个人的节目也适用这一规则。甲跟乙对话,丙和观众一起听,此时丙和观众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对话就必须考虑他人的感受,无论是正在对话的双方,还是旁听的第三人。当某一方情绪有变化时,另外两方的方式、方法、态度、语气都将进行适当调整。这就是曲艺的“需要交流”。
  当前曲艺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主要产物——视频直播——却是阻断这种交流的。演员在“这头”,观众在“那头”,观众什么反应,演员不知道,只能按自己的猜测和既定内容往下进行。事实上,现在的网络媒体已经实现互动。比如观看视频平台的影视剧,可以通过弹幕反馈当时情绪,然而这些信息只能是事后收集,以备下次改进。演员表演和剧情是提前预设的,不可能根据观众反馈及时改变。但是,弹幕互动的交流方式并不适合曲艺演出,演员无法通过看弹幕及时调整表演。也不可能要求每位网络观众准备摄像头和麦克风,让演员看清观众、让观众与演员对话,那样表演就混乱了。剧场效果是观众心态的整体反应、形成的整体氛围,不是每个观众信息的简单组合和分别传递。另外,曲艺创作讲究“一遍拆洗一遍新”,演员不能在当场感知观众反馈,就很难对节目进行针对性调整,很难进一步完善提高作品。
  这种“交流阻断”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1906年百代公司为刘宝全灌制京韻大鼓唱片,此后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快板书、相声等曲种陆续出现唱片。这可以看作曲艺最早的“现代化”,也是最早出现的“交流阻断”。后来出现的“广播曲艺”“电视曲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问题。
  新旧结合碰撞革新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牺牲。早期的无声黑白影片牺牲了声音、牺牲了色彩,“曲艺现代化”也必然面临一定的牺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现在电影不仅有了声音、有了颜色,还出现了“能喷水”“会刮风”的三维、四维电影。另外,尽管唱片、磁带、碟片、媒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流阻断”,但它们对曲艺拓展传播、扩大受众面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我们更应该着眼于调整自我、适应环境。当前技术条件下,曲艺采取的策略,可以在预设脚本时预判观众成分、预想演出效果,针对预想预判做出相应预案,并遵照既定方案进行表演。待技术进一步发展,相信这种阻断会逐渐得到消解。至于“拆洗”,可以在演出后通过收集弹幕信息,征求观众意见反馈等进行“翻新”。另外,面对有“交流阻断”的演出,脚本创作的主题内容、表演的风格应该考虑受众的广泛性,不易针对性太强。
  其三,“一元要素”与“多元表达”的矛盾。曲艺艺术是将口头语言艺术化。言语是曲艺的唯一要素。正如动作是戏剧的首要要素,戏剧的语言,叫“语言动作”。而曲艺的动作,则叫作“肢体语言”。戏剧的一切都是动作,曲艺的一切都是言语。画面为主的媒体更适合戏剧,声音为主的媒体更适合曲艺。然而,人们已经习惯于获得声、光、电效果的综合感受,媒体平台呈现的是涵盖语言、声效、音乐、色彩、线条等多元要素的内容。曲艺适应现代媒体,必然会“吃亏”。一元要素要与多元表达争高下,就必须在内容、形式、质量上下功夫。而这种“下功夫”只是“本体优化”,并不是“本质革新”。当前一些演员尝试用巧妙的道具、发光的服装来丰富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能否成为改良的方向,尚需进一步探究。多元化之后的曲艺还是不是曲艺,符不符合艺术规律,这些都有待商榷。
  顺应发展是必须的,传承传统是必要的。在努力推进“曲艺现代化”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投入力量抢救、保护、传承优秀作品、表演风格、演出模式、行规习俗等。“老段子”“老味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曲艺的根,是曲艺的魂,哪怕放在博物馆里,也应倾尽力量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翻开曲艺史,不难发现曲艺很喜欢“凑热闹”。不断发展的曲艺始终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经济的中心成为曲艺艺术发展变革的中心。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商业繁荣,市民阶层产生,在勾栏瓦舍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曲艺。清末民初,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沈阳小河沿、南京夫子庙、济南南岗子等闹市区,熙来攘往,马咽车阗,商人经商、艺人作艺,曲艺在这里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之曲艺。随着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新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城乡融合程度、经济水平、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宜居宜游新农村必将不断涌现,农村将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曲艺必将在那里大展拳脚、大有作为。例如,可以与农村旅游业结合,形成主题旅游曲艺演艺产业。旅游演艺已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1982年的《仿唐乐舞》、1995年的《中华百艺晚会》、1997年的《宋成千古情》、2004年的《印象刘三姐》等。农村旅游曲艺演艺或许可以与城镇曲艺小剧场演出互为呼应、齐头并进,作为分驻城乡的两个主流产业形态,共同为传播传承曲艺、传递正能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8月版,第14、15页。
  ②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
  ③ 来源百度百科。
  ④ 一说1888年的《朗德海花园场景》是第一部电影。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G校65名来华留学生的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学历教育培养模式的层次还不能满足来华留学生的需求,他们对培养专业的选择倾向多样化,对培养模式不太满意。要提升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应探索专本衔接、专业群类和双学历的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培养模式,探索弹性制的语言学习,并加强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关注对象,事关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应将工匠精神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载体、教学空间、教学评价等角度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工匠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为了解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文章在对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做文献梳理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与外部社会关系研究将成为研究热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创新性不足。
福建省是“一带一路”上的重点省,东盟是福建省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双方在化纤、远洋渔业和工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产能合作。文章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和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将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编码)22大类商品分为7个产业类别,测算出福建与东盟十国的产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福建相对东盟国家的产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福建进口与东盟国家出口产业互补指数,从而提出福建针对东盟国家发展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产能合作建议。
精力管理理论认为,精力是由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种精力源组成的复合能力。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精力状况,更好地进行精力管理,课题组对667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精力数量总体够用,但质量有待提升,精力管理意识和训练欠缺。此外,不同精力源的表现及同一精力源内部不同指标的表现存在差异:体能、情感、思维精力使用不足,意志精力相对欠缺,精力强度不够,精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基于此,文章提出建议:开展精力管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精力管理意识;实施精力管理调查,按照精力源实现精准化管理;强化思想目
引言  游记是余光中散文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焦桐指出:“游记,在余光中的散文创作中比重甚高,《隔水呼渡》十六篇散文里,游记占了其中十三篇;……目前已出版的游记至少有四十六篇,质量与规模,都颇有看头。”①钟怡雯同样认为:“游记是余光中散文书写中的一项重要成绩,从《左手的缪斯》到《日不落家》,……除了游记体之外,并有中国传统游记的论述4篇,显见余光中对游记的偏爱。”②乡愁与中国意识作为余光中作品中经
期刊
营地教育是一种在户外以环境为依托,以团队生活为形式,以创造性、娱乐性为特征的体验式教育。广西的营地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缺少全国性的专业性营地,并且存在教师与学生参与积极性低、课程开发缺乏特色与创新、奖补政策落实不到位、安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南宁市在发展营地教育、壮大研学产业方面,应健全规章制度、推进研学营地建设、创新研学课程、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推动学生知行合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内容整合要做到结构化,使之更加生活化、情节化、逻辑化,便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呈现要做到学生化,坚持学生主体,推动学生自学、自悟、自省;身教解惑要坚持一体化,教师要注重言传与身教同时发力,加强教师修为,落实“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总体要求,加强课后师生互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以教师的知行合一推动学生知行合一。
群峦青峰,梦醒黎明。  朝霞微升,心中明灯。  国之栋梁,河之中流。  英明大道,万众从流。  繁荣昌盛,如日中天。  宁静致远,如月皎洁。  百年炼造,劳苦功高。  一心为民,恩德普照。  鲜明旗帜,勇于引领。  传扬真理,惠及民众。  点亮黎明,普惠甘霖。  初心本色,不负使命。  胡儿齐(白)  ——  捧起的哈达,  圣洁的祝福,  抛洒的鲜奶,  吉祥和幸福。  百年华诞,永远礼赞,  
期刊
梁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言论都向世人宣告,“现实主义”的标签已如胎记附着于身体一般与他诗人身份的不可分割。梁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诗歌写作,21世纪初他所创作的一系列长诗则确定了他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坐标。《重庆书》《三星堆之门》《三十年河东》《汶川故事》等缔造了中国当代长诗的辉煌纪录,彰显了他以诗介入现实的能力和魄力。2020年4月出版的《时间笔记》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成长型诗人的梁平在耳顺之年于创作风格上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