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舞台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声乐舞台艺术实践的五个环节进行分析,且以作品《心上人像达玛花》为例来阐述舞台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舞台;艺术实踐;《心上人像达玛花》
  声乐作为表演艺术的一个分支,它要求歌唱与“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相结合来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舞台整体视觉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结合及声乐表演的动作和音乐的高度融合。而我们只有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来掌握舞台表演技巧,锻炼舞台表现能力和积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一、声乐舞台艺术实践的环节
  声乐艺术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和心理活动都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成败。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实地演练来掌握舞台的基本常识,了解舞台的表演区位与方位,舞台的基本礼仪,如何上下台,如何与钢伴协调配合等。
  (一)曲目的选定
  曲目的选定对于表演者极其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音色特点来定,难易程度要和自身的实际水平相符合,使自己能够轻松驾驭作品,同时也能减轻心理负担,既发挥了长处又保证了演唱效果。
  (二)品词读谱
  要想在舞台上发挥正常,达到好的效果,完整地展示作品的思想内涵,首先要对作品谱面进行分析,了解歌曲的调式、调性及风格,这将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诠释。其次在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这样表演者才能在舞台上自如的演绎作品。
  (三)形体动作
  形体语言是一种表现音乐思想和内涵的手段,它对声乐表演技巧构成了补充。我们要根据作品内容在表演方面进行处理,如“手、眼、身、法、步”及舞台调度等问题。
  “手”可以传递出作品的旋律和情感,在我國民族声乐表演中常用到的手势表演有:“引”、“开”、“合”、“托”、“定”、“特定情节手势”等。手的姿态丰富又灵活,但在表演过程中运用手势要分清主次,它的加入要发自内心,符合作品内容,做到协调、自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眼”可以传递出各种情感信息,对于声乐舞台表演者来说,眼神则至关重要,他可以把歌曲唱“活”。同时,“身体”形态对表演者也非常重要。歌唱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松紧协调的自然放松状态,养成正确、良好的的歌唱姿势。“法”是统领手势、眼神、身体、步法以及全身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节奏韵律的根本要素,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步法”是台风的关键,一位表演者上台应该有一套优美的步法:“提顶”、“松肩”、“气沉”、“腰悬”,只有这样的形象才能给观众美好的艺术感受。
  (四)与钢伴老师的配合
  现演唱有两种伴奏形式:一是钢琴伴奏,这种大多是在学校或音乐厅;二是光盘伴奏,这种多用于在外演出。第一种伴奏方式要求演唱者和钢伴老师配合练习从而形成一种默契,在作品的处理上演唱者要和钢伴老师提前沟通,包括两人上场、下场的配合及示意动作。我觉得歌唱者也应该认真分析钢伴的乐谱,了解伴奏对主旋律的支持和铺垫,引起对前奏、间奏和尾声音乐的重视。
  (五)演出时心理状态
  掌握了发声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接下来就是多登上舞台,通过不断地实践与锻炼来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培养冷静、沉着、自信的演唱心理,增强舞台经验,对舞台产生感情。在舞台上,“入戏”和“忘我”是表演者最好的状态,它需要技术功底和艺术功力的支撑,两者结合才能够打动观众。
  二、表演实例——《心上人像达玛花》
  (一)品词读谱
  女声独唱《心上人像达玛花》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艺术歌曲。由李刚夫、薛明、杨青作曲,原词是藏族民歌,它的创作源于生活,是曲作家与歌手们在一次野餐活动“猜谜”游戏中有感而创作的。作品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以布谷鸟的歌声、达玛花的美丽,比喻心上人的歌声和美丽,词意含蓄又深情。
  歌曲曲调在g小调上展开,三拍子,带有徐缓、抒情的特点。歌曲是一段体的曲式结构,旋律发展流畅舒展,一气呵成。四个乐句,长短不一,较为自由。歌曲的动机在开头两小节里就呈现出来了。动机后,旋律线条稍稍扬起马上又低落下来,好像是一种含蓄的热情。第一乐句只有四小节。第二乐句前两小节是完全重复上乐句的两小节动机,接着旋律向上扩展回旋,在第六小节处结束在主音上。这时乐思已经完成了初步的陈述而暂时的停顿下来。紧接着过门后第三乐句突起,旋律在主音上八度跳进向着高音区展开,接着又向下属调转进,既舒畅又自然,在感情上也得到了更大的抒发,最后在第五小节处又转回到g小调。这乐句共七小,但乐思到这里并没有停止,音乐在第三乐句上引起了情感上的波澜。因此引出了一个三小节的补充乐句,这个补充乐句以八度跳进与第三乐句开头的相呼应,只是节奏型有所变化。这句的歌词强调了你最美的“美”字,最漂亮的“亮”字。从词意来说,意思是肯定的,但从旋律来看,表现的却是期待而又不安的心情,动人的瞬间。接下来第四乐句六小节,完全重复第二乐句,使全曲既有对比变化,又有联系统一。在第二段歌词结束处,重复最后两小节,渐慢渐弱的结束全曲。
  (二)作品处理
  全曲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心上人的喜爱。全曲的情感由平缓到稍稍扬起再到低落,从前奏两小节舒缓流畅地展开,叙述的话语形成了优美而富有诗意的场景。经过间奏到“啊!啊!心上人,心上人像布谷鸟,走遍天下你最美,你最美”,这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歌词的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和强调了心上人在主人公心中永远是最美的,情绪的不断推进和对比,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用渐慢渐弱的速度并做了延伸,回味了歌曲的完整音乐形象。
  在演唱此作品的过程中,技巧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美”、“在”、“飞”、“对”、“薇”“亮”的归韵问题;2、演唱“人”、“鸟”时,保持腔体的同时注意抬笑肌;3、情绪要在声音前面,有点被动;4、唱出四三拍的节奏特点,一句话里应强调重拍;5、强弱对比时,要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炸。
  解决了技巧问题,接下来就是对作品的情感的处理。全曲节奏型多为前八后十六、大附点和小附点,要唱出其特点,如:前八后十六处情绪上要积极,大附点处要拉开做渐强。第一个“啊”应由弱渐强,第二个“啊”渐弱,两个“啊”的衔接处可体现出“定”,要有赞美一次不够,还要再来一次的冲动。同时演唱时眼神要肯定,动作要大方自信,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我的心上人是最美丽的,要有那股冲动、自豪、陶醉的感觉。第二个“心上人”要比第一个更加激动,“像布谷鸟”最后一个字慢慢减弱下来。接下来“走遍天下你最美”,再次的推起来,到第二个“你最美”时渐弱,强调“最”字,要传达给观众一种已经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情感。最后一句弱下来,轻声诉说对心上人的喜爱和想念。
  三、总结
  通过《舞台艺术实践》这门课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手、眼、身、法、步”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声乐舞台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一位学音乐人的快乐和对舞台的热爱。
  参考文献:
  [1]田春雨,王磊,潘芳.《声乐演唱理论与舞台表演实践》.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3.第一版
  [2]蔡远鸿.声乐表演艺术学研究与实践. [J].艺海.2011.6期
其他文献
【摘要】:将主体间性的讨论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是基于对海德格尔晚期存在论,伽达默尔阐释学以及对马丁.布伯“我-你”关系论的过度解读和错误理解的。主体间性研究的对象和领域的无限泛化,失去的是理论研究的规范性基础。主体间性研究走向审美主义,并非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  【关键词】:主体间性;泛化;规范性;审美主义  王琴发表的《关于主体间性概念的再阐释--答吴兴明先生》逻辑不甚严密,立论不够充分,尚有较
期刊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学好汉语,正确的理解汉语意义成为了现代汉语学习者最关心的问题,因为现代汉语不仅有着相应的语言逻辑更有着相应的语言情态,也就是汉语的文学情感,这种情感不仅塑造着汉语的时代精神,更影响着汉语的发展趋势,深刻作用在汉语的发展历程当中,影响着汉语的文学属性。因此要想学好汉语,必须要了解汉语的文学情感,从文学角度出发来准确分析汉语的语言逻辑,塑造汉语的哲学精神。  【关
期刊
【摘要】:中国经学史上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起初从经传文字的内容、版本的不同出发,进而更新划分二者的标准,从而得出“非今非古”经学的重要性,以及而后演变为的两种不同学风或研究进程上的差异。今文经学往往采取“政治义理学”的诠释或研究方法,追求“通经致用”;古文经学采取“历史考证学”的进路,追求“实事求是”。本文并不比较二者孰优孰劣,而只是浅谈一下对二者的认识与自己的看法,与诸君共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印度历史上流行的主要思想派别都有明显的宗教背景,而宗教教义则大多带有思辨色彩,印度正统六派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圣典奥义书中的主要宗教哲学思想、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体。佛教等非正统派别则提出了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哲学体系,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蕴念者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对当今人类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印度;宗教哲学;派别  从印度的东到
期刊
【摘要】: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所以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仍然残留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哈萨克族有比较完备的切吉列,或传诵于人口,或记录为文字。文章结合哈萨克族切吉列,应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该选题,既给哈萨克族社会文化史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也有助于关注哈萨克族百姓对本民族文化变迁的认知态度。  【关键词】:哈萨克族切吉列;文化人类学;文化变迁  哈萨克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是古代西北众多游
期刊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语言与思维相辅相成。翻译不仅是语言交际活动,同时也是思维活动,因此既要遵循语言规律也要遵循思维规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使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 语言;思维;翻译;翻译策略  一、前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维靠语言来表达,语言是思
期刊
【摘要】:李可染,是我们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家,他的一生都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不断的探索,为中国山水画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他特别的强调山水写生的重要性,一定要亲身实践,走进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并且创作出了大批的与众不同的优秀的山水画作,为当时的画坛注入一股新风。而且李可染先生敢于进行创新,不断的进取,把自己天才的想法融入到绘画中,还借鉴西方的绘画技法上的技巧,来进行改良传统式的中国山水画,他通过
期刊
【摘要】:圣旨对清朝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及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这项传统政策的载体,圣旨或敕諭,诏令、懿旨、告文在藏汉民族的交际的进程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也闡释了藏汉民族的特定的社会意识及价值观。  【关键词】:圣旨;藏汉;翻译  一、历史背景  自元朝灭亡以后,好战的蒙古民族掀起了一股内乱,分成了三大部即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其漠南
期刊
【摘要】:四川省康定市鱼通区位于汉藏文化交融的地带,本文就前人研究的历史基础上对鱼通地区的宗教信仰现状略作考证,从而试探鱼通区宗教信仰交融的些许规律以及多元文化的宗教在这里如何和谐共处。  【关键词】:鱼通;实地考察  对于“鱼通”地区的宗教,众多学者在诸多综合性的研究中有零散地提到,对其专门做研究的较少,这些研究中较权威的有金绥之的《康定县鱼通区贵琼人宗教习俗》;较系统的有郭建勋的《互动与区分:
期刊
【摘要】:曾经节奏舒缓而和谐的农耕文明不知孕育了多少灿烂的物质精神文化,而今在这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这些文化瑰宝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挑战。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乃至世界积极呼吁的主题。本文将以舟曲县博峪乡岔路沟村的“十二相”文化为例,论证“十二相”文化的渊源由来、发展情况、社会功能、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十二相”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社会功能转变的过程和原因,再通过和汉族、藏族“十二生肖”的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