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临汾战役之坚守老鸦嘴阵地(连载)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gnan80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老鸦嘴阵地防守的经验,为兄弟部队提供了借鉴


  例1.一号碉阵地
  就在我们争夺老鸦嘴阵地的同时,4月21日,我四十四团攻占了一号碉阵地。虽也做了打退敌人反扑的防守准备,却没有像我们一样做地下防守的准备。然而,准备和准备不一样,有没有有效的防守办法也大不一样。由于阵地处在敌人城上的炮火之下,一日之内,阵地三失三得,仗打得很艰苦,战士们前仆后继,一个连队守碉,全员仅剩3人,付出了很大牺牲才将敌人击退。26日,敌人在城上猛烈炮火掩护下向一号碉阵地反扑,四十四团四连拼死抵抗,全连伤亡很大,只剩下5人,被压到阵地一角。幸亏增援部队九连及时赶到,将敌人打退,才守住阵地。虽守住了阵地,九连伤亡也很大。后来也采用我们发明的坑道战法,才大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将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刘忠将军《太岳部队在临汾战役中》曾这样写道:“26日,敌三十旅九十团二营在炮火掩护之下反扑我一号碉,整个阵地笼罩在烟雾之中,负责守备一号碉的四十四团四连亦遭到很大伤亡,在全连只剩下5个人,被敌人压到阵地一角的情况下仍拼命扼守,最后配合我增援部队将敌人逐出阵地。”
  例2.103阵地
  4月30日晚,我三营九连攻克103阵地,交给八连防守,与敌开展激烈的争夺战,由于在城下,地形对我十分不利,再加上防守无方,阵地被迫丢失。5月1日晚,我三营七连与八纵二十三旅(六十七团五连)联手再度攻占,吸取教训,也是采用防守老鸦嘴阵地的办法,才将阵地巩固下来。103阵地攻占后,大大减轻了我们的防守压力。
  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就“临汾攻坚战”一节,谈到夺取城壕外沿据点的战斗时,这样写道:“夺取城壕外沿据点的战斗,4月15日打响。城东及城南的一号碉、老鸦嘴、火车头、二十号碉、二十一号碉等阵地,敌我反复争夺,战况异常激烈。敌以杂牌部队守碉,而以精锐胡宗南第三十旅进行反扑。我每夺取一个阵地,均遭到敌人拼死顽抗和疯狂反扑。城东的一号碉被太岳部队四十四团九连占領后,一天之内,敌以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了三次反扑,该连最后只剩下五名战士,仍坚守阵地,最后在五连配合下,向敌反击,将敌营基本打垮。敌机频繁出动,向我阵地轰炸扫射,我们有个团指挥所被炸,全埋土里了!敌人为夺回失去的阵地,竟大量使用毒气和燃烧弹,城垣外围,一片硝烟火海。激战十多天,城壕外围阵地基本为我控制。”
  在《历史的回顾》一文中,徐向前元帅对我们夺取、坚守一号碉和老鸦嘴阵地的战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我们坚守的老鸦嘴阵地则由于防守得法,创造了在炮火下最少伤亡的奇迹。
  面对具有强大炮火,且居高临下,并据守坚固阵地的敌人,我和我的战友们发扬军事民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想办法,情急智生,用集体的智慧破解了在敌城下如何固守阵地这一难题。想出了将地上阵地转入地下,用坑道战方法固守阵地这一战法,使城下阵地防守局面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坑道战与敌人对峙,既将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还积极主动打击敌人,在当时还是一大创举。为夺取敌城下阵地找到了绝佳的战法,创造了保存自己的奇迹,受到了首长们的夸赞,也为兄弟部队进一步攻占城下阵地、外壕提供了经验,提高了我们攻坚的信心。
  当年二营教导员和宗权(灵石人)后来在回忆文章《战斗中成长的二营》“钢铁六连坚守老鸦嘴阵地”一节中也曾这样写道:“以坑道战与敌人对峙,积极主动打击敌人,在当时还是一大创举。”
  老战友卫恃英曾对我说,孙子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老鸦嘴阵地的坚守正是如此。

七、他们都是英雄


  坚守老鸦嘴阵地,我们一方面要对付城上、外壕的敌人,还要对付南面103阵地的敌人,在103阵地未攻下前,两面作战,承受了很大的防守压力。阵地巩固下来后,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月25日,三排长霍富旺在外壕前沿侦察敌情时,不幸暴露目标,被敌人狙击手盯上,一颗子弹打在脖子上,打断了动脉血管,血流如注,救都没法救,牺牲在阵地上,他是我抗战时的老战友,是我知己,是最信任我的人,让我悲痛万分。血的教训再次提醒我要千方百计搞好战场隐蔽,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我向全排、全连的战士们再次作了强调。但同日,战士樊金牛又不幸牺牲。虽说阵地转入了地下,防守态势有了很大的改观,但防守形势严峻,战场太残酷牺牲。



  还有二排长郎来喜、副班长朱如生、王喜忠,战士崔守玉,我已记不得他们是哪天牺牲的。全连上下不畏困难,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无论干部还是战士,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党员模范带头牺牲在前,非党员希望能火线入党,接受党组织的考验,群情振奋,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一个个都牺牲在老鸦嘴阵地上,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的英名永垂史册,光华永垂卧牛城!他们不惧牺牲求解放的精神永世长存!
  5月的一天,营里来人告诉我,家兄从老家来到临汾前线,我就感到不好,我和二妹夫同在临汾前线,是不是妹夫也牺牲了?我赶紧向连里作了交代,从地道口下了阵地,回到高和村,见到从家乡风尘仆仆赶来的兄长,才知道妹夫已经在临汾前线光荣牺牲了。我村(沁县郭村镇仁胜村)田水文(班长)、段天保(副班长)(他们在八纵二十四旅七十一团二营)也牺牲了。他是和乡亲们赶着大车来接牺牲的亲人回家的,路上起早贪黑整整走了7天,一同来的有我村的还有邻村的一些乡亲。妹夫名叫卫丙林,山西沁县郭村镇端村人,在太岳部队四十二团任班长,4月9日牺牲在攻克十四号碉的战场上。因战事紧张,我俩同在一个战场上,竟一点也不知道。他从家走时,妹妹已身怀有孕,如今竞丢下她们母子,不知母亲该有多难过。   负责处理烈士事务的民运股同志领我们来到掩埋烈士的墓地,记得是一个叫东张堡的地方。虽说战场上死人多了,我已习以为常,但一到那里,我还是惊呆了,平地上插着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小木牌,每人一个木牌牌,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还有一些刚牺牲的,还未来得及掩埋的战士的尸体,用白布包裹着摆放在那里,因牺牲的人太多了,没有棺材,用白布裹身,掩埋在地下,遗体完好。冥冥之中,在等亲人接他们回家。战友们的牺牲让我难过,但这样凄惨的场景我还是头一回看到,让人心痛。他们都是我的战友,都是浸透了烈士鲜血的沁县这片热土哺育的勇士,他们没有给家乡人民丢脸,都是有血性的男子汉,一个个死得光荣,都是英雄,都是我沁县人:有丁家山村卫正贤、苗家坡村武庆楼、温庄村霍富旺、池头村刘天顺、堡村郭炳生(我连战士郭炳旺弟弟)、郭村韩庆云和霍沁水、南沟村卫成旺、南集村桂平秀、孙家沟村赵光德、王可村郭寅卯、乔村王四奎、倪村李怀亮、白家山村杨三赖、城关良庄王海福、柴周村李永旺、段柳村刘志德和杨安泉、则坪村陈德保、西段庄村郝天德、任家沟村王金水、东安庄村郝云孩、漳源村宋子云……他们都曾是我朝夕相处的战友,如今他们拼尽了全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都走了。为临汾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冷冰冰地躺在地下,阴阳两隔,见他们最后一面,我的心像被刀扎一样,肝肠寸断,仇恨的怒火深深埋人心底。人都会走,但战争让人走得突然,突然得让你心痛难忍,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泪流满面。家乡人讲,送亲人上路,不能流泪,流泪不吉利。我强忍悲痛,把泪水往肚子里咽,送亲人、战友们回家。
  兄长和乡亲们走时,一再嘱咐我:打仗,脑筋要活泛点,要处处小心,不敢大意。还告诉我,同宗本家人田天九(在八纵)往阵地上送饭,被敌人炮弹炸掉一条胳膊,住了院,也残废了,算是留下一条命,让我抽空去看看他。他曾挑着饭从我阵地前的沟里多次经过。看着兄长和乡亲们的大车渐渐走远,我心里升腾起怒火,复仇的怒火,我的生命已不属于我,我要为战友们活着,完成他们未竞的事业,为他们报仇!同时也深深地告诉自己:战场,就是生死场!带兵打仗是一种天大的责任,带领战友们上战场,一定要算计好,想好了!“多算胜,少算不胜。”我只有一个目的,想办法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千方百计保住战士们的生命!守住他们,就是我的使命。

八、破城坑道開挖成功——临汾解放


  随着破城坑道的开挖,接近外壕,敌人发现了我军在进行坑道作业,察觉到了我军的意图,开始想方设法破坏我坑道作业。我们也针锋相对地开展了阻止敌人破坏坑道的战斗。
  5月上旬,为了彻底控制城东北外壕阵地,掩护坑道作业部队继续掘进。我团和兄弟部队(二十三旅六十七团)联手再次攻占103阵地,兄弟部队又攻占了东花园之一、二、三号火力点。我太岳部队四十二、四十五团又攻占了104、105阵地。彻底扫清了城东北的敌人,完全控制了180多米长的一段外壕,为我军挖掘破城坑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敌人失掉了在城外破坏我军坑道的可能,只能从城墙上向外壕里投掷炸药包、地雷和燃烧弹。
  孟杰指导员号召战士们开展冷枪冷炮活动,六零小炮射击,打死打伤5个敌人记三等功一次。战士们轮班昼夜严密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争先恐后,利用暗堡、隐蔽射口、投弹坑,寻找机会打冷枪放冷炮投手榴弹,天天都有许多敌人丧命,打得敌人胆战心惊,不敢轻易露头。老鸦嘴阵地防御战一直坚持到我军总攻临汾城。在这期间,共打死打伤敌人百余人。
  到5月16日,从我们防守的阵地下面挖进去的老鸦嘴坑道挖到了城墙底下,军区工兵连的战友们开始装填黄色炸药。听战友们讲,还有一条破城坑道也挖到了城墙底下,也是从我太岳军区四十四团坚守的一号碉阵地下面挖进去的,叫一号碉阵地坑道,这两条坑道都是我太岳部队工兵连的战友们负责掘进的。坑道挖到城墙底下,破城有望。我真为工兵连的战友们高兴,我们成功了!
  当年军区尚思光参谋长负责太岳军区坑道作业,他在《用“土行孙”战法破城歼敌》一文中,谈到坑道作业时,这样写道:“攻克东关及扫清城东一、二、三号碉阵地后,前指即命令攻城部队尽快完成通过外壕坑道破城,而后全歼守敌。军区部队的任务是在老鸦嘴阵地、一号碉阵地及二号碉阵地以南构筑三条坑道,保证登城。
  ……并确定以一分区工兵连担任老鸦嘴坑道作业任务,二分区工兵连担任一号碉阵地坑道作业任务,三分区工兵连担任二号碉阵地以南坑道作业任务。……最后决定:老鸦嘴坑道口部,选在一个比较宽的窑洞内,这里地形隐蔽又安全,便于警戒,又有很好出土的场地,口部先挖垂井,挖到外壕底水平距要求后,再用水平坑道通过外壕,通过外壕后再用一定仰角直指城墙脚下,最后开挖药室。一号碉阵地的坑道口部,选在一个比较高的土坎后边,地形条件不如老鸦嘴,根据地形采用斜坑道作业方法,通过外壕后,与老鸦嘴作业同。二号碉以南坑道根据地形采用水平坑道作业方法,其他程序与老鸦嘴坑道同。”
  5月16日,当军区工兵部队担任的三条坑道中的两条即老鸦嘴和一号碉阵地坑道挖至城墙脚下时,为防止敌人破坏和保证登城一次成功,奉“前指”命令,由八纵接替军区作战地段,并将两条坑道连同施工连队一并转属二十三旅统一指挥。
  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临汾攻坚战”一节谈到挖掘坑道时这样写道:“5月上旬,我军共挖出破城坑道15条,掩护坑道40余条。除被敌发现破坏外,攻城前夕,有三条主坑道完好无损,通过城壕下面,直抵城墙墙基。”
  在张高陵编著《徐向前兵团之战》一书“梁培璜盼援军望眼欲穿”一节中也对我军所挖成的三条主坑道做了叙述:“3条主坑道,两条系太岳军区刘忠所属部队所挖,一条系八纵二十三旅所属部队所挖。”
  原定于5月18日总攻临汾城,因前指发现敌企图破坏我坑道,即决定提前发起总攻。
  5月17日下午3点多,我各种炮火开始向城墙上敌人火力点射击,也有曲射炮打向城内目标。下午7点,火光一闪,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响起,大地都在摇动,眼前一片漆黑,天上的月亮也不见了,一股火药味直冲鼻子,让人出不上气来。我们守阵地部队作为二梯队,在二十三旅后,跟着到了突破口,又高又大的城墙被炸开个大口子,又宽又深的外壕也不见了,炸药的威力实在令人惊叹!敌人早被巨大的爆炸声吓破了胆,那么高大坚固的城墙都破了,敌人再也没有有组织的抵抗,我们边打边走,向纵深及两翼发展,我们要找的是敌首梁培璜,敌人纷纷缴械投降。然而在城内并没有找到梁培璜,后才知临汾城破后,其自知临汾不保,逃出西门,越过汾河狼狈逃窜,被我堵溃部队抓获。晚上12点多,城内的枪声渐渐平静下来,全城被我控制。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临汾解放了!城内一切恢复平静,攻城部队都陆续撤出城。我团奉命在临汾城里执行城防任务,部队严守纪律,秋毫无犯。人民军队像一股春风吹遍临汾城,我们受到城内百姓的热烈欢迎。
  5月21日,我部奉命开赴河西,整顿补充兵员。
  临汾解放后,部队来到灵石静升镇休整,我团就驻扎在王家大院。1000多人住在里面,不显山不露水,这所庄园真的很大。部队就在这里开的追悼会和庆功会。一场大战下来,好些战友都光荣牺牲了,全连几个排长中仅我一人活了下来,班长副班长9人牺牲4人,能活下来就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比什么都强,比什么都好!活着,我就还能看见太阳,我就有机会给死去的战友们报仇!评什么功我都不在乎,功劳应该记在牺牲烈士们身上,他们走了,给他们家中寄回一张立功证书,对他们的亲人也是一个安慰。连里卫生员郭永庆在老鸦嘴阵地舍生忘死,抢救了许多战友的生命,自然就是战友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大家异口同声推选他当英雄,荣立一等功。连里20多个同志荣立战功,我也荣立三等功。我连也因老鸦嘴阵地守得好,一雪前耻,打了一个翻身仗,完成了任务,洗掉了“黑脸”。从此把部队的思想和情绪彻底扭转过来,后被太岳军区十八军分区授予“钢铁第六连”的光荣称号。

九、战场点评


  1.临汾战役,我们是以劣势装备打的攻坚战,攻的是一座坚城。在坚城利炮下,攻要攻得上,守要守得住,实是不易。但我和我的战友们做到了,受到表彰和奖励。部队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2.要打下临汾城,必须挖破城坑道。而要挖破城坑道,就必须攻占敌城下阵地。我们以坑道攻击法,利用暗夜掩护攻下城下阵地后,如何才能守住阵地,并将阵地巩固下来,成了一道难题。当年三十八旅两打东关受挫,二十四旅三打兴隆殿失利,我太岳军区四十七团四打“日本坟”(即五号碉)失利,虽有多种原因,但都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破解了这一难题,阵地没夺下,还造成了大的伤亡。我和我的战友们,在老鸦嘴阵地上,用军事民主创造性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3.这一战斗,我们扬长避短,用土工作业解决了在炮火下城下阵地无法防守的困难,有效减少了“无谓的伤亡、牺牲”,有力地、歼灭性地粉碎了敌人的反扑,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既提高了我们攻坚的信心,也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了敌人防守这种坚固阵地的信心。
  4.在敌人居高临下的炮火下,分散兵力,快速挖掘地下隱蔽工事对部队的安全至关重要。要保证每一个士兵有一个避弹坑,随身携带短柄铁锹非常重要。要知道,战场上,炮弹比子弹更不长眼。
  5.阵地狭窄,手榴弹要投得准,打得狠,投得准才能有效杀伤敌人;打得狠才不会给敌人还手的机会。不准不狠不如不投。在敌人眼皮下隐蔽射击十分重要,不隐蔽就不要射击,隐蔽不好不要射击。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是减少伤亡的一大法宝。
  6.拼刺刀,胜利永远属于弹夹里多一颗子弹的人。最好推上顶膛火。
  7.不能让部队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下,必须在夜里完成防御工事的构筑,并对阵地进行仔细的伪装,天亮以后再去构筑就迟了。在敌人的炮火下,先要解决藏的问题,再考虑如何打。临汾战役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样在火炮下防守、生存。
  8.临汾战役时,部队的基层干部的选拔,不少选的都是那些有点文化、能说会道的所谓“能人”“好人”。但他们不会打仗,不会带兵,枉送了好些战士的性命,是一大教训。
  50多年过去了,我深深怀念在临汾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他们是:周海洋、韩庆云、霍富旺、郭寅卯、郝天德、郎来喜、赵安福、杨三赖、姜德胜、桂平秀、梁青华、赵进宣、任纪兴、王四奎、武庆楼、秦二威、裴义和、崔守玉、卫正贤、邢湖义、樊金牛、张文贤、李永旺、刘于庆、王银芳、刘九三、呼贵喜、赵本胜、刘天顺、郭炳生、朱郁世(曾用名朱汉杰)、朱如生、王喜忠、裴润中、崔同福、席拴有、孙学义、董象家、魏大虎、刘长春、李树小、郭善福、王永茂、刘志德、赵光德、陈德保、王海福、霍沁水、宋子云、李怀亮、卫成旺、郝云孩、崔成银、卫德成、王青云、王金水、赵吉祥、王汝福。
  (注:以上是我能记起的我团在临汾战役中阵亡人员。而新补充进部队的战士,由于战事紧张,有的我连名字都未记住,他们就牺牲了。)
  这些为临汾解放、为山西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英烈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谨以此文,怀念我的战友们,怀念那些连姓名都未留下的英烈们。牺牲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下)
其他文献
灵石县张家庄镇的杨尚文家族,世代繁衍兴盛,在耕读,治家,为官方面,卓有影响,位居灵石“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之列。杨氏一族能够长盛不衰,除杨尚文言传身教对于杨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后代的兴旺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之外,杨氏家训的制定也起到了极强的内在约束和推动作用。杨氏家训内容:    读书为本 耕田为根  女慕贤淑 男思尽忠  慷慨仁慈 济危扶困  立品修行 敬谨从事  自修自立 报本追远
期刊
宁武关为明内长城的“外三关”之首,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县城,其西有偏头关,其东有雁门关,《边防考》载:“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可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宁武县境内的长城整体上看有两道,一是位于县境北部大体呈东西走向的明长城,一是从县境西南斜至东北的北齐长城。从构筑材料看,既有石墙,也有土墙,还有砖墙。此外,宁武县境内还有20余座关堡,有马面及敌台共
期刊
来到北川河中游的峪口镇南村,远远向东望去,一排排由匈奴人修建的土城墙高峻耸立在黄土高坡上,千年不倒,似乎在向后人展示自己的坚强毅力和诉说这里的历史风云变幻及曾经的辉煌。  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后圪洞的一条小巷上去,来到左国城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黄土塬,分内外三套城墙。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则随地形变化环抱内城。西至北川河,东沿山脊线而建,北临土桥沟,南抵界沟。构筑取土方式为外挖内筑。
期刊
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棋子山下,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农业战线的女领路人朱文华。她曾经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六次见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朱文华的孙子白勇平保存的一幅老照片,是1978年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西代表的合影。前排一共5人,从左至右分别是:朱文华、郭兰英、郭凤莲、牛桂英、申纪兰。当年这些能够并列在一起的人,想必一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期刊
我一直怀有一种信念,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坚持到底。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执念,是因为我相信读书可以使人睿智,理性,進而能够独立思考,富有反思性、判断力。很显然,要达至如此的水准与境界,我所强调的读书,就肯定不是在泛泛阅读的意义上的读书行为,而是一个需要对经典不断的进行精读、细读的阅读与思考的过程。至于何为经典,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对“经典”作出的一系
期刊
张天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偏安西凉的小国前凉的末代国主,他擅长“脱口秀”,说起话来词藻华丽优美,常能举一反三。  然而精妙的口才并不能代替治国能力,张天锡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张天锡不喜欢上班,经常在花园里、泳池边开派对,没日没夜没羞没臊地玩儿。  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劝他:“皇上啊,别玩乐了,多办公吧!”  张天锡特别委屈,当即舌吐莲花、漫天祥云,咔咔一顿好讲:“你们以为我贪玩吗?其实你
期刊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知识传统,也是一个政治运动。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和组织领域都出现了危机,但思想领域的危机很快过去,学院式马克思主义得以“浴火重生”。  因为运动的低潮更需要理论上的反思和创新,所以在经历短暂的阵痛与调整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国外学术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地带英、美、德、法、日、意等发达国家,再次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并日渐呈现出一系列
期刊
1937年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占省城太原,阎锡山部队溃退到晋西南,以吉县“克难坡”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继续抗日。随即清源县、太原县(现晋源区及小店区部分)、徐沟县(现清徐县汾河东部分)相继失守。于是,我党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党、政、军、民各级组织,依托边山地区开展抗战,抗击日军,直到取得抗战胜利。建立党组织 服从党的领导  清太徐县委,清太徐县政府,是总的说法,从时间上说,并不是一步到位。是先有清
期刊
我今年75周岁,中共党员,是一名中学退休教师。说到收藏,我家没有古铜佛像,也没有古景德镇瓷碗,但是我家有比这些更珍贵的“传家宝”——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新华书店分别出版、印行、印刷的6本红书。6本书分别是:《党员课本》《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土地法大纲》《社会发展简史》《没有土地的人们》《毛泽东印象记》,其中除《社会发展简史》外,均由太岳与晋南新华书店印行,故这篇文章
期刊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政治参与时,存在着不少的制约性因素。  一、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亿人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  据2011年国家劳动保障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存在着2.3亿的农民工总量,1.5亿为外出农民工,其中,61.6%的年龄在16岁-30岁左右。  由此计算可知,2011年有8900万的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