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个性的缺失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形式大众化、模式化、缺少鲜明的个性。出现这些问题既有现实的升学压力,也有学校、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原因。下面笔者结合心理学知识,从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性出发来思考原因,并力求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让中学生能够自由成长,能够自由地用个性化的眼光思考问题,并通过作文来表达其个性化的思想。
  一、个性化写作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是性格、兴趣、能力、爱好、气质、才能的总和。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能够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培养人的自我创造力、创新精神,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与人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体质、气质、性格和个人爱好等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人们的不同个性。
  众所周知,文章是表情达意、承载思想的工具,是进行思想交流互动的载体,因此,写作这个能抒发情感、进行交流的媒介便应运而生。写作,作为个性化的行为,要求作者既要在思想观点上具有独到的见解,还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在实际写作中,中学生的个性化缺失越来越严重,其原因值得探究。
  二、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原因
  1.传统的中庸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举世闻名的中华文化拥有几千年的传统,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然而,在这种文化当中,也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潜伏着,这就是儒家所遵循的中庸思想。这一思想特点表现为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老实本分、明哲保身的做人原则。常言道:“文如其人。”所以,这一思想在写作上也有明显的表现。
  在习作上不敢有所创新,谨慎行笔,惟恐犯了忌讳。在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中,大多数学生为了求得稳定的分数,怕有闪失,便追求四平八稳的作文。这一点不仅是学生常有的心理,语文教师也有。尽管教师对作文教学目标已经十分清楚,但还是会违背教学理论,不鼓励学生创新,在作文训练和指导中“扼杀”学生的积极性,按照所谓的“模式”“技巧”“方法”等套路灌输“四平八稳”的写作思想。教师的做法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在中考、高考中好文章少之又少。专家虽然不停地呼吁作文要标新立异,然而,根深蒂固的中庸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使得学生在个性化写作面前苍白无力。
  2.语文学科的模糊定性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漠视学生的个性。从上个世纪初语文被独立设科至九十年代末,在教学大纲上都有所反映。主要的问题就是有关“教学目的”的阐述:先是教育的目的被定为是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而后又加以修改,补充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但始终不注重学生的个性,没有给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长期偏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导致作文教学一定程度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
  3.严峻的升学压力
  应试教育下的广大学生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不得不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数理化习题和外语等科目上,他们显然没有时间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久而久之,他们渐渐退化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失去了自己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也忘记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触。但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尽心竭力地挖掘各种模式,而学生,作为考试的臣服者,也不能有所创新,在枯燥、机械、单调的中学作文课上,只能按照教师的“秘笈”,依葫芦画瓢地写作。
  三、实现中学生个性写作的途径
  1.弱化作文指导的教化功能
  语文教师经常能看到,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现出对社会、国家强烈的空泛歌颂,这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化的具体表现,很少有学生能突破这一主流观念的限制。正是这一限制,使学生的文章普遍是代他人之所言,只能写出报刊、电视上符合统一标准的话,这使得好文章少之又少,千篇一律地把自己当成了匡时济世、安邦治国的说教者和布道者。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应尽量淡化说教,多尊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个人意识、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性的美丑善恶,提高学生的写作境界。
  2.培养学生“我手写我自己的发现”
  写我要写的,抒发真情实感是中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集中体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所以,教师要强调个性化,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在作文教学中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要注意命题的可写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无话可说,毛病大都在于题目出得不好。”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命题是否可行,能否让每位学生都有话说,如果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现实,学生的作文则成了无源之水,很难动笔了。所以在命题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全方位地思考,给学生一个能够自由发挥个性思考的空间。
  其次要有针对性的点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点评方式,让学生参与点评,即互评。同时,教师站在一定高度加以个别指导,通过互评,让学生看到别人的不足,也能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也会有新的想法、见解,个性便显现出来了。另外,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不能概而化之,应以鼓励为主,用个性化的语言诱发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就要求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从生活中、自然中积累写作素材,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同时,中学生应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打开思维,扩大知识面,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中学生在写作中应勇于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当学生把亲眼所见,心有所感的生活表达出来,就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原生态的表现,这能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自我。这样,个性化的作文就会渐渐地多起来,也能真正达到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的写作新境界。
  综上所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中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的具体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上仅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做法,即弱化作文指导的“教化”功能,让学生写自己的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请各位同仁指导,以期让中学生的作文朝着自主、真实、创新的个性化道路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36000)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实施,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多方面的进步。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依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就此提
科学课的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让探究贯穿学生学习科学的全过程。
<正>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教育专业媒体,我们的关注已然不是核心素养框架的准确和完善,我们更加关注,核心素养内容
期刊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课堂效率的保证下才能提高语文成绩,所以教师要研究出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
九年义务教育,3000多课时的语文教学后,学生毕业后仍出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现象,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语文课担负着阅读和语言教学的双重任务。但在日常教学中,有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笔者以压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与思考,探索适合压强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公共教育关系上,应将视线主要集中于家园沟通的实施中,以便更好的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关系。幼儿园作为专业的
曾经有幸观摩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现代诗《爸爸的老师轧该课的教学艺术给我以巨大的冲击,脑子里只有强烈的两个词: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爸爸的老师》这首诗很长,共十三小节364字。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引向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数学核心素养”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那势必离不开问题的解决。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