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当下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每日睡前阅读半小时的纸质书,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购书费用也是每年最大的支出项。
   我是个新潮的人。手机尚未步入智能机时代,便已经开始使用手机阅读,手中的“电子书”也早已换过多代。
   在外面,我是地铁上的低头族,回到家中,我是手捧图书的阅读者。我想,我是有资格谈谈新媒体时代关于阅读的事的。
   虽然“碎片阅读”是新媒体时代最被诟病之处,其含义从诞生之初到如今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初受限于手机和网络的性能,所谓“碎片”,只是时间的碎片。坐车的时间、排队的时间,闲暇无事时,拿出手机,读一读事先准备好的电子书,仅此而已。如今同样是举着手机,除了时间碎片,更突出的是内容的碎片。看电子书的人少了,阅读的内容更多地变成各种新闻、公众号的文章。无疑,相对于数万、数十万字的电子书,网络的文章少则数十言,多也不过万言而已。最多十分钟即可看完的文章,自然可以算是碎片了。
   那么,我们在看这些网络文章的时候,是在看什么?看的是别人的观点。诚然,传统的文学读物同样表达作者的观点,这观点却是通过文字、情节让读者自悟的。如今快餐式生活下的文章,提供的是填鸭式的观点,直接、有力、不容辩驳。即便是一些对经典文学摘要式、总结式的文章,也是掺杂了总结者观点的“二手”信息。毋庸讳言,这样的“快餐”与深度阅读相比,其收获是不可以道里计的。
   久了,首先发现自己的耐心差了。即使是感兴趣的话题,也难以看完万字长文。倘一篇文字只有两三千言,尚能耐心看完,再多了,不过是看个开头结尾,随后便只是翻阅其他看客的总结罢了。似乎不能因此指责我等读者之焦躁,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人人皆可宣言,仅公众号性质的文章,任谁一天不是收到十数、乃至数十条?遑论数以百计的新闻。如此多的资讯,若非相关从业人员,怕将全部业余时间投入仍嫌不够。久而久之,人人练就一番筛选的能力,跳过无数资讯,只为众里寻他,寻得以后,亦只是蜻蜓点水,匆匆阅览一遍便罢。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深恶痛绝却愈演愈烈的“标题党”泛滥。
   除耐心外,另一变化更加隐蔽,却更加可怕:我们的观点越来越偏激。公众号自是追随与自己观点相近的,新闻端又流行“智能推荐”,即仅推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朋友圈更是人以群分。久而久之,在不断地强化之下,只接受自己的观点,再也听不进,甚至看不到相左的观点(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集群极化”)。
   最后,网络中的文字最重时效,观点次之,其余皆可忽略。文章中不仅充斥着各种不规范的缩写,而且不重语法、不重修辞,甚至连逻辑都可以舍弃。潜移默化下,长期阅读此类文字,不仅得不到进益,反而会大幅退步。导致如今的我,即使勉力而为,也只能写下如本文般支离破碎的文字。
   然而,碎片化是无奈之举。生活节奏加快,通勤时间变长,工作、家庭琐事增多,时代的变化无法视而不见。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又当如何?以我的观点来看,碎片化的阅读未必是洪水猛兽。
   手机的普及确实造就了许多“低头族”,但“低头”本身并不是坏事(在不影响他人且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比如在通勤时,或是排队等待时,看看手机又有何不可呢?实体书分量又沉、体积又大、阅读时又需要光线充足,怎像手机般轻巧灵活,这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为何偏要借传统之名将其扼杀呢?低头不可怕,问题在于看的内容是什么。看些新闻是无可厚非的,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和身邊的小事,是人在社会中成长所必需的养分,也是写作中的素材源泉,只要适量即可。看些别人写的文章也不为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需兼容并包,莫专听一家之言。剩余的时间,便去读书吧!电子书(只要是正版)又有什么丢人的呢?仅仅与纸质书的介质不同,内容却没有任何区别。先哲有云:聊胜于无。哪怕只是看个三页两页,虽然比不上静心阅读,难道不比一点不看强吗?如果能像我一样,一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哪怕仅有短短半个小时)自然是最理想不过。当然,碎片时间的阅读效率肯定比不上大块时间的沉浸阅读,但这本来就是客观条件限制下的折中之举,若必等待合适的时机,怕再无读书之日,且将碎片的时间白白浪费。
   个人所不建议的,是读精简版、总结版的文学作品。在图书市场上,精简版的小说早已有之,而在网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几句话、最多三两页篇幅即总结一部小说的文章愈发流行。此种文章必然舍弃大量细节,而这些细节的舍弃完全出自总结者之笔,并非作者之意。阅读此类文章,不仅难以理解作者本意,甚至因接收了“二手”信息,极易对原著产生误解。至于对原著并未理解便大肆解读、歪曲作者原意的文章,就更加要不得了。
   总之,对我等普通人来说,做不到任何条件下都坚持传统的阅读方式,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妥协。古人云:开卷有益。能在一天中抽出一段时间深入阅读最好,如果抽不出时间,做碎片化阅读也未尝不可,只要内容有益即可。
  本栏责任编辑 张琳琳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一些地方、行业甚至出现了暂时过剩的现象,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流失严重、青黄不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将才帅才短缺已
《敦煌》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的作品,时代背景设置在了中国古代的宋朝,讲述的是一个书生赵行德由于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从军,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作者井上靖一生
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几乎订阅了所有文学期刊的公众号,时不时地便收到各种推送消息,对于阅读,方便快捷了许多。尤其是诗歌,一篇小推送,就能够读到一个诗人的一大组诗,这样既免去了翻纸质书的麻烦,也节省了成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了。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文学期刊类的公众号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诗歌,当然也包括一些精短的美文。   等车的时候,坐在公交车或者地铁里。很多人选择戴上耳机,翻一翻手机,如果恰巧
期刊
李建军博士的力作纵横捭阖,砥砺自得,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其构架宏阔,气魄雄深:见解新颖,创获良多;资料丰富,考索翔实;文笔精美,才情洋溢,堪称宋代学、宋代文化研究领
1.1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把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看作是“身体”,那么其“神经系统”就是机器人的整个控制系统。归纳总结,良好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多个关节的自由度协调控制。  第二,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只需要在原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对软件功能模块进行添加、修改、升级。  第三,具有很强的实
期刊
阅读是人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跟文字的相遇,至于这文字来自纸张,还是电子屏幕,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毫无差别。但一个人怎么开始自己一生的阅读,在大部分时间里读什么,怎么阅读,却又彼此相关,都还跟时代以及载体关联十分紧密。   我们这批生于60年代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经历,当然是时代塑造出来的。小学阶段赶上文革,无书可读。进大学正好改革开放带来了图书市场繁荣,但囊中羞涩,无力购书,只能望洋兴叹
期刊
加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 ,首先要对基本概念重新梳理。作者通过对主题原有定义的评析 ,指出其存在的局限 ,归纳出新的主题定义 To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of literary the
“鬼”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植根于整个人类的意识思维中.“鬼”的产生及华夏民族的鬼魂崇拜有着深厚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基础.本文从接受修辞学角度,探索华夏民族“
1934年至1942年间,庄学本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摄影、考察,以当地少数民族人物、习俗、宗教活动等为对象,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塑造出明朗、传奇的边地意象,正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