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雄在一线教语文30多年,曾任教于北大附中,后被调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上世纪9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的几年,长期担任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他的从教生涯颇富戏剧性,是一个“从自己拼命猜题到拼命防着别人猜题的过程”。整个采访过程中,张雄重复得最多的话是,“我虽然退出命题组了,有些话还是不便多说”,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可以说的范围内,谈了一些“个人看法”。
高考作文命题考虑的最大因素,就是猜题和反猜题的斗争,全国的老师都在猜,我们得让你猜不着。猜题很难绝对避免,我们整个命题组能有几个人啊,所见能有多广啊,不定哪个犄角旮旯里头的摸底卷子里出了这么一个题。所谓避免,只是尽可能而已。反正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真题会避开,绝对不能跟它重了。因为我们很反对这些个真题,碰上哪个真题蒙对了,它就要得意了,销路马上大增,变成我们给它做广告。关于怎么防猜题,很多内部情况,我不方便说。
我们这个命题组是分成几摊,有一摊专门考虑作文,有北师大的,有华南师大的,等等。他们几个人,在来之前就要考虑作文题。原来命题组集中的时间比较早,完了就解放了,反正大家签个保密协议,各自负起责任吧。后来不是出了泄密的情况嘛,集中就晚了——你不能把人关那么久啊。一般语文命题组是10个人左右,作文题这个组是两到三个,但是他们也只是先集中考虑一段时间而已,然后提交提案,真正命题还得全组讨论,我们内部有两个口号:“横挑鼻子竖挑眼”和“肝胆相照”,所有人都想办法找你毛病。反反复复讨论,全部被推翻是常有的事,最终还是要全组决定,不是那两三个人能决定的,他们只是先准备着。整个过程要持续半个月,让人头晕脑胀,我每到这时夜夜失眠,都睡不着觉了,脑袋跟棉花套一样。
再就是尽量多给学生争取一些空间,我在主持高考命题时就坚持一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些阅卷老师对文体抠得太死,离开了这些个规矩他说你跑题,写说明就不许加点议论,这怎么可能?这就出现很多冤假错案。有一年我出了个书信题,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叙述。有个浙江的孩子很有文采,很抒情,阅卷老师认为写信不应该抒情,打了个不及格分,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性别和性格有差异,一般来说男生在议论方面擅长一些,女生在抒情方面擅长一些,我规定你写议论,女生倒了霉了,我规定你写抒情,男生倒了霉了。有一年北京题,是北大孔庆东出的题,出的议论文,他的出发点是很多大学生写个毕业论文都不会写,可是一规定议论文,糟了,北京那年一片哗然,“什么叫议论?议论不许带抒情”等等等等,有一批冤假错案。我打电话给北京市的命题组组长,问为什么不搞文体不限呢?
有一点我是相当离经叛道的:我主张学生虚构,什么道理呢?实际上你在上学的时候,写作文有没有虚构过?你要求学生说实话,否则就是不诚实,上纲上线,但一个中学生哪有那么多生活经验?我翻译过一本美国教材,对我很有启发,《虚构》是其中一章。中国的传统观念讲究“修辞立其诚”,但虚构和谎话不是一个概念。1999年的全国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广东一个教授出的,我觉得好,就挑中了,这个题目你非得自己去想象不可。接下来一年的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江苏泰州中学一位老师在编写教材时,给我寄了一套来,我一翻,发现这么个好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稍微给他变了变样。
还有个导向问题,就是这个时候提这个话题比较合适。比如2001年的《诚信》,本来在社会转型期,最好不给学生直接答案,在多元化社会,让学生自己谈自己的看法,这是最好的。但是有的时候我给你个答案,《诚信》这个题,答案很明确,跟别的题不太一样,为什么呢?说实话这是有所为而发。语文课完全超然物外也不可能。
当然,同时也得变点花样,所以说,我们出题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让你摸不着。尽可能公平,也是一个原则,还有一个原则呢,是尽可能根据不同形式,有点侧重点。我敲你一棒子,下回不干了,但这个题我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比如命题《诚信》,是因为我们社会转型之后,这个问题很尖锐。我从来不赞成高考题随着政治转,但是也不赞成语文课进入象牙塔,只有结合现实结合得紧了,才能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反应能力,他的视野开阔不开阔。
关于这些问题我写过一本书,是原来我承担的一个全国性的课题,叫《大规模考试评分误差研究》,就是谈作文的评分问题,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都存在着极大的误差,我们在北京、河北、江西、广东搞了一次调查,举出了一些典型的样卷,这些样卷为什么这么评分,然后搞了个参照量表,在不同项目里规定了若干原则。那时候还没有电脑阅卷,现在的电脑阅卷我也看了看,最早在广西搞的,那时候叫无纸化阅卷,它在进步,但是也消除不了误差。现在的误差是总分的十分之一,现在大多数高考作文的总分是60分,就是允许6分的幅度,这6分对考生来说是不得了的。
当然,我们还是得肯定它比原来的浮动要小一些,我给你举个例子,我在广州搞实验的时候,出过一个记叙文题目,叫《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结果出了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他没跟活人说话,他跟死去的姐姐说话,两个有点名气的老教师就互相拍着桌子,一个说简直好极了,构思新颖,一个说十分荒唐,活人怎么可以跟死人说话?30分的满分,一个给了26分,一个给了0分。差距就能这么大。★
高考作文命题考虑的最大因素,就是猜题和反猜题的斗争,全国的老师都在猜,我们得让你猜不着。猜题很难绝对避免,我们整个命题组能有几个人啊,所见能有多广啊,不定哪个犄角旮旯里头的摸底卷子里出了这么一个题。所谓避免,只是尽可能而已。反正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真题会避开,绝对不能跟它重了。因为我们很反对这些个真题,碰上哪个真题蒙对了,它就要得意了,销路马上大增,变成我们给它做广告。关于怎么防猜题,很多内部情况,我不方便说。
我们这个命题组是分成几摊,有一摊专门考虑作文,有北师大的,有华南师大的,等等。他们几个人,在来之前就要考虑作文题。原来命题组集中的时间比较早,完了就解放了,反正大家签个保密协议,各自负起责任吧。后来不是出了泄密的情况嘛,集中就晚了——你不能把人关那么久啊。一般语文命题组是10个人左右,作文题这个组是两到三个,但是他们也只是先集中考虑一段时间而已,然后提交提案,真正命题还得全组讨论,我们内部有两个口号:“横挑鼻子竖挑眼”和“肝胆相照”,所有人都想办法找你毛病。反反复复讨论,全部被推翻是常有的事,最终还是要全组决定,不是那两三个人能决定的,他们只是先准备着。整个过程要持续半个月,让人头晕脑胀,我每到这时夜夜失眠,都睡不着觉了,脑袋跟棉花套一样。
再就是尽量多给学生争取一些空间,我在主持高考命题时就坚持一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些阅卷老师对文体抠得太死,离开了这些个规矩他说你跑题,写说明就不许加点议论,这怎么可能?这就出现很多冤假错案。有一年我出了个书信题,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叙述。有个浙江的孩子很有文采,很抒情,阅卷老师认为写信不应该抒情,打了个不及格分,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性别和性格有差异,一般来说男生在议论方面擅长一些,女生在抒情方面擅长一些,我规定你写议论,女生倒了霉了,我规定你写抒情,男生倒了霉了。有一年北京题,是北大孔庆东出的题,出的议论文,他的出发点是很多大学生写个毕业论文都不会写,可是一规定议论文,糟了,北京那年一片哗然,“什么叫议论?议论不许带抒情”等等等等,有一批冤假错案。我打电话给北京市的命题组组长,问为什么不搞文体不限呢?
有一点我是相当离经叛道的:我主张学生虚构,什么道理呢?实际上你在上学的时候,写作文有没有虚构过?你要求学生说实话,否则就是不诚实,上纲上线,但一个中学生哪有那么多生活经验?我翻译过一本美国教材,对我很有启发,《虚构》是其中一章。中国的传统观念讲究“修辞立其诚”,但虚构和谎话不是一个概念。1999年的全国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广东一个教授出的,我觉得好,就挑中了,这个题目你非得自己去想象不可。接下来一年的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江苏泰州中学一位老师在编写教材时,给我寄了一套来,我一翻,发现这么个好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稍微给他变了变样。
还有个导向问题,就是这个时候提这个话题比较合适。比如2001年的《诚信》,本来在社会转型期,最好不给学生直接答案,在多元化社会,让学生自己谈自己的看法,这是最好的。但是有的时候我给你个答案,《诚信》这个题,答案很明确,跟别的题不太一样,为什么呢?说实话这是有所为而发。语文课完全超然物外也不可能。
当然,同时也得变点花样,所以说,我们出题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让你摸不着。尽可能公平,也是一个原则,还有一个原则呢,是尽可能根据不同形式,有点侧重点。我敲你一棒子,下回不干了,但这个题我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比如命题《诚信》,是因为我们社会转型之后,这个问题很尖锐。我从来不赞成高考题随着政治转,但是也不赞成语文课进入象牙塔,只有结合现实结合得紧了,才能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反应能力,他的视野开阔不开阔。
关于这些问题我写过一本书,是原来我承担的一个全国性的课题,叫《大规模考试评分误差研究》,就是谈作文的评分问题,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都存在着极大的误差,我们在北京、河北、江西、广东搞了一次调查,举出了一些典型的样卷,这些样卷为什么这么评分,然后搞了个参照量表,在不同项目里规定了若干原则。那时候还没有电脑阅卷,现在的电脑阅卷我也看了看,最早在广西搞的,那时候叫无纸化阅卷,它在进步,但是也消除不了误差。现在的误差是总分的十分之一,现在大多数高考作文的总分是60分,就是允许6分的幅度,这6分对考生来说是不得了的。
当然,我们还是得肯定它比原来的浮动要小一些,我给你举个例子,我在广州搞实验的时候,出过一个记叙文题目,叫《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结果出了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他没跟活人说话,他跟死去的姐姐说话,两个有点名气的老教师就互相拍着桌子,一个说简直好极了,构思新颖,一个说十分荒唐,活人怎么可以跟死人说话?30分的满分,一个给了26分,一个给了0分。差距就能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