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与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建构(1949—1966)

来源 :百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人将眼光投向“民间”。“五四”时期,在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民间文艺在中国新文化体系的建构中获得崭新的意义。1927年开始,特别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少数民族民间文艺越来越被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成为本土现代社会、多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力量。文章通过对1949—1966年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研究特征及范式的梳理与总结,阐释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民间信史”的面貌进入文学史,并参与到国家文化建设工程。另外,各民族民间文艺的交流、交融,为新中国多民族文
其他文献
麦子被割后  麦子被割后,历经倒叙的灰鸽  越过低矮的村庄  遇到昔日的雀鸟也不作一声招呼  就把遗落的麦穗收作明年的粮食  在电闪雷鸣到达之前  它们必须晒干今年的口粮  一辈子要经过的电线杆,太多了  谁也等不到谁的饶恕  谁也担不起谁的重负  青草香的时候  白色、紫色、黄色的小花,也香  青草被铲除,连根拔起的时候  白色、紫色、黄色的小花,也香  没有遇到麦穗、谷物  肚子不饿的时候  
期刊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课文占有重要位置,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文章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接受革命岁月的洗礼,致敬革命英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挥革命题材课文“育人、育德、育智”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内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语文学习水平的双向提升。
短视频用时短、传播效率高的特点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形式,成为当下人们娱乐和接受信息的主要形式.r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期刊
【摘 要】图画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情感发育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阐述在低年级的图画书教学中借助图画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深入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通过补充故事细节、重复句式的训练、复述故事、交流感受以及续编故事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低年级 图画书 教学策略  图画书又称绘本,是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与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大数据时代赋予教学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 发展,微课教学已逐步被人们所认可。根据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可以将微课与教学相 融合,微课的运用让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更加高效,对完成“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 的教学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鍵词】微课 劳动与技术 有效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微课“ 一词 已渐渐进入我们的教育行业。“
网络文学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催生的一种颇具争议的后现代文学形式,其以独具个性化的美学特征和多元化的美学价值追求消解了传统文学的美学价值视域,更加符合新的媒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 与教材融会贯通,我们的科学团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替换、深入、应用、补充、创编等五 种方式开发设计“中国味”的科学教材。  【关键词】科学课中国元素中国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 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 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用教 材教”而
感叹号的另一种用法  一个巨型感叹号贴在吊瓶上  它高高挂起  来往的人都为它注目  这个  我曾使用过无数次感叹号  或者表示  过度的高兴  或者表示  极度的悲伤  使用一个符号,去感叹别人  这是我擅长的  在充满消毒药水的病房过道  它像一个个悬浮的气球  吞噬着楼道里仅剩的空间  那些能杀死癌细胞的毒药  正在  一点  一滴  一点一滴地  进入我的身体  畅游在内脏的每一个地方  
期刊
在一片荒芜之地突然出现的  一具肉身正负担着  一块巨大的檀香木  走进人世  在有人居住的地方  他受盡冷眼  拥挤的餐馆、道路、人群都不愿意  在他经过时忍受挤压  他鼓励每一个遇见的女孩子来摸一摸身后  光滑的树木纹理——  承诺那像极她们的肌肤  她们惊慌又嫌弃  逃离  如此行走多年,衰老时  他遇见我  在公园的一条仅容两人的长椅上  请求我让出屁股下的位置  他和它想稍微歇歇脚  我
期刊
一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全民紧张与压抑还没有完全退去,又恰逢计划生育严查期,于是,极度不安的母亲为了让属于超生的我能够活着出生,她驾起驴车,赶路六十里,躲藏到我大姨的房里。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好像就要与那一个院子和三间房子联系起来,很难再分割开来。  或许是当时年纪尚小,不懂细致观察的缘故,我对于那院子、房子的最初记忆总是细碎的,有些不连续。只记得院子里有猪圈还有一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