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科目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的重点科目,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也更适合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本文笔者就自身数年来的初中政治教学经验入手,谈一下我对初中政治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政治 教学 思考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重点删改了原教材中“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活动教学成了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
为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教材对在社会发展常识中一向较为重要的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及有关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那些离我们现实太远而且纯属理论的多数章节都被删减了,补充了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新理论、新思想。而且在考核时对于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实施双开考试(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不管知识点来自课内课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同时对有创新的观点还要加分,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一反过去初中政治课“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应试框架,构筑起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针对三个“突破”引发的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以便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世荣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第5期
[2]戴成立 浅淡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及我所认为的教学实践《甘肃农业》 2005 第9期
【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政治 教学 思考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重点删改了原教材中“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活动教学成了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
为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教材对在社会发展常识中一向较为重要的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及有关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那些离我们现实太远而且纯属理论的多数章节都被删减了,补充了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新理论、新思想。而且在考核时对于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实施双开考试(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不管知识点来自课内课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同时对有创新的观点还要加分,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一反过去初中政治课“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应试框架,构筑起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针对三个“突破”引发的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以便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世荣 浅谈新形势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第5期
[2]戴成立 浅淡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及我所认为的教学实践《甘肃农业》 2005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