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74-0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理性逻辑思维和直觉想象思维非常强的学科,而理性逻辑思维、直觉想象思维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因此,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首应面对的问题。
所谓创新,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和解决新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创新具体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能在新情境下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有新的发现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决定从创设情境、一题多解、巧妙提问三方面进行尝试。
1 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1.1 激发学生兴趣,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的动力,不言而喻,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积极激发时,其创新精神才能得到萌发。因此,教师想要营造课堂创新气氛,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期小孩子好奇心重的心理,善于借助现代现代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适宜于这一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推导中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抽象的概念与实际联系起来,使之具体化。
1.2 加强师生互动,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基础
创新思维只有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才能产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才能衍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的教师和学生,只有二者和谐互动才能使公共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情境教学特别注重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一个自由不羁的国度驰骋。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在灌输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就可以以一段生活化的谈话导入课堂:“星期天你家来客人了,你要准备饭菜,还要备酒,男士喝白酒,女士喝葡萄酒,喝哪种酒容易醉?为什么?你怎么知道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两种酒的度数写在黑板上“42% 11% ”,再问学生“这种数是什么数?你还在哪儿见过?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许许多多的百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一下百分数。”由此引出百分数的讲解。
2 一题多解,发展多向思维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在不改变条件和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探求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一题多解目的在于通过思维的发散来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这样的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众所周知,虽然一道数学虽然可能有好几种解题方法,然而每道题复杂的解法后面都隐藏着固定的公式和定理,所以一题多解可以启发学生从固定的一个点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多角度思考来获得多种解题途径,最终找出最简洁方便的一个解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将从具体的例题加以分析: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恰好拼成了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假如把这两个长方体改拼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分析1】因为正方体有6个相等的面,所以每个面的面积是30÷6=5平方厘米.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要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增加两个面的面积.由此可求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法1】30-30÷6+30÷6×2=30-5+10=35(平方厘米)
或30+30÷6×(2-1)=30+5=35(平方厘米)
【分析2】因为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先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又增加两个面的面积,实际上增加了一个面的面积。
【解法2】 30+30÷6=30+5=35(平方厘米)
【分析3】因为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拼成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所以可先求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再求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解法3】30÷6×(6+1)=30÷6×7=35(平方厘米)
答:所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平方厘米。
3 巧妙提问,挖掘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普遍运用的手段。精心设计的提问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的学习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探索、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探索和创新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古人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此可见有效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巧妙提问,以疑点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进行自主探索过程,挖掘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简化思考程序、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和积极开拓的人生观念。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绝非一朝一夕的易事,教师应该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去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等,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 张玉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2(4).
[2] 赖焕明.《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74-0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理性逻辑思维和直觉想象思维非常强的学科,而理性逻辑思维、直觉想象思维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因此,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首应面对的问题。
所谓创新,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和解决新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创新具体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能在新情境下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有新的发现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决定从创设情境、一题多解、巧妙提问三方面进行尝试。
1 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1.1 激发学生兴趣,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的动力,不言而喻,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积极激发时,其创新精神才能得到萌发。因此,教师想要营造课堂创新气氛,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期小孩子好奇心重的心理,善于借助现代现代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适宜于这一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推导中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抽象的概念与实际联系起来,使之具体化。
1.2 加强师生互动,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基础
创新思维只有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才能产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才能衍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占主导和主体地位的教师和学生,只有二者和谐互动才能使公共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情境教学特别注重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一个自由不羁的国度驰骋。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在灌输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就可以以一段生活化的谈话导入课堂:“星期天你家来客人了,你要准备饭菜,还要备酒,男士喝白酒,女士喝葡萄酒,喝哪种酒容易醉?为什么?你怎么知道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两种酒的度数写在黑板上“42% 11% ”,再问学生“这种数是什么数?你还在哪儿见过?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许许多多的百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一下百分数。”由此引出百分数的讲解。
2 一题多解,发展多向思维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在不改变条件和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探求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一题多解目的在于通过思维的发散来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这样的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众所周知,虽然一道数学虽然可能有好几种解题方法,然而每道题复杂的解法后面都隐藏着固定的公式和定理,所以一题多解可以启发学生从固定的一个点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多角度思考来获得多种解题途径,最终找出最简洁方便的一个解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将从具体的例题加以分析: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恰好拼成了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假如把这两个长方体改拼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分析1】因为正方体有6个相等的面,所以每个面的面积是30÷6=5平方厘米.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要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增加两个面的面积.由此可求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法1】30-30÷6+30÷6×2=30-5+10=35(平方厘米)
或30+30÷6×(2-1)=30+5=35(平方厘米)
【分析2】因为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先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又增加两个面的面积,实际上增加了一个面的面积。
【解法2】 30+30÷6=30+5=35(平方厘米)
【分析3】因为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拼成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所以可先求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再求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解法3】30÷6×(6+1)=30÷6×7=35(平方厘米)
答:所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平方厘米。
3 巧妙提问,挖掘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普遍运用的手段。精心设计的提问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的学习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探索、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探索和创新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古人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此可见有效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巧妙提问,以疑点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进行自主探索过程,挖掘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简化思考程序、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和积极开拓的人生观念。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绝非一朝一夕的易事,教师应该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去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等,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 张玉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2(4).
[2] 赖焕明.《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