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朗:《布莱尔岁月》欲言又止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被问及对坎贝尔日记出版的看法时,布朗答道,“不会有时间来阅读这么厚的一本书”,而且“繁重的工作比流言更加重要”
其他文献
目前恐怖活动并非只有这八个特点和趋势。在全球的恐怖分子进行大联合的形势下,这个恐怖浪潮已远远不同于过去,成了一个颇费思量的世纪大难题。  对恐怖行为的理解不能从惯性思维出发,以免陷入“选择性的误解”。    2007年的夏天较以往似乎更加“热燥”,除了被塔利班绑架的韩国人质的性命安危牵动人心外,此前的英国格拉斯哥机场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头号人物、二号人物的相继露面、巴基斯坦发生的红色清真寺事件
曾经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回忆》中评价晚清的士大夫时感慨地说道:“在文学方面他们是成人,而在科学方面,他们却仍然是孩子。”  同样一个丁韪良,在与中国农民交流的时候,却认识到中国社会底层的真实想法。他在北京西山同一位满手老茧的农夫聊天时,农夫问道:“你们洋人为何不灭掉清国呢?”丁反问道:“你觉得我们能灭得了吗?”农夫说道:“当然了”,他边说边指着山下面的一
为了今年底的议会大选和明年3月的总统大选,俄罗斯政府班子进行了调整。    10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任命9月份刚刚辞职的前总理弗拉德科夫担任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局长,弗拉德科夫由此成为了继普里马科夫之后的第二位非情报专业人员出身的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局长。作为情报人员出身的普京为何指定一位“外行人”负责对外情报工作,这引起了分析人士的广泛猜测。    政治性任命    弗拉德科夫此前主管过俄罗斯对外
罗申1939年来华,曾任苏联驻重庆大使馆武官助理、武官。1945年至1948年出任苏联驻南京政府大使。1949年10月3日,获准中方同意,罗申第二天即出发来华。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典结束后,王炳南已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把毛泽东主席的建国公告和周恩来外长的公函准备好,并亲自送到北京饭店周恩来的临时办公室,请外长签字。当王炳南回到东交民巷时,已是晚上9
近代史上,普鲁士参加了对波兰的三次瓜分,导致波兰灭亡;  二战时,德国并吞波兰的土地,并使波兰受到最大的伤亡;  二战后,根据大国安排,波兰的国土位置面积和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波兰没有经历1939年~1945年,波兰今天的人口应该是6600万,我们现在只要求一件事,即拿回从我们这里夺走的东西”  这段话语出自波兰总理亚罗斯拉夫·卡钦斯基之口这是他在今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开幕之前,针
2007年9月16日,负责保卫美国驻伊外交官的美国保安公司——黑水公司车队,经过巴格达西南部的曼苏尔区时,几枚迫击炮弹在远处爆炸黑水公司的保安人员要求周围车辆立即停下没有停下的汽车遭到保安人员扫射,车上的一对夫妇和一名婴儿被打死在场的伊拉克律师贾比尔说,他听到美国保安嚷嚷着要后面的车辆离开,可是当车开走时,仍遭到了射击黑水公司事后表示,他们是在遭到伏击后进行还击的,没有过错但目击者对此提出了异议 
一把青菜引起的内讧    本该成为竞选主角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因受陈水扁压制而一度“闭关”,复出后第一次公开谈话就是向马英九下“战书”,要求辩论“入联公投”。此前。谢长廷在美方压力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走中间道路。不会触碰“入联公投”之类的高政治性议题,不会走深绿路线。“战书”一出,绿营上下相当振奋,认为谢已彻底倒向深绿,倒向陈水扁。然而,谢还没来得及与马英九辩论,就先和陈水扁围绕民生议题打
美国总统布什不懂中文,对陈水扁的言论要凭“英译版”来解读在翻译中,不论谁总希望自己的话能准确无误地传给对方,但陈水扁却是个例外,他要使自己的话被译得越模糊越好,予人以多种解释的空间  现举两例探其用意一是2006年的“终统”译名问题;一是最近的“四不一没有”的译法问题陈水扁要耍弄的对象主要是美国总统布什  2006年2月27日,即台湾“2.28事件”纪念日的前一天,陈水扁公开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
美国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双方嘴仗打得口沫四溅其中贸易政策是民主共和两党歧见最多的政策之一有分析家指出,不仅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和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之间在贸易政策的理念上存在着差异(麦凯恩倾向于自由贸易,奥巴马倾向于在贸易中强调劳工权利),而且民主党的两名候选人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现已退出竞选的希拉里的贸易政策就比较倾向于自由贸易何以致此?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点出美国贸易政策中的政治问题    贸易政策也
许多年前,我曾读过《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一书,书中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非洲高原,黎明空气凉爽清新得似乎能够触摸到,它使你产生错觉:仿佛你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黑黝黝的深水里沿着海底行进”当读到女主人公不得不孑然一身离开那片曾经带给她痛苦爱和勇气的土地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完全理解了卡伦·布利克森在非洲高原所经历的震撼和孤独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今天的非洲已不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