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江:创新三大机制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全部完成农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及农房确权工作,积极推进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试点,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成功引进重庆银行、中国银行、三峡银行、台州银行等来黔江设分支机构,建立村镇银行——城东资金互助社,成立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组织33个。创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银行、担保、保险、财政参与的新型金融支农模式,扩充鸿业担保中心注册资本金,使总量农业担保业务达到50%以上。注资一亿元组建区农业投资公司,成为全区农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三是建立城乡互动帮扶机制。建立街道、镇乡对口帮扶机制,明确条件较好的七个街道、镇对口帮扶七个条件较差的镇乡。
梁平:助民增收“一条龙”服务
在助民增收过程中,梁平县全方位出击,形成了助民增收“一条龙”服务。
一是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回引”就业工作机制。梁平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正式挂牌,全县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1期,参训人数3200余人,发展返乡创业企业5024户,吸纳劳动力就业2.7万余人。
二是微型企业蓬勃发展。2011年新发展微型企业817户,个体工商户3681余户,带动14673人實现就业。到2015年,投入1.2亿元将全县微型企业增加到4200户。
三是积极盘活农村资源。2011年已交易地票548亩,农民直接收入6576万元;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已入库备案12个,预计产生地票1177亩。
四是全面启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目前,全县金融机构发放“三权”抵押贷款754万元,发放支农贷款共计20余亿元。
五是持续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鸭、柚、竹三大举旗产业迅猛发展,豆筋、水产、山羊等主推项目百花齐放。2011年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108元,同比增长29.7%。
石柱:创新生产经营机制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问题
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围绕黄连、辣椒、兔子、莼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引进重庆小天鹅、贵州百花药业、北京国港公司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形成以辣椒碱、辣红素为原料生产止痛麻醉药品,以黄连为原料生产治疗糖尿病、高血脂新药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企业全部达产后,农产品加工产值将由目前的13.75亿元提高至40亿元。
二是强化专业合作社建设。建成农资供应、技术管理、保护价收购、加工销售四统一的紧密型专业合作社240家,入社农民4.8万户,实现销售收入近十亿元,户均增收6500元。
三是强化农商、农超对接。积极引导重客隆、齐齐火锅等多家商贸餐饮企业与农户签订销售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大足:“三权”融资新模式破解农民融资难
破解农民融资难,大足在全市率先推出一套“三权”融资新模式。
首先,引入融资担保机制,通过与市农业担保公司、重庆农商行签订全市首个“三权”抵押贷款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到五家银行综合授信20亿元,建立了政府参与的综合授信平台,为农户提供了可靠的融资担保依靠。
其次,在全市率先出台“1+7”配套文件,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评估等相关办法,为“三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政策依托。
最后,针对农户资产性担保物缺乏的问题,创造性地将家禽、家畜和种苗纳入抵押担保物序列,顺利破解了融资担保物不足的瓶颈,使“三权”贷款效率迅速提高。
截至2011年11月,大足已经累计发放“三权”贷款6945万元,帮助272户农户增收致富。
一是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全部完成农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及农房确权工作,积极推进地票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试点,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成功引进重庆银行、中国银行、三峡银行、台州银行等来黔江设分支机构,建立村镇银行——城东资金互助社,成立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组织33个。创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银行、担保、保险、财政参与的新型金融支农模式,扩充鸿业担保中心注册资本金,使总量农业担保业务达到50%以上。注资一亿元组建区农业投资公司,成为全区农业发展投融资平台。
三是建立城乡互动帮扶机制。建立街道、镇乡对口帮扶机制,明确条件较好的七个街道、镇对口帮扶七个条件较差的镇乡。
梁平:助民增收“一条龙”服务
在助民增收过程中,梁平县全方位出击,形成了助民增收“一条龙”服务。
一是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回引”就业工作机制。梁平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正式挂牌,全县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1期,参训人数3200余人,发展返乡创业企业5024户,吸纳劳动力就业2.7万余人。
二是微型企业蓬勃发展。2011年新发展微型企业817户,个体工商户3681余户,带动14673人實现就业。到2015年,投入1.2亿元将全县微型企业增加到4200户。
三是积极盘活农村资源。2011年已交易地票548亩,农民直接收入6576万元;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已入库备案12个,预计产生地票1177亩。
四是全面启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目前,全县金融机构发放“三权”抵押贷款754万元,发放支农贷款共计20余亿元。
五是持续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鸭、柚、竹三大举旗产业迅猛发展,豆筋、水产、山羊等主推项目百花齐放。2011年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108元,同比增长29.7%。
石柱:创新生产经营机制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问题
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围绕黄连、辣椒、兔子、莼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引进重庆小天鹅、贵州百花药业、北京国港公司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形成以辣椒碱、辣红素为原料生产止痛麻醉药品,以黄连为原料生产治疗糖尿病、高血脂新药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企业全部达产后,农产品加工产值将由目前的13.75亿元提高至40亿元。
二是强化专业合作社建设。建成农资供应、技术管理、保护价收购、加工销售四统一的紧密型专业合作社240家,入社农民4.8万户,实现销售收入近十亿元,户均增收6500元。
三是强化农商、农超对接。积极引导重客隆、齐齐火锅等多家商贸餐饮企业与农户签订销售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大足:“三权”融资新模式破解农民融资难
破解农民融资难,大足在全市率先推出一套“三权”融资新模式。
首先,引入融资担保机制,通过与市农业担保公司、重庆农商行签订全市首个“三权”抵押贷款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到五家银行综合授信20亿元,建立了政府参与的综合授信平台,为农户提供了可靠的融资担保依靠。
其次,在全市率先出台“1+7”配套文件,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评估等相关办法,为“三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政策依托。
最后,针对农户资产性担保物缺乏的问题,创造性地将家禽、家畜和种苗纳入抵押担保物序列,顺利破解了融资担保物不足的瓶颈,使“三权”贷款效率迅速提高。
截至2011年11月,大足已经累计发放“三权”贷款6945万元,帮助272户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