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我在深圳看到诸多潮汕地区书画家的作品,又读了一些材料,惊叹潮汕书画家之多,个性之鲜明,与内地艺术渊源之深。近百年来,传统型书画获得了极为可观的成就,但由于权力化意识形态的原因,许多传统型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被长期漠视和淡忘。譬如,人们都知道广东有“岭南派”,对曾与“岭南派”并存互补的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传统派画家,取鉴海派又自成一格的潮汕画家群,就不甚了了。这不是对历史的正常记忆,更不意味着被遗忘的传统型绘画缺乏价值。新时期以来,潮流和价值尺度逐渐发生了变化,金城、陈师曾、黄宾虹、陆俨少、张大千、傅抱石、吴湖帆等大批传统型画家得到重新评价,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收藏家青睐争购的对象。在艺术界,认可兼容并包、价值多元的历史情境正在出现,曾被忽视的近百年传统书画获得应有的历史地位,是合目的性也合规律性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近百年潮汕中国画的展览,看到了佃介眉、王兰若的展览与画集,看到了饶宗颐等前辈学者对潮汕书画和佃介眉等艺术家的重新评价,看到了年轻学者李伟铭、王璜生、云雪梅等的专题论文。饶宗颐先生说:“晚近碑版篆刻之学朋兴,谈艺者竞趋之,盖以京沪风气沾被南服,名家乃辈出,亦时运之所然也。然艺之为务,不贵徇时,而贵独创,怀德葆真之士,独居深念,致力古今,发胸中之所蕴,其精神上诉真宰,所造往往不可冀及,吾于佃介眉先生见之。先生平居闲旷,寡交游,以书画印章自娱,书学尤功深,自漆书石室,靡不涉其藩篱,错综变化,几忘纸笔,直以心行而已。”这就简要概括了近百年潮汕地区书画篆刻艺术兴盛的背景、渊源,也介绍了佃介眉的气质个性,人生态度,以及他在艺术追求中的专注与创造等。在潮汕地区画家中,佃介眉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无可置疑的。
佃介眉诗、书、画、印兼能,在本地有“人言合比郑虔翁”之誉。但他的印集《宝籀斋印存》,“尘封近八十载”方得面世,而佃介眉书画篆刻集,在他诞辰百年(1987)才印行薄薄的一本。佃氏画册;仍付阙如。可喜的是,介眉后人佃锐东先生广收博征,倾其全力筹办佃介眉绘画书法展,并编辑出版书画集,欲一展佃介眉艺术的整体面貌,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佃介眉的书法篆刻最为人所称道,画名略被书名所掩。其实,他的绘画也很值得关注。佃氏擅山水、花卉,擅于笔写,兼能指墨。早年专意研摹传统,中年后抒写心臆,自出机杼。纵观其各时期作品之风格,或秀逸,或俊爽,或苍厚,皆以闲雅筒淡的书卷气贯之。所见早年花卉蔬果册《五十年前手躁之作》,承常州派衣钵,恪守形似理法,亦得姿致风韵;所见《摹富春山居图》,腴润古秀,活现出大痴丰彩,另有多幅仿古山水,细密清秀,深得王石谷神意;所见中晚年小品杂画,不论山水、花鸟还是水墨、著色,大都结景简逸,笔墨清劲,随意挥洒,天籁自然之趣,溢于纸绢。尤其晚年所作《指画潮州八景》,墨色兼施,指到意随,苍浑古艳而稚拙,一派大匠风范。
自南宋以来,中国绘画大抵以江浙皖地区为中心。近百年来,又形成以上海、杭州、南京、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画家主要集中地的多中心格局,相应的艺术研究也多围绕这些中心地区展开,而对其他地区,特别是相对偏僻边远地区的画家和绘画缺少关注和研究。在交通和资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今天就不正常了。对地域性中国画的研究,特别是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和画家个案的研究,已经成为文化艺术建设不可或缺的迫切课题。从这个角度说,举办佃介眉艺术展,出版其书画、篆刻、诗文集,对近百年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更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于是我们看到了近百年潮汕中国画的展览,看到了佃介眉、王兰若的展览与画集,看到了饶宗颐等前辈学者对潮汕书画和佃介眉等艺术家的重新评价,看到了年轻学者李伟铭、王璜生、云雪梅等的专题论文。饶宗颐先生说:“晚近碑版篆刻之学朋兴,谈艺者竞趋之,盖以京沪风气沾被南服,名家乃辈出,亦时运之所然也。然艺之为务,不贵徇时,而贵独创,怀德葆真之士,独居深念,致力古今,发胸中之所蕴,其精神上诉真宰,所造往往不可冀及,吾于佃介眉先生见之。先生平居闲旷,寡交游,以书画印章自娱,书学尤功深,自漆书石室,靡不涉其藩篱,错综变化,几忘纸笔,直以心行而已。”这就简要概括了近百年潮汕地区书画篆刻艺术兴盛的背景、渊源,也介绍了佃介眉的气质个性,人生态度,以及他在艺术追求中的专注与创造等。在潮汕地区画家中,佃介眉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无可置疑的。
佃介眉诗、书、画、印兼能,在本地有“人言合比郑虔翁”之誉。但他的印集《宝籀斋印存》,“尘封近八十载”方得面世,而佃介眉书画篆刻集,在他诞辰百年(1987)才印行薄薄的一本。佃氏画册;仍付阙如。可喜的是,介眉后人佃锐东先生广收博征,倾其全力筹办佃介眉绘画书法展,并编辑出版书画集,欲一展佃介眉艺术的整体面貌,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佃介眉的书法篆刻最为人所称道,画名略被书名所掩。其实,他的绘画也很值得关注。佃氏擅山水、花卉,擅于笔写,兼能指墨。早年专意研摹传统,中年后抒写心臆,自出机杼。纵观其各时期作品之风格,或秀逸,或俊爽,或苍厚,皆以闲雅筒淡的书卷气贯之。所见早年花卉蔬果册《五十年前手躁之作》,承常州派衣钵,恪守形似理法,亦得姿致风韵;所见《摹富春山居图》,腴润古秀,活现出大痴丰彩,另有多幅仿古山水,细密清秀,深得王石谷神意;所见中晚年小品杂画,不论山水、花鸟还是水墨、著色,大都结景简逸,笔墨清劲,随意挥洒,天籁自然之趣,溢于纸绢。尤其晚年所作《指画潮州八景》,墨色兼施,指到意随,苍浑古艳而稚拙,一派大匠风范。
自南宋以来,中国绘画大抵以江浙皖地区为中心。近百年来,又形成以上海、杭州、南京、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画家主要集中地的多中心格局,相应的艺术研究也多围绕这些中心地区展开,而对其他地区,特别是相对偏僻边远地区的画家和绘画缺少关注和研究。在交通和资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今天就不正常了。对地域性中国画的研究,特别是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和画家个案的研究,已经成为文化艺术建设不可或缺的迫切课题。从这个角度说,举办佃介眉艺术展,出版其书画、篆刻、诗文集,对近百年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更有了不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