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斡尔族是我国历史上辽国契丹族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17世纪中叶前一个时期,主要分布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中、上游北岸的河谷地带。清朝初年,由于沙俄殖民者的侵扰和朝廷南迁政策,致使达斡尔人纷纷南下,迁至嫩江流域,依靠自然资源,过着农牧和渔猎的生活。在漫长自给自足经济类型的影响下,达斡尔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服饰更是独具特色。
在古代,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民族崇尚左,衣襟左掩,称为“左衽”。传统的契丹服饰,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左衽。契丹男子的传统袍服为左衽、圆领、窄袖、后开衩、无缘饰、疙瘩襻扣。女子袍衫为左衽、直领(亦称交领)、窄袖、无缘饰,俗称团衫。
根据史料记载,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服装多是左衽。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很多北方少数民族随着部落的兴衰、王朝的更迭,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着右衽服装,左衽服装渐渐消失。而当时的大辽国采用的治国策略“以国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使得左衽国服得以尊重和延续,在大辽国灭亡的四五百年后,其后裔达斡尔族仍传承保留着左衽服饰习惯。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辽代《宴饮图》中的契丹人着圆领窄袖左衽长袍。辽墓出土的《起居侍女图》中清晰地记载了契丹左衽女装,赤峰巴林左旗博物馆保留有契丹左衽服饰原件(图①)。在其他众多出土文物中,契丹服饰以左衽居多,右衽多为汉族或其他民族。莫力达瓦旗达斡尔学会学者考察阿尔巴津诺(雅克萨城)时,带回的图片资料证实十七世纪“达呼尔”在黑龙江流域穿左衽服装,其特征已与契丹传统服饰有些区别:男性着左衽直领(交领)装,窄袖、后开衩、有缘饰(图②)。《俄国使团使华笔记》中的图片也真实地记载了十七世纪末期,被称之为“塔尔加钦”(意为种地的人)的“达呼尔”仍着左衽交领服装(图③)。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达呼尔”已经是现在意义上的达斡尔族。“达呼尔”左衽服装已成为区别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应称为“达呼尔服”。
达斡尔族是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历史上一直为捍卫疆土征战各地。连年战事使得达斡尔族及其先人常年生活在马背上,养成了左手持缰(绳)、右手使用武器的习惯;生产生活中,达斡尔族猎手习惯右手架鹰或拿马鞭,而持缰的左手可以信马由缰,空出左手来做一些事情,左衽服饰更方便左手往左怀里取放物品;此外,擅长骑马射箭的达斡尔人在拉弓时穿着左衽服装较为便利。所以说,左衽是达斡尔族从其先祖契丹时代保留下来的服饰习惯。达斡尔族的左衽服饰特征是源于生活、适应生活而形成的,并从其先祖契丹时代一直沿袭至十七世纪的黑龙江流域及南迁嫩江流域后的一段时期。
历史上,达斡尔民族长期与满、蒙、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生活在一起,服饰上相互影响、融合、借鉴,各民族间的服饰(尤其是现在的服饰)很多已没有了明显的特征区分,特别是达斡尔族南迁后效命于清廷被编入八旗,服饰上自然受满族影响更多些,左衽服饰逐渐减少,右衽居多,渐渐没有了当初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失去了雄霸雪域草原横刀跃马、彪悍勇猛的风采。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服饰作为形象的表现应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突出的元素符号。达斡尔族作为契丹后裔,就应该继承和发扬先祖的服饰文化,将达斡尔族的服饰特征定位在左衽上,称为“达斡尔服”。达斡尔服以契丹文化为源,以“达呼尔”左衽服饰为形,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而形成,她有深深的历史渊源,带着浓浓的民族情节,必将成为达斡尔民族团结繁荣的象征和体现。
诚然,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反对达斡尔族服饰的多样化,如右衽、对襟等等,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才能够得到发展和繁荣。但发展应以继承为前提,如果达斡尔族服饰不追溯自己的根源,不继承先祖契丹时期特别是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时期的服饰内涵,其发展就是没有特色的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将左衽定位达斡尔族服饰的主要特征应引起广大达斡尔族同胞的理解和共识,在今后达斡尔民族服装制作上以左衽为主,并在礼仪节庆时穿着左衽“达斡尔服”,从而使“达斡尔服”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和形象,并具有鲜明特色、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照片及部分资料由峨日给穆提供)
图③:《俄国使团使华笔记》1690年左右塔尔加钦人的左衽
着装图。
在古代,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民族崇尚左,衣襟左掩,称为“左衽”。传统的契丹服饰,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左衽。契丹男子的传统袍服为左衽、圆领、窄袖、后开衩、无缘饰、疙瘩襻扣。女子袍衫为左衽、直领(亦称交领)、窄袖、无缘饰,俗称团衫。
根据史料记载,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服装多是左衽。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很多北方少数民族随着部落的兴衰、王朝的更迭,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着右衽服装,左衽服装渐渐消失。而当时的大辽国采用的治国策略“以国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使得左衽国服得以尊重和延续,在大辽国灭亡的四五百年后,其后裔达斡尔族仍传承保留着左衽服饰习惯。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辽代《宴饮图》中的契丹人着圆领窄袖左衽长袍。辽墓出土的《起居侍女图》中清晰地记载了契丹左衽女装,赤峰巴林左旗博物馆保留有契丹左衽服饰原件(图①)。在其他众多出土文物中,契丹服饰以左衽居多,右衽多为汉族或其他民族。莫力达瓦旗达斡尔学会学者考察阿尔巴津诺(雅克萨城)时,带回的图片资料证实十七世纪“达呼尔”在黑龙江流域穿左衽服装,其特征已与契丹传统服饰有些区别:男性着左衽直领(交领)装,窄袖、后开衩、有缘饰(图②)。《俄国使团使华笔记》中的图片也真实地记载了十七世纪末期,被称之为“塔尔加钦”(意为种地的人)的“达呼尔”仍着左衽交领服装(图③)。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达呼尔”已经是现在意义上的达斡尔族。“达呼尔”左衽服装已成为区别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应称为“达呼尔服”。
达斡尔族是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历史上一直为捍卫疆土征战各地。连年战事使得达斡尔族及其先人常年生活在马背上,养成了左手持缰(绳)、右手使用武器的习惯;生产生活中,达斡尔族猎手习惯右手架鹰或拿马鞭,而持缰的左手可以信马由缰,空出左手来做一些事情,左衽服饰更方便左手往左怀里取放物品;此外,擅长骑马射箭的达斡尔人在拉弓时穿着左衽服装较为便利。所以说,左衽是达斡尔族从其先祖契丹时代保留下来的服饰习惯。达斡尔族的左衽服饰特征是源于生活、适应生活而形成的,并从其先祖契丹时代一直沿袭至十七世纪的黑龙江流域及南迁嫩江流域后的一段时期。
历史上,达斡尔民族长期与满、蒙、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生活在一起,服饰上相互影响、融合、借鉴,各民族间的服饰(尤其是现在的服饰)很多已没有了明显的特征区分,特别是达斡尔族南迁后效命于清廷被编入八旗,服饰上自然受满族影响更多些,左衽服饰逐渐减少,右衽居多,渐渐没有了当初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失去了雄霸雪域草原横刀跃马、彪悍勇猛的风采。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服饰作为形象的表现应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突出的元素符号。达斡尔族作为契丹后裔,就应该继承和发扬先祖的服饰文化,将达斡尔族的服饰特征定位在左衽上,称为“达斡尔服”。达斡尔服以契丹文化为源,以“达呼尔”左衽服饰为形,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而形成,她有深深的历史渊源,带着浓浓的民族情节,必将成为达斡尔民族团结繁荣的象征和体现。
诚然,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反对达斡尔族服饰的多样化,如右衽、对襟等等,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才能够得到发展和繁荣。但发展应以继承为前提,如果达斡尔族服饰不追溯自己的根源,不继承先祖契丹时期特别是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时期的服饰内涵,其发展就是没有特色的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将左衽定位达斡尔族服饰的主要特征应引起广大达斡尔族同胞的理解和共识,在今后达斡尔民族服装制作上以左衽为主,并在礼仪节庆时穿着左衽“达斡尔服”,从而使“达斡尔服”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和形象,并具有鲜明特色、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照片及部分资料由峨日给穆提供)
图③:《俄国使团使华笔记》1690年左右塔尔加钦人的左衽
着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