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引导教学;作文
1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拟,立意可以自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只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既然高考语文作文对学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在作文这一块又不能失分过多,还是要突出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主导性作用,于是便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诸如《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上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拿来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肯定有些学生活用得好,有些学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学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为学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担忧了。
2 高中语文引导教学具体方案措施
2.1 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不会在写作课上“啃笔头”、“挤牙膏”。故而,语文老师应在培养写作兴趣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面对一个几个字的题目,却要演变出五、六百字甚至更多字的一篇文章来。这对那些知识面窄,基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重要的是联系自己,要‘心中有我’,即要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比原文好还是不如原文?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文章,定会从中悟出许多写作的道理来。
2.2 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即写作的原始材料。要想作文“言之有物”,非要有一个素材仓库不可。故而,语文老师在一开始就应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对在校生而言,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社会之大,媒介之多,如何才能采撷到自己的所需之物呢?其实很简单,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人、事、物开始着手——最熟悉人的一笑一颦,最熟悉事的来龙去脉,最熟悉物的外形习性等。
既然是最熟悉的,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又怎么会“言之无物”?二是资料,这也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来源。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若能间接地摄取别人的写作营养,就可大大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以前,受条件限制,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现在则不同,生活条件好了,学生有些零用钱不在话下,大可提倡他们去订阅一些有益的书刊,买些名著佳篇来欣赏,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之中,与名家对话,既可锻炼语感,又可全面、大量地吸收信息,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2.3 阅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自由发展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作文的素质教学就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习作实践中充分地体现出其主动性与个性。因此,在习作前,教师一方面除了要作必要的辅导,启动学生的生活积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应在平时做好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文章作品的比较阅读,如找出一些同类素材(题材)而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的文章作品,让学生能在比较的阅读中自觉地去感受作品中多彩的思维,并引发出其自身的联想与想象。这样的思维训练建立在感性材料之上,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因此,充分利用并驾驭好阅读这一关,无疑是作文素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4 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對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
3 结语
于漪老师曾说:“文章须言而有序,‘序’靠的是思路清晰,开阔思路,思而有序,离不开积极思维,深思熟虑。”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整个过程离不开分析、判断、推理、综合。而思而有序就必须有积极、严谨、深刻的思维过程。所以,作为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和毅力。扎扎实实去做,耐下心来坚持,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凯论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J].读书文摘,2014,(10).
(作者单位:孙吴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引导教学;作文
1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拟,立意可以自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只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既然高考语文作文对学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在作文这一块又不能失分过多,还是要突出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主导性作用,于是便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诸如《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上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拿来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肯定有些学生活用得好,有些学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学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为学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担忧了。
2 高中语文引导教学具体方案措施
2.1 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不会在写作课上“啃笔头”、“挤牙膏”。故而,语文老师应在培养写作兴趣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作文,对学生来说,就是面对一个几个字的题目,却要演变出五、六百字甚至更多字的一篇文章来。这对那些知识面窄,基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重要的是联系自己,要‘心中有我’,即要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比原文好还是不如原文?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文章,定会从中悟出许多写作的道理来。
2.2 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即写作的原始材料。要想作文“言之有物”,非要有一个素材仓库不可。故而,语文老师在一开始就应教会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对在校生而言,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社会之大,媒介之多,如何才能采撷到自己的所需之物呢?其实很简单,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人、事、物开始着手——最熟悉人的一笑一颦,最熟悉事的来龙去脉,最熟悉物的外形习性等。
既然是最熟悉的,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又怎么会“言之无物”?二是资料,这也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来源。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若能间接地摄取别人的写作营养,就可大大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以前,受条件限制,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现在则不同,生活条件好了,学生有些零用钱不在话下,大可提倡他们去订阅一些有益的书刊,买些名著佳篇来欣赏,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之中,与名家对话,既可锻炼语感,又可全面、大量地吸收信息,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2.3 阅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自由发展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作文的素质教学就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习作实践中充分地体现出其主动性与个性。因此,在习作前,教师一方面除了要作必要的辅导,启动学生的生活积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应在平时做好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文章作品的比较阅读,如找出一些同类素材(题材)而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的文章作品,让学生能在比较的阅读中自觉地去感受作品中多彩的思维,并引发出其自身的联想与想象。这样的思维训练建立在感性材料之上,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因此,充分利用并驾驭好阅读这一关,无疑是作文素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4 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對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
3 结语
于漪老师曾说:“文章须言而有序,‘序’靠的是思路清晰,开阔思路,思而有序,离不开积极思维,深思熟虑。”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整个过程离不开分析、判断、推理、综合。而思而有序就必须有积极、严谨、深刻的思维过程。所以,作为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和毅力。扎扎实实去做,耐下心来坚持,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凯论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J].读书文摘,2014,(10).
(作者单位:孙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