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在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成都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心节点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成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优势,即具有将成都打造为欧陆与泛亚两大经济空间的联通枢纽,成为东西方枢纽的可能性。而语言人才作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其发展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大背景,结合当前形势对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多语种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多语种课程;国际交流
一、引言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前提出了“五通”体系,“五通”体系中,政策沟通是核心,语言相通是桥梁。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当中,每一环节都需要语言的沟通交流。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涉及的官方语言近50种,若加上地方语言,便有200余种语言。[1]由此看来,我国单一的英语语言教育已经不足以和世界接轨,也难以满足外交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涉及语种丰富,使得对众多小语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然而我国还尚处于小语种人才缺失的境况中。语言的对等转换也是交流中的难题,受文化习俗的影响,各种语言都有自身独特的使用习惯。我国的语言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占据了大半个教育市场,然而成果却收效甚微。民众的教育重点放在单一的英语教育上,忽视了多语言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和诸多项目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多语种的教育是关乎国家利益的,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语言教育的规划不足,会导致语言战略意识的缺失,使得文化经济的交流处于劣势,不利于我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本项目基于当前国情,着重研究多语种教育的发展趋势。期望对我国现今语言教育产生一定影响,完善我国语言教育缺陷,规划实施多语种教育前景。
二、“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一轮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的重点,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可以回顾到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举行的重要演讲,该演讲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倡议,并且在同年的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的重要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思想。[2]随后,2014年3月总理李克强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府工作报告》),至此,“一带一路”被纳正式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之中,上升为国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的工作重点为道路联通、政策沟通、货币互通、民心相通、贸易畅通。[3]在“一带一路”全面推进的过程中,通过教育交流(重点在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发展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桥梁,并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智库作用,促使我国外语教育全面改革。
三、多语种课程落后的原因
(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我国多语种外语教育都落后于欧美国家发达城市。
我国多语种外语课程教学的体系及实践研究本身十分匮乏,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角度来看,在该领域的系统研究基本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而如果说实践研究主要停留在感性经验水平,那么多语种教学的理论研究就远远滞后于教学实践。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清末闭关锁国造成我国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动荡,语言教育历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直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语言教育才开始得到重视,然而群众仍未意识到多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对于高校的多语种外语培养目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开展多语种课程的态度与进展。
目前在普通高校(非外国语学校)开不开设多语种课程、开设哪些语种课程基本上都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具备的硬件设施来决定的。由于在宏观层面政府对中学多语种外语的培养目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措施,因此在各个语种的师资配备、学生数量比以及教师的专业标准等方面缺少衡量目标,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方面除日语、俄语等周边国家地区常用语言之外其他语种还没有被列入国家的外语教育目标中,因此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严重影响了学校对课程的开展建设。
(三)我市、区教学研究机构在多语种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大学设置的外语研究中心与教学水平质量基本脱节,教育系统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或部门负责对多语种外语教学进行教学指导。
目前对开展多语种外语教育帮助比较大的有各国大使馆、成都法亚小语种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大使馆文化交流处有针对教师的培训项目,他们定期对外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供教学资源,对多语种课程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市、区一级的教学研究室在多语种外语的教学指导方面几乎是空白。我校可借鉴其经验,为多语种培训提供优良外语教学资源,培养更多外语人才,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打通平台。
四、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多语种课程发展对策
(一)建议各高校注重社会公益,开展多项多语种支教活动。
开展多语种支教活动,是保障初级教育阶段的发展和奠定多语种教育的基础。成都的地缘关系不仅仅是向荒无人烟的大西北伸展,也触及到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凉山。
针对这样的劣势,我校志愿者协会自发组织了假期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口语面试,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在校生,前往进行教育援助。意料之中的难题就是溝通问题,凉山地区的地方语言和四川其他地方方言差距较大,多语种教育的开展极其困难,但我院志愿者仍然坚持下来,为小片区多语种教育开展走出了艰难的一步。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校真切的体会到了多语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凉山等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低下,由此可知,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极大。多语种课程教育要想在“一带一路”项目上有所进展,政府必须从基层教育开始扶持,各高校也应多关注基层地区的教育水平,利用优良的师资力量开展多语种课程的试验田。 (二)综合多种因素,从宏观到微观,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开设语种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和衡量。
我们需要有计划地筛选最优先发展的语种和第二第三层次发展的语种,配套相应的扶持、优化措施,有序发展多语种外语教育。
我国外语教育中语种单一化格局的形成与我国外语教育缺乏高瞻远瞩的规划有一定关系。究竟应开设多少门外语、学习每一种外语的学生有多少、优先开设哪些语种等等,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考证。外语教育不能完全靠市场,更不能完全受制于学校的自身条件,尤其对于某些特殊的语种和国家需要储备的语种,要靠国家政策调控。例如美国,在911后就意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每年都有大笔投资用于培养外语人才。
(三)高校应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与各国的互助交流平台。
我校良好的利用了外语教育资源优势,与多国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计划,利用交换生和留学生间的文化交流,打造了和平交往的小外交平台。此外,据调查,我校西班牙语专业与中铁局达成协议,为其提供西语教学资源,利用亚欧高速铁路的建设交流,重现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五、启示
“一带一路”构想契合沿线国家发展需要,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新平台。短短三年内,“一带一路”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行为是不可分割的。要实施多语种课程战略,最大程度的发挥多语种教育成效,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此外,各高校应该在面对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要求中发挥积极作用,各高校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培养多语种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多语种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阻碍,就我校而言,应积极利用地理优势,明确多语种教育战略目标,多语种教育和小语种人才重点培养双管齐下,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抓住“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赵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M].丝路学研究,2017:5-6.
[2] 王烈琴,李卓阳.“一带一路”战略下外语教育政策发展趋势分析,[A].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20.
[3] 董雪.“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与多语种教育发展之比较,[A].商贸人才,2016(8):185-186.
作者简介:
洪 雯(1996-),女(汉族),重庆开州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
刘宏利(1996-),女(汉族),四川攀枝花人,四川外國语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
张 傲(1996-),女(汉族),吉林德惠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
关键词:一带一路;多语种课程;国际交流
一、引言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前提出了“五通”体系,“五通”体系中,政策沟通是核心,语言相通是桥梁。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当中,每一环节都需要语言的沟通交流。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涉及的官方语言近50种,若加上地方语言,便有200余种语言。[1]由此看来,我国单一的英语语言教育已经不足以和世界接轨,也难以满足外交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涉及语种丰富,使得对众多小语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然而我国还尚处于小语种人才缺失的境况中。语言的对等转换也是交流中的难题,受文化习俗的影响,各种语言都有自身独特的使用习惯。我国的语言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占据了大半个教育市场,然而成果却收效甚微。民众的教育重点放在单一的英语教育上,忽视了多语言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和诸多项目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多语种的教育是关乎国家利益的,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语言教育的规划不足,会导致语言战略意识的缺失,使得文化经济的交流处于劣势,不利于我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本项目基于当前国情,着重研究多语种教育的发展趋势。期望对我国现今语言教育产生一定影响,完善我国语言教育缺陷,规划实施多语种教育前景。
二、“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一轮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发展的重点,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可以回顾到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举行的重要演讲,该演讲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倡议,并且在同年的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的重要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思想。[2]随后,2014年3月总理李克强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府工作报告》),至此,“一带一路”被纳正式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之中,上升为国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的工作重点为道路联通、政策沟通、货币互通、民心相通、贸易畅通。[3]在“一带一路”全面推进的过程中,通过教育交流(重点在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发展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桥梁,并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智库作用,促使我国外语教育全面改革。
三、多语种课程落后的原因
(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我国多语种外语教育都落后于欧美国家发达城市。
我国多语种外语课程教学的体系及实践研究本身十分匮乏,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角度来看,在该领域的系统研究基本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而如果说实践研究主要停留在感性经验水平,那么多语种教学的理论研究就远远滞后于教学实践。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清末闭关锁国造成我国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动荡,语言教育历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直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语言教育才开始得到重视,然而群众仍未意识到多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对于高校的多语种外语培养目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开展多语种课程的态度与进展。
目前在普通高校(非外国语学校)开不开设多语种课程、开设哪些语种课程基本上都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具备的硬件设施来决定的。由于在宏观层面政府对中学多语种外语的培养目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措施,因此在各个语种的师资配备、学生数量比以及教师的专业标准等方面缺少衡量目标,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方面除日语、俄语等周边国家地区常用语言之外其他语种还没有被列入国家的外语教育目标中,因此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严重影响了学校对课程的开展建设。
(三)我市、区教学研究机构在多语种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大学设置的外语研究中心与教学水平质量基本脱节,教育系统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或部门负责对多语种外语教学进行教学指导。
目前对开展多语种外语教育帮助比较大的有各国大使馆、成都法亚小语种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大使馆文化交流处有针对教师的培训项目,他们定期对外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供教学资源,对多语种课程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市、区一级的教学研究室在多语种外语的教学指导方面几乎是空白。我校可借鉴其经验,为多语种培训提供优良外语教学资源,培养更多外语人才,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打通平台。
四、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多语种课程发展对策
(一)建议各高校注重社会公益,开展多项多语种支教活动。
开展多语种支教活动,是保障初级教育阶段的发展和奠定多语种教育的基础。成都的地缘关系不仅仅是向荒无人烟的大西北伸展,也触及到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凉山。
针对这样的劣势,我校志愿者协会自发组织了假期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口语面试,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在校生,前往进行教育援助。意料之中的难题就是溝通问题,凉山地区的地方语言和四川其他地方方言差距较大,多语种教育的开展极其困难,但我院志愿者仍然坚持下来,为小片区多语种教育开展走出了艰难的一步。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校真切的体会到了多语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凉山等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低下,由此可知,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极大。多语种课程教育要想在“一带一路”项目上有所进展,政府必须从基层教育开始扶持,各高校也应多关注基层地区的教育水平,利用优良的师资力量开展多语种课程的试验田。 (二)综合多种因素,从宏观到微观,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开设语种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和衡量。
我们需要有计划地筛选最优先发展的语种和第二第三层次发展的语种,配套相应的扶持、优化措施,有序发展多语种外语教育。
我国外语教育中语种单一化格局的形成与我国外语教育缺乏高瞻远瞩的规划有一定关系。究竟应开设多少门外语、学习每一种外语的学生有多少、优先开设哪些语种等等,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考证。外语教育不能完全靠市场,更不能完全受制于学校的自身条件,尤其对于某些特殊的语种和国家需要储备的语种,要靠国家政策调控。例如美国,在911后就意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每年都有大笔投资用于培养外语人才。
(三)高校应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与各国的互助交流平台。
我校良好的利用了外语教育资源优势,与多国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计划,利用交换生和留学生间的文化交流,打造了和平交往的小外交平台。此外,据调查,我校西班牙语专业与中铁局达成协议,为其提供西语教学资源,利用亚欧高速铁路的建设交流,重现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五、启示
“一带一路”构想契合沿线国家发展需要,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新平台。短短三年内,“一带一路”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政府积极履行职能的行为是不可分割的。要实施多语种课程战略,最大程度的发挥多语种教育成效,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此外,各高校应该在面对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要求中发挥积极作用,各高校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培养多语种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多语种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阻碍,就我校而言,应积极利用地理优势,明确多语种教育战略目标,多语种教育和小语种人才重点培养双管齐下,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抓住“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赵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M].丝路学研究,2017:5-6.
[2] 王烈琴,李卓阳.“一带一路”战略下外语教育政策发展趋势分析,[A].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20.
[3] 董雪.“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与多语种教育发展之比较,[A].商贸人才,2016(8):185-186.
作者简介:
洪 雯(1996-),女(汉族),重庆开州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
刘宏利(1996-),女(汉族),四川攀枝花人,四川外國语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
张 傲(1996-),女(汉族),吉林德惠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