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不同类型的试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实践基础配合推理总结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发现和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在教学中物理实验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教育学界的共识。几年来,我在初中物理教程改革的各个实验中,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三种类型。如何进一步分析出各类实验的特性和作用,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一、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演示实验效果
  物理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最大了不同点,就在于它不光要求学生们动手、动眼、动耳,更在这三项的基础上加上了动手。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对于学生,实验的作用更倾向于他们对物理兴趣的培养。因此能否多做实验,能否多做好的实验,成为了学生兴趣培养的重点之一。而实验器材的丰富与否,质量的好坏也成为了你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实验器材被发明,制造。只要老师们能多研究,多实践。把这些器材运用到课堂中去。相信这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会有极大的促进。
  演示实验,指的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者创立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相应变化规律等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了解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现象微小化,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台上进行演示,直接影响后排学生的教学质量。利用投影的方法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实验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磁场”这一节课时,磁场概念比较抽象,U形磁铁、条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术,则可将课本上所讲的几种演示情况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磁场”的认识,使抽象的问题容易理解。
  二、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边学边实验
  边学边实验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思考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能力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学边实验,时间可控,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结合密切,不一定用正规的实验室,也无需写标准的实验报告,教学效果无疑也是非常好的。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此类教学实验,对于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学生运用称重法测浮力,通过观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分析得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从而很顺利地想到利用溢水杯和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并与称重法测出的浮力大小关系进行对比,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学生不仅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而且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思维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安装照明电路,各类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可以动手操作;课外小实验则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像学过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等知识后,可布置相应实验让学生利用自制的天平、量筒、橡皮筋测力计等来测质量、体积、力的大小等等,我想学生的积极性必定会很高,效果一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很有帮助。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新的理念。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拓思维;不套框子,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不只限于课本;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落实在行动中。
  其次,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有着良好的职业修养的教师,才能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最后,教师应该具有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獲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指导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一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要求,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一边学,一边做实验,并成立活动小组,完成课本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实验,以及对在课堂内不能当堂完成的实验进一步改进。我们要向物理实验教学的终极目标去努力探索,利用手边的教材和身边的实验器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授人以渔”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中对自主课堂教学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各项影响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接受与掌握能力进行充分考虑。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身思路进行充分掌握,并给予有效评价,尽可能全方位、综合性考虑。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让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受到熏陶,获得有效升华,让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自主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综合性较强。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至为重要。但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与语文老师对学生听说能力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成了一种发展潮流,各种高档玩具进入了幼儿的生活。当幼儿拿到手机、iPad、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时候被里面的游戏深深吸引,爱不释手。在等待、吃饭、睡觉时都要过个瘾,简直是“废寝忘食”。本人承认这些高科技产品能使幼儿获得广泛的信息,丰富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但更多的是给幼儿带来负面效应。如:身体素质差、积极主动性差、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等。而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做好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可以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帮助。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本中从构建优质情境、开展情景教学和实施课后实训三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予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实施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教育模式得以在初中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积极倡导“德润课堂”,切实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小公民。  [关键词] 德润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过
题目就像是一把打开课文的钥匙,如果能够在课文导入的过程当中,利用好“题目”这把“利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题目作为一篇文章的敲门砖,不仅能让你从体裁上进行分类学习
【摘 要】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教育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孩子的学习应从小时候抓起,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打好学习基础,在日后的学习中才不会感到困难和无趣。小学生最早接触的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科目,其中数学作为三大巨头之一,也是普遍认为最难的科目之最。不仅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困难,对于教师来说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成效,丰富课堂内容,笔者浅析了
[摘 要] 在现代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打破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挖掘写字课堂中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进而激发写字兴趣。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写字姿势习惯;兴趣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篇就是对学生良好读写规范的要求,通过图片为学生展示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让学生的不同观点碰撞。本文主要从促进生命交往、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多元评价等角度阐述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命课堂;策略  数学课堂缺乏生命的体悟,教师成为教材的“传声筒”,机械地执行教学预设,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将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将学生置于书山题海之中,失去了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人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