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确立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
  第一,加强学校、家庭、地域社会之间的联系,充实家庭和杜区的教育功能。要使全社会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补充,形成一体,共同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改变过去教育偏重于学校,导致家庭、社会教育功能低下的状况。
  第二,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体验是孩子成长的食粮,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惊奇和感动;他们会思考无数的“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思考的问题,从而认识生活,认识自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学校重视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是一个帮助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学校要转变过去知识灌输型教育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注重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和健壮的体魄。
  第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除了在教育课程、教育内容方面作出调整、压缩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教育活动,重视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与同学、教师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自我存在和自我实现的喜悦。改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进取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评价。
  二、深入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课程的改革愈益重要,这是有关教育发展的内核部分。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的改革将遵循以下原则;立足基础、基本的原则,精选适应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教育内容,促使学生掌握其中超越时代价值的知识;适应信息化、国际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增设综合学习课;减少学习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缓和升学竞争压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学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帮助促进学生学习,促进个性多样化发展。
  根据课程改革设想,教学内容有的将删减,有的将推移至高年级阶段学习。如数学、理科部分内容偏难,学生难于理解,国语教学偏重于文学形式而忽视语言态度、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社会科中中国历史的知识与中学的历史知识教学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复,音乐、美术、家庭等学科存在与学生社会生活不尽切合的内容,也有部分内容重复出现,这些都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得以解决。根据课程改革方案,现在的算术、理科、语文等科目平均减少30%的内容,课时也将相应地减少。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要加强各学科的横向联系,推进跨越学科局限的横截式的、综合性的学习。特别是愈益受到重视的国际理解教育、情报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应采取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体验式学习、主题性学习等综合学习方式,为此,要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设“综合学习时间”。根据新的设想,实施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都要开设“综合学习课”,小学每周3节。综合学习课的教学内容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选择、确定,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涉及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福利、健康等方面的单元内容,采用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观察、参观调研、讨论、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和解决问题的“生存能力”。综合学习课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进行评价,不对学习结果做出分数的成绩评定。
  三、强化学生的“心灵教育”
  长期以来,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造成了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儿童的问题行为和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出现了教育荒芜的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少年儿童心灵的荒芜,这对一代中国公民的人格形成造成了严重影响,重视学生道德伦理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美好心灵已显得刻不容缓。
  心灵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影响到21世纪中国公民的质量问题,今后心灵教育应重视的方面研究讨论实施心灵教育的有效做法。实施心灵教育离不开道德教育,要从儿童每个人的道德主体出发,培养扎根于内心的道德性,并且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同时,不可忽视整个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要净化社会风气,抵御暴力、色情传媒及毒品对学生的腐蚀,开发健康、富有娱乐性的教育软件,发挥社会优秀人物的道德教育作用。其次,加强家庭、社区与学校的沟通,提高家庭道德教育的责任意识,强化社区的德育功能,为少年儿童提供具有教育意义的游玩场所,发挥各种社会团体力量的支持、援助作用,充分用好用活少儿活动设施,为少儿提供接触交流的机会和健康成长的环境,特别要发挥地方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运用生动丰富的地方文化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奉献精神,组织诸如社区清扫、公共场所植花种树,为老龄者服务等,开展各种适合本地区的奉献服务活动。文部省现在每年花大力气推动地域奉献服务活动的开展,组织调查研究,收集典型事例,促进特色化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
其他文献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
期刊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高效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品质保障。那么,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抓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发展,是我校在班级管理方面采取的新举措。所谓“后三分之一学生”是指在班级里学习成绩、活动参与兴趣等各方面都处于班级中偏后位置的学生。从学困生入手,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成绩提高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的重视力度,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1
期刊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艰苦漫长的探索,逐渐由初期的朦胧走向现在的成熟。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我校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涉及面正逐步拓宽,师生关系平等了,学生变得自信了,共性与个性也得到了协调发展了……总之,学生的兴趣、个性化的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在实践中也品尝到了知识的养份,师生互利互惠,教学相长,极大地激活了学校课改的充分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检验,逐步修订,日趋完善。  一、铺设
期刊
德育工作是一所学校的首要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校将少先队工作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多年来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德治校,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和发展道路。  一、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增强队员自我管理能力  1合理配置队干部。  2民主选举队干部。  3提高学生的入队意识。  二
期刊
教育是一种合力,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主体是家庭、学校、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步调统一,相互促进,它们的合力就越大,效果就好;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分力,教育影响就被削弱,甚至抵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因此学校的教育被人们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从而忽略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在家长望子
期刊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健康教育是以健康教育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对幼儿进行保护身体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一直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
期刊
一、及时清理自己心灵的“死角”  要想用爱去唤醒埋藏在孩子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清理自己心灵的“死角”。在班级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学生:顽皮淘气者有之、勤奋好学者有之、活泼好动者有之、懂事听话者有之……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我们必然会喜欢那些听话、懂事、勤奋好学的孩子,而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从心里上就产生了一种排斥感,虽不至于芒刺在背,但也是心存芥蒂的。我班中的王鸿源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每
期刊
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德育,而德育工作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感智商。教师的情感智商影响学生对德行教育的接纳程度,然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永远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一、以爱见真情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最崇高、最圣洁、最伟大的情感。特别是师爱具有更高的境界,发挥着更大的教育效力,具有广
期刊
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不能比较,只能欣赏。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尊重的眼光赏识学生。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学困生缺的是学习的信心,成功的快乐,公平的对待,他人的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给学生们一片希望的蓝天。  一、献爱心,浇灌心灵之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
期刊
上海市闸北八中和杭州拱宸桥小学教育的成功之处,给了我很多触动和思考。通过对成功教育的解读,我对成功教育的内涵界定、基本理念及教育机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用成功教育来比对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尊重、理解、赏识、激励”是最适合帮助学困生实现成功的教育机制。  通过解读我们都知道“新成功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走向成功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感悟成功、尝试成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