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与机制研究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SJXXL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依据。民族院校要认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尊重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内容要实、动力要足、路径要多、机制要全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4月27日,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李岩以“如何上好党史'必修课'”为题,为全院教职工作专题党课报告.rn专题党课上,李岩围绕为什么学党史、党
期刊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论断、新要求,充分汲取了各方面智慧和新鲜经验,立意深刻,站位高远,对凝聚人心力量、加快全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更对地市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统一战线思想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最鲜明特点,也是《条例》修订的最突出特点,更是贯彻落实好《条例》的最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以引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不忘初心的历史使命、坚持自我革新永葆执政生机为主要任务,通过筑牢群众基础、勇于实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重大水污染事件呈多发趋势,其中长江流域内最为典型的是船舶污染和沿江流域工业(排污)污染。《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提出探索建立污染赔偿机制。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长江保护法》,明确了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红线和绿色发展措施。因此必须加快建立长江流域污染赔偿机制。  一、问题与成因  一是内河船舶污染损
〔提 要〕 太平洋岛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克服自身实力弱小、与地区霸权国气候立场严重相左等困难,太平洋岛国借助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和域外大国的权力资源,利用澳大利亚开展“中等强国外交”对太平洋岛国外交需求上升的局面,形成了有利于地区气候治理的外部条件。在此过程中,太平洋岛国采取构建治理框架、利用机制竞争与设置地区议程等策略与举措,促使外部权力资源在具体情境下成功转化为实际成果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全面小康时代”,建设和发展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也是乡村提升内在发展动能、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数字乡村建设是在“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深入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向乡村延伸,是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的全面应用和深度融合。近年来
院士称号作为一种奖励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知识的生产与成长,同时院士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我们也希望它与其他国家的同类制度相比是卓有成效的,这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赶超战略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否则必须改革。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出台,整个社会对于前沿知识和高端人才的需求再次成为发展的关键因素,考虑到信息时代知识与人才的二合一模式日
蔡顺养说自己只是一个追梦人,从印度尼西亚到祖国,从弱冠之年到耄耋之际,他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纯粹而崇高的精神使他获得了无限的幸福,也使他的人生无限精彩。  我们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去拜访蔡顺养先生的。蔡先生所住的小区环境清幽,簇簇桃花在阳光下安静地绽放,偶尔有几个行人淡然地从花下走过。同行的老师告诉我们,以前他住这附近的时候,经常看到80多岁的蔡先生骑着自行车从这条林荫道穿行过去,先生白发飘飘,风度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技术的高渗透性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更丰富、更时效、更多样。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性,从理论课堂、实验教学、自主学习、课外教育、课外实践五个方面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思政引导的教育模式,实现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的时空维度、从全体到个体的受众维度教学过程的无缝衔接、全方位育人,让学科课程从原来的“知识的孤岛”驶入育才和育人协同并进的新航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这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美国在二战后实施“回形针行动”,吸纳了超过1600名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加速了世界科学中心向美国转移;此后,为从世界各地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