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易地扶贫搬迁研究力作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的一件大事,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李克强总理指出,易地扶贫搬迁,就是要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使乡亲们彻底告别因自然条件恶劣和偏远闭塞导致的贫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陕南抗灾贫困问题,陕南移民搬迁从2011年5月正式启动,七年时间累计搬迁41.6万户,共计152.4万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得桂及其团队成员共同撰写的《告别贫困:陕南移民搬迁与精准扶贫纪实》(西安地图出版社,2019版)一书,全面且有针对性地记录了陕南移民搬迁的启动、推进和发展,描绘了陕南地区广大搬迁群眾通过勤劳的双手、坚定的意志,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的美好画卷。这部书不以时间为线索,而是以移民搬迁开展的“三步走”工作方法,“三精”管理模式,“五位一体”管理模式,聚焦“三率”目标,产业发展以及陕南搬迁的经验教训等亮点分为几大模块,深入挖掘了陕南移民搬迁过程中优秀的管理模式、工作方法,仔细探讨了陕南移民搬迁取得的成就以及宝贵的经验。
  这部书作者巧妙的地方在于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录陕南移民搬迁,更多地是对于陕南移民搬迁过程中,为实现高质量的移民搬迁而采取的各种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例如,陕南移民搬迁遵循“搬迁——增收——脱贫”三步走的工作方法,从搬迁群众的范围确定,到安置点建设,多种渠道促使搬迁户增收,从而实现稳定脱贫,同时重视搬迁社区管理以及搬迁群众在安置社区的归属感,让群众真正能在安置社区稳得住。
  移民搬迁工作不是简单地把贫困地区农户迁移到城镇来,如何让搬迁户“增收”、“脱贫”才是更为艰巨的任务。作者指出,针对移民(脱贫)搬迁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陕南大胆创新,探索出“三精”管理、社区+工厂、先业后搬、层次搬迁、新民风建设等一系列的好经验好做法,从而不仅有效地破解所遭遇的各种难题,也有力地提升了精准扶贫的整体工作水平。统筹扶贫和发展问题,把培育产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重视农民技能培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区工厂新型就业模式,确保移民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对于政府开展移民搬迁工程中各式各样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为全省乃至全国更好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创造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同时,作者在阐述各式各样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过程中,加以移民搬迁中的各种案例,从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出发,结合实际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将陕南移民搬迁以一种更为立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是简单地给农民换安置房、安排就业,还要综合考量搬迁农户的搬迁意愿、搬迁可行性、能否脱贫致富、能否融入新社区等等多方面因素。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整村搬迁的较多,安置的社区也是尽量安排在一个社区,原有的村委会还能将村民联系联络起来,实现有效地村民自治,周边群众也都是之前熟悉的村民,搬迁农户融入感较好。可以说,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为陕北移民搬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可贵的是在此书第七章,作者对陕南移民搬迁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炼出移民搬迁的“陕西贡献”,并对“陕西贡献”的形成基础、特征、先进性和重大意义加以阐述说明,同时简要介绍了“陕西贡献”的推广价值和在推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者也指出:“陕西贡献”来自陕南移民搬迁的成功实践,对我国的移民搬迁扶贫及其他生态移民、工程移民、避灾移民等均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来自实践、更能回归实践,能够有效地作用于其他移民搬迁工程,推动我国移民搬迁工作的开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陕南移民搬迁进入后搬迁时代,作者强调陕南移民搬迁的再升级,并且要与乡村振兴计划对接,实现摆脱贫困、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等,真正使陕南地区摆脱贫困,依托易地扶贫搬迁,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
  参考文献
  [1]何得桂等.告别贫困:陕南移民搬迁与精准扶贫纪实[M].西安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
  [2]何得桂.山区避灾移民搬迁政策执行研究:陕南的表述[M].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何得桂,徐榕.贫困治理进程中的基层组织建设维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为基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4]何得桂,徐榕,张旭亮.乡村振兴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及其深化[J].行政科学论坛,2019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刘 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其他文献
“四史”是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有其特殊性,所以“四史”元素应通过史政结合、多元活动及课程思政的方式,让高职院校思政課有厚度、有广度、有深度,使高职学生能够明确“四史”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四史”知识入心、入脑并指导实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研究历史发展动态,厘清历史运动轨迹,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
期刊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舉全党
期刊
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分析西部12个省(区、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并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与科技事业总体取得了快速发展,部分指标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部分省(区、市)的经济水平与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但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综合实力依然存在差距。  自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
期刊
12月11日下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暨“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智库建设分论坛在西安曲江惠宾苑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廉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曾凡银分别主持两个论坛单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司晓宏作总结发言。各省(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长共计40余人参加研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周峰提出,当前各兄弟社科院之间横向交流频繁,相互参与、相互
期刊
12月11日下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暨“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社会文化”分论坛在西安曲江惠宾苑召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研究员主持论坛。来自北京、河北、西藏、内蒙古、天津等10余家省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文化旅游合作、城市交流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文化旅游合作与城市交流  立足“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合作发展
期刊
12月11日下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暨“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经济发展”分论坛在西安曲江惠宾苑召开。重庆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处处长卢向虎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研究员主持论坛。来自江苏、广东、新疆等省市区社会科学院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研究员就《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之国际产能合作探索》展开研讨。他从五个方面介
期刊
11月30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承办、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论坛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成功举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创作的优秀作品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新时期以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获得国家级各种文学奖,确立了文学陕军的辉煌地位。当代文学
期刊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事业、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力六个方面,对2018年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新态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总体上和指数上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近年来所达到的水平和竞
期刊
3月31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研创的《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在成都发布。据悉,2020年是两份智库成果发布的第五年,也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协同创新、精耕细作、强强联合的第五年,两份报告品质高、聚焦准,已经成为国内口碑好、影响大的智库品牌。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是全国首个以地级及副
期刊
产业扶贫是最可持续、最稳定的脱贫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一线实地调研中,多次谈及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作为脱贫的治本之策,已成为当前扶贫开发的重要方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巨大的差异决定了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柞水县金米村原本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以来,该村村民在地方政府的帮扶下,大力发展木耳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脱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