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译文探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的传世之作,包括大约39部戏剧(具体数字不明)、154首十四行诗以及两首长叙事诗。学术界之间,一直传唱着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不仅仅属于“时代的灵魂”,更属于“千秋万代的灵魂”。摘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二和第六十首十四行诗,对其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并从中探索、洞察人的内心世界与思想情感,思考、感悟诗中的人生真谛。
  关键词:原文;译文分析;思考;人生真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93
  1609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英国伦敦首次印刷出版发行。诗集总共包含了154首十四行诗,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首至第126首,写给一位俊朗青年,主要歌颂青年美貌以及两人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第152首,献给一位黑肤女郎,主要描写爱情。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几乎每一首诗都是由三个绝句(四行诗节)和最后一个对句(两行诗節)组成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每一首诗都完美地遵循了“完全韵”的押韵方式,而“完全韵”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重音原因必须相同;(2)重音元音后面的因素必须相同;(3)重音元音前的辅音必须相同。另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每一首诗中,每行通常有五个音步,每个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五步抑扬格);即每行十个音节,都使用ABAB、CDCD、EFEF和GG的韵脚方案。因为结构和格式严谨,后来这种短诗格式又被称为“莎士比亚式”。
  本文主要内容是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第十二和第六十首十四行诗为出发点,分成四个部分对这两首诗进行赏析。第一部分,摘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二和第六十首,并分别结合这两首诗歌不同版本的汉语译文,对诗中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对两首诗歌原文、译文的理解,尝试对两首诗歌进行翻译;第三部分,通过诗中表达的内容,思考莎士比亚创作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情感;第四部分,对摘选的两首十四行诗进行总结描述,从中思考并感悟诗中的人生真谛。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二首原文
  When I do count the clock that tells the time,
  And see the brave day sunk in hideous night;
  When I behold the violet past prime,
  And sable curls all silvered o’er with white;
  When lofty tress I see barren of leaves,
  Which erst from heat did canopy the herd,
  And summer’s green,all girded up in sheaves,
  Borne on the bier with white and bristly beard;
  Then of thy beauty do I question make,
  That thou among the wastes of time must go,
  Since sweets and beauties do themselves forsake,
  And die as fast as they see others grow,
  And nothing ’gainst Time’s scythe can make defense,
  Save breed,to brave him when he takes thee hence.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二首译文
  梁宗岱 译
  当我数着壁上报时的自鸣钟,
  见明媚的白昼坠入狰狞的夜,
  当我凝望着紫罗兰老了春容,
  青丝的卷发遍洒着皑皑白雪;
  当我看见参天的树枝叶尽脱,
  它不久前曾荫蔽喘息的牛羊;
  夏天的青翠一束一束地就缚,
  带着坚挺的白须被舁上殓床;
  于是我不禁为你的朱颜焦虑:
  终有天你要加入时光的废堆,
  既然美和芳菲都把自己抛弃,
  眼看着别人生长自己却枯萎;
  没什么抵挡得住时光的毒手,
  除了生育,当他来要把你拘走。
  试译
  我默算着时钟的报鸣声,
  看见白昼深深落入黑夜,
  瞻望紫罗兰怒放至凋零,
  乌黑鬈发慢慢变得斑白;
  绿荫映罩过后枯枝败叶,
  原是牛羊集群而栖之地;
  夏天的绿苗被束成禾捆,
  带着刚毛白须躺入灵柩;
  这时我却担心你的美貌:
  终有一日会被时间湮灭,
  既然芬芳美丽终被摒弃,
  叹息他人成长自我消亡;
  一切生命难与时间抗衡,
  唯有繁衍得以生命延续。
  在这首诗歌的开端,莎士比亚把墙壁上挂着的时钟比喻为时间。然后,在诗中列举了五个对比的例子:从白昼到黑夜、从紫罗兰盛开到凋谢、从黝黑卷发到白发苍苍、从参天大树到枯枝败叶、从夏苗到麦穗,通过生机与死亡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交织进行描述,并通过斑斓的色彩(包括紫罗兰的“紫”、狰狞之夜的“黑”、青丝的“银”、头发斑白的“白”、夏天绿苗的“绿”以及秋天禾捆的“黄”,其中白出现了两次)获得鲜明与灰暗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表达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担忧、表达对美好事物消失的焦虑。最后,在诗歌的末端,再次直言“时间”二字,形成前后呼应。   匆匆的时光是无情的、可怖的,有限的生命是悲凉的、凄惨的。莎士比亚在诗歌的前三段四行诗中,紫罗兰的盛开到凋谢代表着日月更替,“为牧群带来阴凉”的参天大树和“夏苗”代表着夏天,“夏苗捆成束”代表着秋收麦穗……诗歌通过对春夏秋冬、日月更迭、人生轮回的自然界规律的描述,展现青春与美丽在黑暗与死亡的阴霾之下而脆弱不堪,表达对死的绵长恐惧、对生的周折回忆,突显生命的灵动与珍贵,更道出无奈与绝望的情感。
  但在诗歌的最后一个对句,却出现了转折,莎士比亚提出了希望的解决方案——面对时间,人类并不是束手无策的;死亡虽然无法忽视也无法逃避,但是人类的生命、美貌和德行可以通过生儿育女而得到延续,从而打破时间的局限,实现与时间的抗争,实现自身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实现“向死而生”的高尚理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六十首原文
  Like as the waves make towards the pebbled shore,
  So do our minutes hasten to their end;
  Each changing place with that which goes before,
  In sequent toil all forwards do contend.
  Nativity,once in the main of light,
  Crawls to maturity,wherewith being crowned,
  Crooked eclipses ’gainst his glory fight,
  And Time that gave doth now his gift confound.
  Time doth transfix the flourish set on youth,
  And delves the parallels in beauty’s brow,
  Feeds on the rarities of nature’s truth,
  And nothing stands but for his scythe to mow:
  And yet to times in hope my verse shall stand,
  Praising thy worth,despite his cruel hand.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六十首译文
  辜正坤 译
  若长波不断竞拍乱石之岸,
  人生时刻朝终点飞奔而前。
  后浪推前浪,今天接明天,
  奋发连续性,你争我也赶。
  看那初生于光海中的生命,
  渐次成束,直达辉煌顶端,
  有凶恶日食欲与争光斗艳,
  时间于是将馈赠自行捣烂。
  流年似剑会斩断青春纱幔,
  会在美人前额上刻下沟槽,
  吞掉自然天成的奇珍异宝,
  天下万物难躲过它的镰刀。
  但我诗章将逃过时间毒手,
  讴歌你美德,越千年不朽。
  试译
  如波浪拍打卵石涌向海岸,
  我们的光阴快速奔往终点;
  后浪推挤前浪,不断循环,
  艰难前行却又竞相追赶着。
  诞生于光明广阔的大海中,
  爬行着到壮年,达顶辉煌,
  残暴的日食渐渐吞噬光明,
  时光赋予一切又亲手摧毁。
  又如利刃将蓬勃青春砍断,
  在丽人眉宇之间掘出深槽,
  狂妄吞并浑然天成的瑰宝,
  一切生命难抵岁月的镰刀。
  时间流逝但我的诗歌犹存,
  赞颂你的品德不管其残酷。
  在这首诗歌中,莎士比亚使用隐喻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动态和静态,与此同时,又把无形的时间实体化:
  (1)第一段四句,诗人把时间比喻成“海浪”,海浪朝着铺满鹅卵石的沙滩奔赴而前,而诗歌中的“hasten”更帶有快速前进之意——浪花拍打海岸、人类追逐流逝的时间,属于动态描写,以此表达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正如后浪推前浪、永不停息一般;
  (2)第二段四句,诗人用“人类”和“太阳”去体现时间“crawl”意为爬行,指代人类从“出生”爬行着走向“成熟”,却又意味着衰退的开始;而“eclipse”意为日蚀,指代太阳在日食过程中被遮挡以致光明渐退。婴儿爬行、日蚀现象,属于动态描写;而“to maturity”为“成熟”的状态,属于静态描写。寓意时间赋予了生命,却又最终走向生命的消亡;
  (3)第三段四句,诗人用“transfix”、“delve”和“feed”三个动词,将无形的时间比喻成“一个具体的物品”或者“一个具体的人”,时间冷酷无情地夺走了人类的财富、青春、知识和美貌,时间吞噬一切难以永恒,但却只有时间流逝不变;体现时间对人类的生活所做出的破坏,以及诗人所感受到的悲伤与无奈。
  前三段四句,莎士比亚都描绘了时光一去不复返,但是最后一个对句,却峰回路转——诗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只有诗歌才能永垂不朽,与时间抗衡;因此,将友人所有的美德写进诗歌中,永远地流传下去。
  纵观莎士比亚的第十二首和第六十首十四行诗:“十二”与一天中的12小时吻合;“六十”与一小时中的60分钟吻合。时间具有不可视性和不可感性,所以诗人使用具体的意象来感受时间的流变——时间是神圣的,它赋予了人类生命,而时间又是残酷的,它创造了生命却又亲手毁灭了生命。与此同时,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在两首诗歌中埋下“柳暗花明”逆转结局的伏笔,对诗歌“生命短暂”、“美之倏然”以及“永恒”的三大主题形成了强大的烘托,使诗歌的主题一再得到强化,也使诗歌达到了逻辑推理的高潮。
  人生有始有终、有生有死,生命是短暂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时间对人类的侵蚀和破坏,诗人也展现出战胜时间的本能以及强烈欲望。只有进入循环的时间,人类美好的事物才会得到永恒——第十二首诗歌,“故万物难挡时间的镰刀,除非你谢世后留下了儿郎”,诗人提出用“生儿育女”的方法去对抗时间、延续友人的辉煌和美德;第六十首诗歌,“可是我的诗未来将屹立千古,歌颂你的美德,不管它多残酷”,诗人提出用“创造诗歌”的方式去延续友人的美貌和财富。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首和第六十首十四行诗中,在强调无情的时间的摧毁力和破坏力的基础上,歌颂友情、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诗歌的美的追求。与时间的抗衡,更流露出诗人极力地对超越时间之物的探索,来改变人类的生命隶属时间的被动地位,同时也加深我们队人文主义宇宙观的认识——如何战胜时间,获得永恒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唐霞.莎翁十四行诗拓扑学隐喻空间下的时间观[J].宜宾学院学报,2017,(8).
  [2]谢佳辉.从认知角度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六十首中时间主题的空间隐喻与实体隐喻[J].文学艺术,2013,(10):61-62.
  [3](英)威廉·莎士比亚著,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英对照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26,122.
  [4](英)莎士比亚著,梁宗岱译,刘志侠校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宗岱译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3,129.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是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美国、巴西是中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对大豆加征25%关税,中巴大豆贸易可能性加大。以2001-2017年UN Comtrade Datebase整理数据为基础,使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巴大豆贸易潜力。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巴西大豆大体递增;两国贸易与GDP、人均GDP等因素正相关,与汇率等负相关;双方大豆贸易潜力巨大;可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促进双边大豆
期刊
摘 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总会面临目标的设立。感受到的目标难易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主观感知决定的,而影响人们在不同时间段的主观感知的因素存在很多,其中,自我效能感就是其中的一种。用目标设置理论对压力和自我感知到的目标难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北京地区多家企业中的在职人员及高校中的大学生,共得到数据205个个体,结合回归研究进行分析,阐释了自我效能感对目标感知难度的负向影
期刊
摘 要:从校企实践教学合作模式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不仅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实现21世纪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完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校企实践教学合作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此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校企实践教学合作;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以2016年温州市17家典型木质家具企业为对象,分析全市木质家具行业污染特征,核算VOCs排放系数。结果表明,木质家具行业原辅材料中VOCs含量较高,VOCs废气未得到有效治理。全市木质家具行业万元产值VOCs总排放系数为15.33kg/万元,单位原辅材料VOCs总排放系数为0.38kg/kg原辅材料,涂装为主要污染工序。  关键词:木质家具行业;VOCs;排放特征;排放系数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武汉市六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其创业意向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就业难度、创业难度、行业壁垒、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的显著性,并对文科类高校与理工科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对比论证,据此提出差异化和整体化建议,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升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及针对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意向;高校对比;可行
期刊
摘 要:探讨究竟是什么动力激励员工培养较强的个人规范信念,从而自觉遵从防止互联网滥用的政策。基于PLS-SEM对276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进行假设验证。结果发现,感知到违反成本越多,相关重要他人的社会压力越大和组织承诺感越高的员工更容易激活个体规范信念,此举使他们更容易遵从组织制定的互联网使用政策。  关键词:互联网滥用;互联网使用政策遵从;规范激活理论;偏差行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福寿螺是一种全球性的入侵水生动物,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作为食物被引入中国广州,却因适应性强、生长繁殖速度快,在长江以南12个省份严重泛滥,四川省德阳市广福村也受到了入侵危害,并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为防止福寿螺继续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广福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应对。首先查明福寿螺的分布与发生危害的程度、发生趋势等
期刊
摘 要: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改显著特征之一,以学习方式转變为切入点提取新表征,整合新课改系列研究成果,进行措施改良与成果推广,以深化新课程改革。探析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混合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表征,剖析其作用为增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针对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精神获得与信息技术意识加深。  关键词:现代学习方式;表征;新课改;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各地政府和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我国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我国的创新创业人才稀缺,毕业生创业失败率很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本科教育改革的有力选择,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国内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特点,反思当前我国于创新相关方面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期刊
摘 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话题。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融合,能够实现我国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提高我国国企的竞争实力。因此,研究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及绩效分析等问题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物产中大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其“资产证券化+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的混改路径,并对其混改绩效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