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 遊走千古藝術長廊

来源 :中国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不但是絲綢之路的關鍵通道,而且還是石窟藝術、宗教藝術和中西文化的長廊。從一渡過黃河,一個個開鑿在岩壁上的精美石窟、 一間間莊嚴古樸的廟宇,便接二連三地出現在祁連山中。它們不僅是石窟藝術珍貴遺存,更是絲路文化的歷史豐碑。
  黃河古渡邊
  炳靈寺石窟
  大多數人口(知道炳靈寺是位於黃河上游的著名石窟,很少人知道它還是古絲綢之路隴西段的交通要道,是取道青海到達中亞西域通往西亞的必經之地,故有絲綢之路右南線「臨津古渡」之稱,也是南去吐蕃(今西藏)的重要通途。
  蘭州到劉家峽水庫75公里,我們既為觀覽炳靈寺石窟,又為尋找臨津古渡。炳靈寺位於甘肅臨夏永靖縣西南,石窟分別為上寺、洞溝、下寺三處,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分佈在大寺溝兩岸的紅沙岩上,洞窟層層疊疊,棧道曲折盤旋而上。
  前往炳靈寺石窟,唯有一條水路可行,經過浩渺的高原平湖,過姊妹峰才可到達。炳靈寺石窟,與黃河上游的丹霞石林以及劉家峽大壩水上遊項目已開通多年,景色很誘人,旅客卻難盡興。為何?若想去炳靈寺及黃河上游,必須乘坐水上遊艇(1小時)或遊船(3小時)方能抵達,而這些水上交通歸水電站自主管理,船坐滿客才開行。到達炳靈寺石窟,只給遊客1小時遊覽時間,想多駐留些時間或調換下班船返回,對不起,來時坐哪條船,回時仍得坐哪條船,過時不候。一個偌大的炳靈寺石窟,快步進石窟就需20分鐘,根本不及細看,就得往回飛奔,唉。
  經過協商,我們爭取了兩小時,即使跑馬觀5花還是超時了,惹得船老大不高興。說起這些不便,炳靈寺石窟的人員也很無奈,觀寺的遊客完全受制於這些遊船。自古炳靈一水路,20年前是這樣,現在仍是如此。
  炳靈寺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早稱為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明朝後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干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現存有窟寵183個,石雕造像694身,還有泥塑壁畫若干。
  在炳靈寺眾多的洞窟中,最有價值的是坐西面東的169號窟。窟內題記,是有明確紀年最早的,也是炳靈寺年代最早、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精華所在。位於唐代大佛的上方,可能由於距地面50多米,破壞者未能企及,窟內現留存佛寵24個。
  此後,炳靈寺石窟又歷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不斷開鑿、擴建。期間,吐蕃王朝政權也一度佔領此地,形成了僅次於敦煌的具有藏漢兩種風格的著名石窟寺。
  後來,歷代戰亂、文革浩劫破壞,回漢兩族紛爭,石窟毀壞嚴重。因宗教信仰不同,得勢者往往摧毀對方的宗教崇拜偶像。劉家峽水庫建成後,有些石窟只能長埋於水下。好在這一帶的水上風光著實不錯,兩岸丹峰排排,如萬笏聳立,若遇晴空夕照,定有奇景呈現。此時陰雨綿綿,船家又在催逼,好生無奈。
  上天堂尋古寺
  天堂寺
  深山藏古寺,在離天祝縣城一個多鐘頭車程的祁連山深處,有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比同在甘肅省但名氣響亮得多的夏河拉卜楞寺還要早建八百多年。這寺廟叫天堂寺。
  早就聽說天堂寺是祁連山大通河流域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天堂寺藏語意為寶塔灘吉祥興旺洲,漢語譯名「朝天堂」,與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隔大通河相望。漢代以前這一帶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駐牧地,漢唐後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為的多民族聚居地,大通河兩岸藏族、土族互有通婚。
  天堂寺位於天堂鎮北面,離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城華藏寺鎮約1小時車程,因境內有天堂寺和祝貢寺兩寺而得名。過去上「天堂之路」頗為艱難,從天祝縣城到天堂寺要翻越3座大山。如今,山洞打通,道路寬展,很輕鬆地就抵達了天堂鎮。原先大通河旁有:「天堂歡迎您!」的標語,令遊客心驚肉跳,太嚇人,後來換成了「天堂人民歡迎您」。
  與天堂寺的管家嘎桑多傑曾有一面之緣,上次造訪時,偶遇天堂寺活佛多識仁波切正與弟子對話,為其拍過照片。此次由他引領我們去大佛殿拍攝,一路廣開綠燈,並親自講解,細述天堂寺的興衰:60年代的一天,天堂老寺中供奉的一尊藥師佛前,圍滿了僧人,匍匐在地頂禮膜拜。原來,僧人們發現佛像在流淚!眾僧欲戚災難將至,大事不好。主持做了安撫:願與寺院共存亡者,留,想暫避風頭待來日興者,去。隨即,那場文化浩劫果然襲來……
  現在的宗喀巴大佛是後塑的,金身輝煌,莊嚴肅穆,安坐在大殿內,殿宇足有6層樓高。身穿絳紅色袈裟的嘎桑多傑站在經堂的天台上,望着寺院前新修的廣場和天堂鎮的新面貌,戚念變化太快,眼神裡透露出些許複雜的情愫。
  落雨了,豌豆大的雨滴砸在身上,雲層忽明忽暗,不時有道道霞光穿破雲霧,散落在天堂河谷中耕作的農民和祈願的甘、青兩省的藏傳佛教徒身上。
  黃河古渡邊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在武威市的東南面六十公里處的中路鄉燈山村,因為山峰巍峨道路崎嶇,形如懸梯,故稱天梯山。
  武威是河西走廊東邊的第一個重鎮,因漢朝霍去病西征大捷,設立武威郡,以彰顯漢朝的「武功軍威」而得名。天梯山石窟創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是高台縣駱駝城的第二任北涼王沮渠蒙遜修建的,是他把北涼王都城遷到了姑臧(今武威),又在這裡開鑿了天梯山石窟,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
  石窟中的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盪漾,儼然一幅山、水、佛集於一體的山野奇觀。當時,沮渠蒙遜稱河西王,設官署,修宮殿,同時召集涼州高僧曇曜及能工巧匠劈山開路,伐木毀林,於412年至439年之間開鑿天梯山石窟。
  據乾隆《武威縣誌》記載:「大佛寺,城東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貫樓九層,又名廣善寺」。石窟裡面有北魏、隋、唐時期的漢藏手寫經卷,唐初絹畫菩薩像,唐、五代、西夏(宋)、元、明、清各代塑像、壁畫、經卷等。此窟的開鑿,引起佛教界注目,使西域高僧接踵而至,他們在涼州講經說法,翻譯佛經,天梯山石窟一度與莫高窟齊名。   而後,在馳名中外的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開鑿方面,都有涼州僧人及工匠參與,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天梯山石窟也因而被稱為石窟之鼻祖。
  1927年武威大地震,對天梯山石窟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九層貫樓和大部分洞窟頃刻間震毀,許多塑像受到損失,但大佛坐像卻安然無恙。1959年,為修建黃羊水庫,遷移部分文物,部分洞窟被淹。現在看到的天梯山石窟,為上世紀末修復。
  見證西藏歸順
  白塔寺
  涼州白塔寺,又稱百塔寺,它是河西走廊重要的藏傳佛教寺院遺跡,早年的建築多已被毀,現在的白塔寺塔群是本世紀初新建的,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白塔村,距離市中心只有十幾公里。
  台塔寺
  始建於西夏的涼州白塔寺曾是甘肅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元代薩迦班智達在白塔寺駐寺5年,講經弘法,1251年在此圓寂,同他會談的蒙古汗國皇子闊端按照藏式佛塔形式,修建了一座高40多米高的靈骨塔,周圍環繞着99座小塔。
  那麼,誰是薩迦班智達呢?涼州會談又是怎麼回事?
  1229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台即汗位,將原屬西夏和甘、青部分藏區作為封地劃給了次子闊端。闊端雖未繼承過汗位,但他鎮守涼州(今武威),扼守咽喉,成為蒙古的西路軍統帥,號稱西涼王。為了統一西南邊疆,他派手下的大將多達那波領軍入藏,直至藏北熱振寺。
  多達那波欲尋精通教法的高僧前來蒙古領地傳播和發展佛教。得知後藏的薩迦派大師貢噶堅贊聲譽最高、學問最好,遂建議闊端迎請貢噶堅贊來涼州傳法,共商西藏歸順大計。
  貢噶堅贊自幼聰慧,學識淵博,懂梵文與各派教法,且聲名遠揚,衛藏百姓尊稱他為薩迦班智達(簡稱薩班),意為薩迦派的大學者。薩班在接到闊端派金字使者送來的邀請詔書後,審時度勢,權衡利害,毅然決定親往涼州去見蒙古皇子。
  1247年,闊端與薩迦班智達在涼州白塔寺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涼州會談」。會談後,結束了西藏長達400多年的混亂局面,成為元期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個行政區域,從此,元朝政府正式對西藏實行行政管轄,西藏正式納入中華版圖。
  西域高僧鳩摩弘法
  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位於武威城中心的北大街,是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初入內地弘法演教之處,已有一千六百年的歷史。
  鳩摩羅什是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在武威翻譯經卷17年,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寺內雄立的寶塔是為紀念鳩摩羅什而修建的,雖然屢次遭遇天災人禍,但羅什寺塔依舊屹立不倒,塔內供奉鳩摩羅什的舌舍利,俗稱「三寸不爛之舌」。
  盛唐時期,地處涼州鬧市區的羅什寺成為往返絲綢之路的西域使節、各國僧侶薈萃交流的地方。當年,唐僧也在涼州逗留月餘,不會不來羅什寺。
  幾經戰亂洗禮,尤其是1927年的大地震,涼州的寺院石窟無一倖免毀壞殆盡,惟羅什寺塔殘存半截。上世紀40年代在原址上重修了羅什寺塔,現在的寺院群是上世紀末開始修建的,成為研究五涼文化的珍貴遑存。
  天馬下凡留蹄印
  馬蹄寺石窟
  車子剛剛抵達馬蹄寺接待中心,美麗的格桑梅朵身著裕固族盛裝已在路旁等待,引領我們參觀馬蹄寺。馬蹄寺石窟,距張掖市六十五公里,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有北寺、南寺、千佛洞、金塔寺等景觀。以山青、水秀、峰奇、洞異見稱,堪稱「四絕」。
  馬蹄寺最早建於1,600多年前的晉代,由眾多石窟組成,懸崖間鑿有許多寵洞,是苦行僧修行的千佛洞,洞內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寵,規模龐大;金塔寺中的大型飛天雕刻,古樸稚雅;普光寺的33天石窟、藏佛殿、馬蹄殿、馬王殿、藥師佛殿等人文景觀。
  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這裡的一塊岩石上,踩下一隻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這塊蹄印石至今被保存在馬王殿內。古往今來,歷史上不少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在馬蹄寺都留下了許多蹤跡和詩章。西藏、青海等地藏族信眾,稱馬蹄寺為「卓瑪讓像」,即菩薩自然出現的地方。
  馬蹄寺右窟
  33天比喻人生3個階段
  由格桑引領登上33天石窟,33天寓意人生的3個階段:從你呱呱墜地出生,人就開始走上台階,雖有攀援但也輕鬆愉快。中途洞內略昏暗,雖然台階陡峭,但能平靜應對,象徵人到中年,努力有了回報,路徑掌控平穩。最後一段,洞內狹窄逼仄,攀爬吃力,只容一身通過,且石階險滑,稍有不慎可能失足,象徵晚年路程艱難,人生短暫更需奮力攀登。爬上33天的空中樓閣,方能達到人生最高境界,功德圓滿。
  馬蹄寺還有民族歌舞表演,而這些都不及以祁連山為背景的草灘上,出生於皇城草原的格桑梅朵為我們表演的裕固族舞蹈更為動人:蔚藍的天空,綠茵的草毯,舞姿婀娜的格桑,將裕固女的柔美多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又見敦煌
  莫高窟
  莫高窟文物被盜,一直是中國人的痛,王圓祿道士出賣文物更是被千夫所指。《又見敦煌》導演王潮歌以另類手法,訴說這段情節,突出了佛祖慈悲之心,令人好生感動。
  366年,有一位叫樂傅的和尚來到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干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世屢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莫高窟」 ,從東晉到清代的1,500多年間,在3華里長的鳴沙山石壁上,密密層層地開鑿了492個洞窟,彩塑2,499身,壁畫45,000平方米,斷崖上佈滿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成為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
  情景再現《又見敦煌》
  現在暢遊敦煌,還有一個項目不可錯過,那就是大型室內情景劇表演《又見敦煌》,是知名導演王潮歌繼《印象,劉三姐》等系列作品後又一力作。
  敦煌東郊,一大片半沉降式的綠頂建築,乍看不顯眼,近觀才發現這裡就是《又見敦煌》的演藝場。進了場,無人為你引領座位,手持貴賓券很茫然……   咦?劇場內沒有觀眾席,舞台卻在四周,觀眾自由流動觀看。有表演者在慷慨陳詞,在訴說敦煌的過去。不時,會有身旁的「觀眾」朗誦,木箱上坐着的人唱起民謠,曲調幽怨而酸楚,將觀眾的心揪回到悠遠的過去、動盪的年月。情景展現幾代敦煌文物工作者的艱辛付出,以及敦煌民眾在寶貴文物外流時的憂傷和自責自怨,營造出令人戚傷欲淚的氛圍。
  王國祿,就是那個被干夫所指的貪婪、卑鄙、出賣文物的無恥小人,被國人認定為見利忘義的王道士,第一次走上舞台開口說話:「天哪,我不過是一個卑微的小人物……菩薩啊,放過我吧!」王道士的意思是,他不過是偶然發現了藏經洞,售賣文物自保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後人何苦扣一個那麼高級別的罪名給他。
  「過來,孩子,讓我摸摸你的頭……」突然,崖壁上的菩薩說話了,那一刻令人好生感動。一直想知道,潮歌導演如何想到以這種方式處理已被定性的情節,一反過往,沒有激發仇恨。劇裡也沒有強烈譴責斯坦因、伯希和是文物盜賊(很多作品都如是說),以中性詞探險家稱之,還不經意的提示,流失海外的文物得到很好的保護(過去從未有過)。後來王潮歌在香港的講座上解釋:對文物外流正反意見都是死路,苦苦思量下,突然想到,用佛祖的慈悲心看待,豁然開朗……
  她還說自己也戚動,若自己戚動不了,怎能戚動觀眾。
  之後的演出套路也令觀眾耳目一新,將紛繁複雜且難懂的敦煌故事以獨特的藝術方式來呈現,一劇看懂敦煌的前世與今生。竊以為,去敦煌單單看這麼場演出都值得。
  莫高窟姊妹窟
  榆林窟
  榆林窟與敦煌莫高窟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兩者又稱為姊妹窟。榆林窟在瓜州縣城南七十公里處,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雨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又稱萬佛峽,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榆林窟沒有去莫高窟方便,需要先到瓜州(前稱安西縣),再轉道榆林窟,沒有專車只能租車或拼車了,且冬季工作人員下班很早,或遇風沙等惡劣天氣會關門謝客。
  從洞窟形式、表現內容和藝術風格看,榆林窟與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藝術系統的一個分支。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也進行過大規模的興建。現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3個,彩塑200多身、壁畫5干餘平方米。第6窟的彌勒佛高約25米,全身金箔敷就,燦然如新、金碧輝煌。
  西夏、元時期,榆林窟出現了最後的興盛局面。壁畫題材主要有經變畫、佛像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幾類。特別是在西夏第2、3窟的壁畫中的兩幅《唐僧取經圖》,比明代小說《西遊記》成書早約300餘年,堪稱曠世絕品。在人物畫中,出現了衣冠、相貌週異的黨項羌、回鶻、西夏和蒙古人的形象,強烈地反映出漢民族和西域少數民族在藝術傳統互相影響又相互碰撞的特色。
  稀世真品象牙佛
  清代,喇嘛吳根棟在榆林窟發現象牙佛一尊,後世代代相傳,由榆林窟最後一代住持獻交給政府。象牙佛正名為象牙造像,據說象牙佛世上有兩尊,由同一根象牙雕出,另一尊留存國外。造像時代待考,狀如手掌,高15.9厘米,上寬11.4厘米。造像分兩片扣合,內刻54個不同情節的佛傳圖,共刻279人,12輛車馬,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兩片合在一起外形是一騎象普賢,手捧寶塔,袒胸赤足,頭髮呈波紋狀;象背鞍俱全,裝飾美觀。整個造像刻藝高超,刀法細膩,形制上表現了印度犍陀羅藝術風格。據此推斷,可能是唐代僧人從印度攜帶回來,是一件在榆林窟歷經一千多年保存下來的稀世珍品。
  《西方浮土變》和《觀無量壽佛經變》所描繪的天國世界、亭臺樓閣,再現了唐代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幻化在飄渺虛無的佛國世界裡。這兩幅大型壁畫臨摹品,作為敦煌壁畫的代表作,現陳列於人民大會堂。
  粗豪但不粗糙
  吃在大西北
  大西北飲食習慣粗豪,但並不粗糙,大山內外始終讓舌尖上充滿着豐腴的味道,且極具地域特色。除了譽滿國內外的牛肉拉麵,還有西北特色的手抓羊肉,可以滿足遊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狂放需求。
  河西地道美食
  手抓
  在西北餐館門口,經常看到「手抓」、「宴席」樣的廣告,你可千萬別以為當地人赴宴還在用手抓!其實,手抓是清真店的招牌菜,指手抓羊肉,以手抓食而得名,是生活在大西北的藏、回、蒙、裕固、哈薩克、漢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吃法有3種:熱吃、冷吃、煎吃。河西走廊的羊肉味道鮮美,因為羊兒吃鹼性草,所以羊肉不膩不膻。
  牛肉拉麵
  牛肉拉麵,是蘭州的回族人始創,已有百年歷史,講究一清(湯)二白(蔥花)三紅(辣椒)四綠(香菜)五黃(拉麵),尤以牛羊肝和大棒骨的湯為招牌,為甘、青兩省民眾的招牌麵食,如今已風行全國。
  大盤雞
  大盤雞原是新疆菜,以土雞塊和土豆塊為主要用料,配以狀似皮帶的寬麵條同吃,雞肉爽滑麻辣,土豆軟糯甜潤,辣中有香,粗中帶細,而且經濟實惠,在祁連山地區和河西走廊很流行。
  三炮台
  三炮台又稱「蓋碗茶」,源於四川,又流傳於西北。由茶蓋、茶碗、茶托三部分組成,其寓意為:「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採用春尖茶,配以菊花、桂圓乾、葡萄乾、紅棗、冰糖為佐料,在祁連山一帶很流行,不論官家、庶民,須臾不可缺少。
  搟面皮
  實際叫擗麵筋,是甘肅省高台一帶的食品,將小麥粉揉、洗、擀、蒸、曬,沸水浸泡即可食用,佐以蔬菜肉片香美可口,過去絲路旅人常攜帶的主食,應該是西部最古老的速食麵。
  東鄉土豆片
  「東鄉」是西北一個少數民族。東鄉土豆片是以一個民族來命名的菜式。東鄉族生活在黃河邊的臨夏回族自治州,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基本飲食以小麥、土豆(洋芋、馬鈴薯)為主。東鄉土豆片流傳很廣,外皮稍脆,入口綿軟,有酸又有辣,有着少數民族特有的滋味兒。
  涼州三套車
  三套車由3種食物搭配食用:一碗涼州鍚麵、一盤臘肉和一杯冰糖紅棗茯茶。   過去西出陽關的旅人都要經過古涼州(今武威),過客匆忙,店家早有準備,將鍚好的條狀麵迅速拉抻落鍋,澆以臘肉、木耳、蘑菇等秘製滷湯。切一盤傳統臘肉,泡一壺紅棗茯茶,三套足矣,屬於早期絲綢之路營養速食。
  食肆好介紹
  吃在大西北
  蘭州阿西姬牛肉麵餐廳
  蘭州拉麵有名,有名到一下飛機就想吃,距離蘭州市區還有8公里,阿西婭清真餐廳就招手了,牛肉拉麵和羊羔肉是這裡的招牌,從3張桌子到干人餐廳,延續了一個牛肉麵的故事。
  阿西婭是女店主的經名,在蘭州有幾家分店,尤以機場路8公里這家最為蘭州人所樂道。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大砂坪(109國道8公里處)
  敦煌驢肉黃麵
  驢肉黃麵已成敦煌名小吃的代名詞。所謂黃麵,依然是小麥粉為主要原料,外加一些食用鹼讓麵色發黃,入口有勁道。
  敦煌的驢肉黃麵有兩家老字號,一是「達記醬驢肉黃麵館」,人氣爆滿,座無虛席。好在一盤帶滷汁的長麵味道不錯,只是那驢肉的價碼高了點,一盤肉切下來要¥99。
  地址:甘肅省敦煌市沙州鎮西域路中段天潤國際大酒店西側(近沙州大酒店)
  另一家叫「順張黃麵館」,各有千秋,飯後還有李廣杏奉送。牆面上貼滿了老闆與各路名人合影的圖片,少不了是香港的影視明星。
  地址:甘肅省敦煌市金山路濱河世紀家園1號樓(近金山賓館)
  山丹美食「炒撥拉」
  路過山丹,聽說當地的名小吃叫做「炒撥拉」。山丹縣旅遊局的小陳帶我們來到山丹縣城的一家夜市。炒撥拉是山丹地方特色名吃,根據山丹方言和炒製動作而得名。
  選了一家比較有名的「劉記炒撥拉店」,店內兩個炒鍋前坐滿了等待上座的食客。只見一中年婦女擂起袖子,正在利索地將切製好的羊肝、肺、肚、腸、心等羊雜配好佐料,用鼓風機吹旺爐火,將鑄鐵鏊子(一種微凹的平底鐵板鍋)燒燙,把蔥、薑、蒜苗等燴出香味兒來,然後將備好的各種羊雜滾油爆炒。撥拉來撥拉去,小屋內頓時香氣爆棚,顧客拿著手機,興趣盎然地等待觀賞最後一絕:只見老闆娘手握鍋鏟上下翻飛,等她把羊雜炒得油汪汪香噴噴之時,大吼一聲:「打開手機嘍」,猛然間向鐵板鍋上潑了一勺油,「轟」的一聲,火苗子竄起幾尺高,一團大火球罩在了鍋面上瞬間爆開。嚇得食客「哇呀」一聲,驚慌躲避,隨即香味也爆滿全屋。原來這才是最精彩的壓軸好戲「火爆撥拉」,可謂嗅覺、味覺、視覺都得到了一次享受,哈哈,五官同時得到滿足。
  然後,男男女女幾撥客人分別圍坐在鍋旁,直接大快朵頤,毫不顧忌吃相,誰都不用笑話誰,吃的滿嘴流油,辣的眼淚直流,一口啤酒一口肉,那叫一個「爽」!
  當然,要想吃到正宗放心的炒撥拉,最好找當地人介紹放心店,好食材價格不菲,以3人為例,吃一頓,也要在150多元左右吧,視食材而定。
  地址:甘肅省山丹縣農副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內
  张掖七彩小鎮絲路彩雲食府
  食府的老闆是位24歲的年輕姑娘夢婷,地道的河西飯菜,品質不錯有特色。夢婷在牆壁上掛滿了她拍的丹霞圖片,雖顯稚嫩卻有個性,手捧咱們的《中國旅遊》雜誌面露仰慕之情,哈哈。冬季遊人稀少, 食府短暫歇業,五月重開。
  地址:甘肅省臨澤縣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北入口七彩鎮匆匆那年客棧對面
其他文献
“高铁纵横大江南北,陆路出行说走就走。”  好几次陪家人到内地旅行,外公总会问:「高铁能到吗?」他说年纪愈大,愈希望出门时脚步踏实一些,我说能啊。今天的高铁纵横中国大江南北,对喜欢陆路出行的旅者来说,无疑是个佳音。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CRH)营运里数突破2.2万公里,逐步实行「四纵四横」的线路蓝图:东往中国沿海城市如厦门、宁波、上海、青岛等、西至乌鲁木齐、北往哈尔滨、南达香港(香港一广
期刊
南宋時期,中國政治經濟重心南移,推動東南地區快速發展。元代,泉州成為中國兩大對外貿易主港之一,與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廣泛而密切的往來。東至日本,南到南海諸國,西達波斯、阿拉伯、東非等地,進口商品以香料、藥物、珠寶為主,出口商品則以絲綢(刺桐錦)、瓷器(德化瓷)等日用品為大宗。到了明清以後,隨着下南洋謀生的民眾日多,產自泉州的茶葉(安溪茶)、香料(達埔香)成為在外謀生的泉州遊子慰藉鄉愁的唯一寄託。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组织平台化由于具有演化能力强、双边或多边网络效应大的优势,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海尔正在进行平台化转型实践,从当前情况看,其组织平台化的变革是积极且稳定的。通过对海尔平台化转型以及对小微雷神的创业支持研究发现:一方面,海尔在平台化过程中演化出多个多样化、个性化的小微群落,其中的小微雷神在发展壮大后,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孵化出新的小小微团队,这些小微群落满足众多缝隙市场需求,极大地
期刊
香港最美的风景在哪里?从来众说纷纭。然而,若說到最具代表性的美摄景观,肯定是维多利亚港。也许因为「司空见惯」,已不是你心中热门的摄影目标,但维多利亚港景色始终具有丰富的变化和无穷的魅力。  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美丽港湾城市,山海相映的维多利亚港成为其经典景观。海岸线曲折蜿蜒,陆上高厦如林夹峙。尤其是港湾南岸的香港岛,地势逶迤起伏,建筑群依太平山高低错落,姿态万千,然后由优美的山脊线完美收结。  维多
期刊
即日至3月4日  湖北省博物馆「万里茶道」八省联展  「万里茶道」是丝路外另一条贯通欧亚的商路,从前中国茶叶从武夷山运到俄罗斯圣彼得堡,促进文化交流。本次展览展出八个省份的茶具、茶广告、茶叶邮票等共600多件珍贵文物。  2月2日至3月初  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四川自贡是中国恐龙之乡,故灯会亦以此命名。本届以「锦绣中华,欢乐颂歌」为题,在彩灯公园内点亮约1 30组彩灯与园外主道的「恐龙灯饰群阵」,
期刊
月光下,高黎贡山漆黑如屏。  李贤坐在丙中洛一家小饭馆喝酒,唉声叹气,像一位壮志未酬的侠客。去年他从北京开越野车深入西藏墨脱,经然烏,南下察隅,沿怒江峡谷进云南,原本想去独龙江,却被大雪挡在了高黎贡山垭口。今年独龙江电网施工,外来车辆禁止驶入。而我呢,虽然获准进独龙江采访,却因轿车底盘太低而纠结,遇上李贤,他一口沥干杯中的白酒说:明天我开车,咱们进独龙江!  独龙江乡政府在孔当村,只有三条街,确切
期刊
蓦然回首,惊觉上次做河西走廊「主题故事」已是遥远的30年前。  那时候,对河西走廊还是一知半解,只是对穿过这里的古丝绸之路很向往,对河西四郡的历史很感兴趣,对敦煌更是着迷。还有,南面那座与河西走廊并行干里的大山好像很神秘,一定有很多故事在里头。  当时领我进山的是武威市一位年轻摄影师,我们走过山丹军马场,骑着不受我控制的马儿狂奔,差点儿没把我摔下来;童子坝河水流湍急,我们跳进河里帮着推驴车过河;最
期刊
編者按  香港是繁華的國際大都會,維多利亞港及兩岸城市風光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在繁華城市背後,香港有廣闊而美麗的郊野,佔了土地總面積的70%,全港約40%的土地劃為24個郊野公園。自1977年首批郊野公園成立,至今已40年。在世界上高度發展的城市中,很少有這樣大地域比例的郊野公園。  香港地質結構非常獨特,山、海交錯的地貌豐富多變,不但是大自然的搖籃,而且為我們帶來難忘的美景及各種有趣的戶外體驗
期刊
留有须根的帅男拿着结他,坐在路边一角,用不羁的声线哼唱Bob Dylan的民歌一一想像中的街头卖艺是如此浪漫。然而回到现实,在假日的旺角行人专用区,我们只看到一群浓妆艳抹的大妈放声高歌,喇叭发出巨响,两旁的店铺与居民无法忍受,有人报警,也有人架起隔音屏,无奈问题持续。究竟香港该留多少空间予街头卖艺者?又应该为他们设立怎样的界线呢?  卖艺矣!犯法乎?  在香港卖艺是否犯法?这是个基本问题,但假若你
期刊
遙遠的古代,人們能夠步行穿越北非,從大西洋到印度洋……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能夠步行穿越北非,從大西洋到印度洋,一路上總是行走在綠蔭之下。這種美景到了公元前五世紀就蕩然無存了,火紅的沙漠擋住了去路,乾熱的大風吹散了腳印,鋪天蓋地的蒼涼無法逾越。歷史之父希羅多德說:「我們大踏步走過風景秀美之地,而沙漠緊隨其後。」  在不太遙遠的古代,人們可以免費進入風景,從高山到泰山,從黃河到長江,所有的自然風光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