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铁佬”生涯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g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公社组建农械厂,抽调我任会计(仍是知青身份)。我离别生活了一年多的生产队,开始了我的“打铁佬”生涯。
  所谓“农械厂”只有一个厂长、一个会计、六个打铁师傅。实际上就是打铁作坊。唯一的机械是一台崭新的195柴油机。但是领导在会议上却吹得十分响亮:要把农械厂办成本公社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技术保障基地。
  位于云贵高原大山区的西林县马蚌公社,田大不超过两分、地斜超过45度甚至60度70度,应用农业机械谈何容易。
  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又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当时公社领导因地制宜的第一步措施是先用机械解决农户生活中繁重的家务劳动如舂米、弹棉花等。由于各生产队根本无电,柴油机便进入了农村,成为山区实现机械化的先行者。
  领导指着那台柴油机,交给我一个任务:尽快熟悉机器、掌握维修技术,为农村众多的柴油机用户提供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
  我在农械厂期间,学电焊、学车床、学钳工、学维修农机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后来我竟然能根据生产的需要自己画图,自己焊制鼓风机等,这不禁使我感概万分:少年时代上大学学机械的梦想竟然在广阔天地得到部分实现。我戏称自己是马蚌公社农业大学机械系的学生,还专修了两门“外文”——壮语和苗语。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与工人们打成一片。我虚心向他们学习打铁技术,很快掌握打铁的基本技术,经常充当一名正式生产工人,抡起八磅大锤一干就是一整天。他们都叫我“打铁佬”,我也为我这“打铁佬”的称号倍感自豪。
  但是,随着我在农械厂各方面技术的越来越高,农械厂的生产却每况愈下,最后到了靠贷款发生活费的地步。厂长跑了,主要的技术工人跑了,工厂欠了银行近5000元的贷款,濒于倒闭。公社工(业)交(通)助理被撤换。新的工交助理老玉经过几天的调查,然后对我说:按商量好的办法搞,工厂暂时由你负责。后来,我便“暂时”负责了两年多。
  我爬山越岭东奔西跑将已回到家的工人师傅一一请回厂,向他们宣布我的“施政纲要”:制定新的分配方案,拉开技术高低的差距,落实了生产任务、实行多劳多得;制定学习制度、奖惩制度等;其实这就是现在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招十分见效,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马上上来了,在短时间内,工厂就摆脱了靠贷款过日子的局面。
  为了扩大生产增加收入,我绞尽脑汁,增加生产品种如铸犁头,搞“三脚猫”(当地农家烧火架锅的铁架),甚至搞与农械厂无关的染布。记得,为了铸犁,制造铸铁炉所需的鼓风机,我曾跑到县农机厂,凭私人关系找插友苏林学电焊技术。为了让因驾驶员技术不过关而趴窝的中型拖拉机为生产服务,我经过苦练,很快成为全公社技术最好的拖拉机手。
  在我的苦心经营下,全厂上下一致,生产日渐红火,至1972年10月,农械厂基本还清欠银行的贷款。
  面对自己两年多努力的成果,当时我想,知青在广阔天地中真是大有作为的。可是,当我正沾沾自喜的时候,却迎来了当头一棒。
  1972年,广西开展“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马蚌公社革委会在贯彻精神检查工作时,将农械厂列为“尾巴”。年底,领导在公社三级干部会议上宣布:农械厂的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的……
  这个结果,在公社知青中掀起轩然大波,以当时任公社团委书记为首的知青负责人计划在知青中召开批判会,批判我这个“出身资产阶级而又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坏典型”。幸好,此计划上报公社党委时,当即被主管知青工作的副书记否定了。当时对知青实行保护的政策,使我幸免了在知青中当“会议中心”挨批判的灾难,公社方面“割尾巴”时也未为难我,而由工交助理负“领导责任”作检讨去了。农械厂的“尾巴”被割后,主要的技术工人又跑了。我也重新陷入惶惶不可终日、丝毫看不到前途的知青生涯中。
  40年过去,回忆起这段特殊的知青生涯,总觉得:尽管自己这三年最后的结局不尽人意,但当“打铁佬”的三年锻炼了自己的体魄、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绝处逢生的本领。这段难忘的经历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其他文献
“名将风流,南征北战功勋卓著;酷爱垂钓,期颐矍铄喜庆百岁。”3月17日,对于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来说是一个欢乐喜庆的日子,著名的开国中将,原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曾思玉迎来了百岁寿辰。这天老将军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身戎装,胸前挂满各种勋章。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受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委托发来贺电,祝福曾思玉老将军百岁生日;老将军工作过的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用不同的
期刊
著名中医学家、老年保健专家高辉远教授,在长期医疗保健工作中,总结出老年养生保健的“十六字诀”,即:四时有序、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运动有法。  四时有序  人们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变化,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中医认为,人体在四季中也有这种生、长、收、藏的规律。高教授认为,人们的生活起居和思想情绪都要求适应这种规律。一般说来,春回大地,气候转暖,阳气生发,万物发萌,此时气
期刊
很早以前就听集速汇网络技术总监刘冬杨说起,有这么一群人,闲暇时刻少则三五人,多则五六十人聚在一起,K歌、热舞、吟诗、写对,穿着时尚,打扮入时,乍一看还以为正是青春年少之人,接触之后才发现,这些人基本已退休或即将退休。如此的活力很难和这种年龄的人联系起来,当时听着好奇,以为是冬杨开玩笑,没想到真如他所说的那样,这些人所思所想比一些年轻人还要新潮。  他们如何聚在一起的呢?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都是一个单
期刊
母爱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一名平凡的母亲夏竞生身上创造了奇迹——7年前,因为一场车祸,26岁的儿子成了“植物人”,连丈夫在内的家人都表示放弃,唯独她坚持坚守;14个月后,儿子再次喊出“妈妈”。7年后的今天,儿子已能走能动,这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再次扬帆走向幸福。    一场车祸让欢乐戛然而止  7年前,夏竞生夫妻俩工作如意,唯一的儿子孙骥飞中专毕业后也是工作、爱情两得意。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
期刊
他像一名斗士,战斗在为老年人维权的第一线。  听老人诉说自己受骗经历时,他会用力拍打桌子;为老人讨公道时,他以理服人,偶尔也亮一亮天生的大嗓门。5年半来,作为安康通的助老服务员,他累计为数千位无助的老人维权。而这些老人上当受骗的内容涉及保健品推销、存款变保险、非法集资等多种类型。  他叫曹军,一个普通的名字,住在一幢普通的公房内,过着最普通的生活。但在受他帮助的数千位老人眼里,他却是最不普通的一个
期刊
家乡的路,是最熟悉不过了。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十分清楚。所有道路,无论是通衢大道,还是乡间小路,都了如指掌。  我生活在天津,自从退休以后,出行的线路,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去北戴河探亲,二是去北京访友。然而,这两个地方,自改革开放以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可谓之大。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就更为突出。从北戴河海滨,到北部的燕山脚下,不足百华里的距离,就横
期刊
2004年,8月14日,雅典,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王义夫,像个孩子般哭了起来,熟悉他的观众也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  这一幕,至今仍定格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当时44岁“高龄”的王义夫,凭借最后一枪的稳定发挥,战胜俄罗斯选手涅斯特鲁耶夫,时隔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  洛杉矶获铜,汉城失意,巴塞罗那夺金,亚特兰大悲情,悉尼饮恨,雅典再铸辉煌……连续6次参加奥运会,两个冠军、三个亚军、一个季军,王义
期刊
身边随手可得的食材也许就是一道不错的养生祛病的良方。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变废为宝的美食做法吧!  玉米须红糖茶  大家有所不知,玉米须是一味很不错的保健品,有很好的减肥瘦身效果。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  玉米须的利尿作用非常值得一提,如果谁家里有准妈妈的,是不是经常会觉得手腿脚肿胀呢,试试煮点玉米须汤
期刊
搬离旧居半年多,只回去看过两次。因为每次的相见,对我都是莫名的冲击,无法说清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愫:难舍,怀恋,心痛……  很多时候,所以放不下,总关乎一个“情”字。旧居是2005年建的,花了近7万元,我和爱人节衣缩食用了两年时间还债。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为旧居付出和失去的,实在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那年,拆掉老屋之后,孩子的爷爷奶奶暂住在有火炕的厢房里,我们一家三口住在扒掉一半的仓
期刊
我后来学文,回想起来和三位语文老师的影响有关。    第一位,孙贻芬老师  他是我的堂兄,我叫他二哥。记不清是1947年还是1948年了,我上初小,他从县城回村教了我们半年语文。他可能并不爱语文,因为他后来当了一辈子会计。他也可能不会上课,一堂课总是不到下课时间就上完了。空了堂怎么办?他就给学生讲《西游记》。这下可把我们乐坏了,迷住了,大家都盼着他来上课。  我这位二哥不知是教育观念新呢还是歪打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