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十八大精神 促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 :世纪桥·纪实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alzm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报告最能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就是改善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中: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一直是压在咱们国家、社会、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如何践行好十八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真正做到“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十八大;大学生;就业
  民生问题历来是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问题。一个国家、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高,解决得越好,民众的认可度就越高,社会就越稳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体现了党对就业工作的重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十八大代表、上海宝山区月浦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谭金凤说,“就业不仅是家事,是国事,更是改善民生的大事”[2],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原来我们关心的是就业数量,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百姓希望更好的就业状况和环境,这与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这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百姓的需求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更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什么是“更高质量就业”?回顾党十六大、十七大对就业问题提出的观点,我们对比起来可以明白“更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充分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并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应该控制在5%左右。”[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4]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等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合理就业的制度环境,拓宽了就业的空间。我们从这两个报告中都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就业问题的关注。而“更高质量就业”是继党的十六大“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就业理念之后提出的,这确实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那段朴实的话语还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研究认为,就业质量既包括稳定的职业、体面的收入、安全的工作、良好的福利、充分的社会保障、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及宏观方面合理的就业结构等。谭金凤认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简言之指就业更稳定、收入更高、工作更体面、就业与个人发展相契合。当然,劳动者通过就业应该获得的部分,还应包括劳动者通过就业向单位和社会提供的如专业化知识与技能、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以及职业产出等。不同的主体关注的维度不尽相同,从个人来说,更在意是否有一份感觉“体面的职业”;对高校来说,关注的是人职匹配与就业分布;对国家和社会来说,看重的是宏观的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的贡献。
  二、如何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
  基于以上对“更高质量就业”的解读,因此,推动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但需要党的执政理念的落实,更是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协调配合、整体推进。
  (一)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促进就业的功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将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了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
  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就业质量。高校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重任。关注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是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按照“因需设岗,因岗定酬,按岗择人”的原则,确定岗位所需人才标准,而不能盲目追求人才的“高配”,造成双方的不适。同时,应该满足劳动者多方面的培训提升需求,为人员内部流动和外部交流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劳动者“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每一位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面对就业的压力,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具备足够的就业竞争力,如扎实的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事业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具备充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就业。
  三、遵义师范学院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具体措施
  为贯彻十八大报告关于“高质量就业的精神”, 我们对就业工作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这个层面,更应该站在事业发展和人生幸福高度,帮助学生就业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遵义师范学院一直以“为毕业生找到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为目标,秉承“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就业工作理念,走“一坚持、二服务、三到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之路,坚持并优化以下做法:   (一)充分利用“六个载体”,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利用校园网络载体,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三是利用社会实践载体,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对用人单位的认识;四是利用学生就业创业社团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社团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利用主题报告会、座谈会载体,作好毕业生服务西部、扎根山乡的思想动员工作;六是利用“优秀校友风采”展示载体,对毕业生起到激励和引领作用。
  (二)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就业工作规范开展
  继续遵照落实《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以此完善院部就业工作机制,提升遵义师范学院就业工作水平,扎实推进就业工作规范开展。
  (三)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确保毕业生有效就业
  目前遵义师范学院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和本省、市的人才交流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浙江义乌、广东东莞、江苏镇江、福建福州和重庆等地建有就业实习、见习基地,通过联合培养、定单式培养等有效渠道,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以后将继续做好就业平台的搭建,确保学生有效就业。
  (四)全面培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遵义师范学院已与汇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为应届毕业生免费进行SYB、低压电工、计算机操作员、焊工工业、计数机文字录入员等培训,学校还广泛宣传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的优惠政策,并出台规定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每人给予不少于4 000元的资金支助。现与红花岗区就业局联系,2013年他们将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含就业能力培训)400人,发放创业奖励补贴120万元,扶持创业人数200人,带动就业人数600人。遵义师范学院将继续开展教育培训、模拟训练、创业实践等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五)积极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工作
  用人单位的招聘、培养和流动等用人机制对人才培养与发展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遵义师范学院注重建立人才培养监测反馈机制和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的协同创新工作。一方面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工作,及时了解用人单位评价,随时掌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另一方面做好与社会的信息对接工作,了解人才需求的规格,知晓人才需要的结构和数量。遵义师范学院将继续发放《遵义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调查表,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工作的情况。
  民生是国之根本,民富才能国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四大使命,要实现毕业生百分之百为社会所接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就业市场的欢迎指数与信任度。因此,遵义师范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注重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注重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主动提升教师服务学生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热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潜能,为就业竞争打下基础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十八大报告绘制了一幅蓝图,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也会越来越幸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2]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高质量就业[EB/OL].上 海新闻网http://sh.eastday.com.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R].2003-11-14.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责任编辑:胡 悦]
其他文献
摘要: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著名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的作品,讲述了年轻银行家安迪蒙冤入狱20年后成功逃脱监狱的故事,它揭示了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混乱,抨击了美国社会,尤其是司法的黑暗。小说的主题是“希望”。是“希望”救赎了“自由”。小说给予人们的深刻启示是:在挫折、艰难和失败面前,不要消沉、弃守和偃旗息鼓,而是要奋进、坚持和励精图治。  关键词:希望;坚持;救赎;自由  美国作家史蒂芬·金
期刊
摘要:村务治理组织是我国实现基层民主的基础与平台。在对我国B村村务治理组织的深入调研中,笔者发现村务治理组织存在村党组织弱化,村委会缺位、失位、错位,村务监督委员会流于形式,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村党组织,村自治组织及两者组织结构关系的角度,探讨村务治理组织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村务治理;村党组织;村自治组织;基层民主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新时期,经济繁荣与经济增长仍然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这是黑龙江省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产业机构的深入分析,寻找经济增长动力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所在。黑龙江省应该坚持产业优势原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技术创新原则,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中国梦;产业贡献率  新时期,“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全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经济繁荣
期刊
摘要:《共和国外交风云中的邓小平》(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以文学纪实的笔法,立足于客观史实,尽可能地将对人物形象地塑造置入历史现场,视角独特、笔法客观、图文并茂。  关键词:邓小平;外交思想;笔法  邓小平作为有着划时代影响的伟人,影响着现代中国的经济运行轨迹,他为中国当下经济文化所勾画的美好蓝图彰显出英雄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97年,邓小平仙逝。在
期刊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既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迅速网络化的传播格局中,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并加强高校主要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新时期的思政课教师做些思考和改进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由于价值观念蜕变、舆论导向偏颇、自我修养失缺等原因,部分国人的幸福观发生扭曲,表现为极端物质化、极端权力化和极端个人化。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础,实现中国梦应该从多方面考量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幸福;幸福感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民幸福上,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而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的幸
期刊
摘要: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道德的约束作用,在“利己”的同时,要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才能保证市场合理有序地运行。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学会合作很重要,合作才能双赢。  关键词:“利己”;“利他”;市场;道德;合作;“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在《国富
期刊
摘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不仅事关本地区本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社会整体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需要充分重视并发掘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对社会秩序有重大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社会资本的构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政府信用是社会信任系统的关键组成,而干部队伍建设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根本。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社会稳定
期刊
摘要: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
期刊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政治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萧功秦认为这种变化会很大,但并不会是一场革命。现代化和最终的民主化的实现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必须依靠政府主导。全书为梳理转型提供了一种框架,历史的视觉看千年的变革,很有穿透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要成功转型,就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对接下来的改革变迁过程及时导控,这种可控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