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画家夫妇每天作画10小时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新网廊坊8月7日电 (宋敏涛 白瑗瑗 王琳琳)田立忠55岁,是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东张务村的一位普通的农民,因为从小爱好绘画,1983年,高中毕业后,来到市群艺馆学习绘画。在培训班上,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王凤侠。从此,兩个人夫唱妇随,开启了幸福的绘画之路。
  初见田立忠,个头不高,身材瘦削,言语朴实,不太健谈,为人低调随和。走进田立忠的画室,屋里陈列着许多俩口子的作品,画板还摆放着未完成的作品。色彩艳丽的牡丹花,栩栩如生的老虎,惟妙惟肖,让人很难相信,这些精彩的画作出自农民之手。“起初我俩都以画工笔花鸟画为主,后来我专攻画虎。”田立忠介绍。
  如今,经过夫妻二人多年的不断学习和探索,在周边小有名气,多幅作品被国外友人及各大企业收藏。
  从小有绘画天赋因家庭负担弃学务农
  田立忠从小就爱绘画,小学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绘画天赋。“那时候看到什么画什么,身边的花花草草、小猫小狗都被我画遍了。”田立忠说,那时候穷,哪有什么彩笔,唯一的绘画工具就是笔头,虽然是一张张素描,但也展现了我的绘画天赋。“美术老师直夸我:‘真是画什么像什么’。”
  田立忠一直想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中国有名的美院,实现理想和目标。
  1980年,高中毕业的田立忠来到廊坊市群艺馆进行系统的绘画学习,师从雷金池和刘福柱。也是在群艺馆学习期间,田立忠结识了现任妻子王凤侠。王凤侠来自廊坊杨税务大麻村,因为爱好绘画,高中毕业后也来这里学习。“跟老师学习的这两年,我的绘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田立忠在这里学习两年后,因为家庭负担重,没有再继续考美术院校,而是回到老家务农。
  夫唱妇随志同道合一起搞创作
  学成归来的田立忠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一边种田,一边作画。期间为了谋生,还为北京一家民间艺术品公司画过十年风筝。“半成品的风筝送来时都是白色的,我们在上面画上蝴蝶、老鹰等飞禽,风筝在画笔的渲染下变得多姿多彩。”
  2000年初,受河南王公庄画虎村的影响,田立忠决定尝试画虎。他买来“中国虎王”冯大中的作品集反复欣赏、研究和学习。
  “只有在生宣纸上画出来的虎才生动,活灵活现,但对技法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画错一笔,整张画就废了。”田立忠不断练习,常常一只虎的眼睛就要练习几百遍。从老虎的外形到神态,田立忠细细琢磨、反复推敲,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田立忠画的老虎栩栩如生,画作水平也受到了业界同行的肯定和赞扬。
  当起专职画家用心作好每幅画
  近年来,田立忠夫妇以绘画为主,每天作画10个小时以上。因为画的好,通过朋友介绍,不少作品被企业和爱好者收藏。“去年夏天,市里的一位企业家买走了我的两幅虎作,一共卖了1万多块钱。”田立忠说,一旦与绘画结缘,就停不下来,现在最大的追求就是用心作好每幅画,因为每一幅画、每一笔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在廊坊九天休闲谷的“古燕画苑”里,陈列着廊坊一些书画界名家的作品,其中不乏田立忠的画作。因此,田立忠也经常接到一些绘画爱好者的电话,表达出想向他学习绘画的意愿。“想学绘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田立忠说,工笔画很费功夫,他曾经为了画一张《十九老虎图》,耗费了半年的时间。
其他文献
德: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像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起来!  我昂首而行,黑暗中没有人能看见我的笑容。白色的芦荻在夜色中点染着凉意。  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档地俯下头来。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我忽然感到一种幸
期刊
1973年10月16日,对于德克萨斯州17岁男孩约翰·拉姆洛克来说,是无比阴霾的一天——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他与队友发生了激烈地碰撞,摔倒后致使脊髓神经受到严重的重创,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并且全身的供血系统都遭到破坏,一抬头就会休克。  “他余生坐在轮椅上生活的希望都没有,”医生对约翰的父母说道,“你们还是放弃吧,照顾像他这样病人的家庭,最后95%都会破碎。”  但母亲安娜决定把约翰带回家里——达拉斯
期刊
儿子就要跨过鸭绿江,回到自己身边。政府早早地打来了电话,“您儿子的身上有一封信,是写给您的。”所以,自己是幸运的,儿子是幸运的,数百具尸体中,没有几个还能辨认出家庭出身。  当国歌奏响,解放军抬着一排用国旗裹着的尸体进入国土,他突然泪如雨下,多少年过去,他觉得非常惭愧,当一名记者询问时,他摆摆手,认不出来了,真的认不出来了。  认不出来是可以理解的,尸体早就成了一堆白骨,再说,半个世纪过去了,即便
期刊
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怠慢,以至完全走不动。  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只有片面的真理。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不站就须得慢,有时延误事机;而偶尔站站却不至于慢,站后再
期刊
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自己的寻书故事:走30里地,去向另一位知青借《浮士德》,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  在资源匮乏的年代,开国元勋也都有找书借书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寻书的故事。  “几十里山路,换来棠佳阁的藏书,真是太值了”  毛泽东年幼时酷爱读书,14岁的时候,他已经把家乡韶山能借到的书都读过了。一天,毛泽东正在地里干活,有个过路
期刊
我生在英国,出生时有着完美的听力。1990年我5岁,跟着父母移民到了美国。之后不久,每三个月左右我的耳部就感染一次。那时候我们没有医疗保险,在我第三次耳部感染时,父母再也付不起医药费,我的右耳全聋了,左耳听力也只剩下了50%。再后来,我的左耳仅剩的一半听力又下降到了20%,直到现在。医生曾经说我长大后左耳也会全聋,所以就此来说,我已经够幸运了。  在我小时候,家里经常放一些音乐。我喜欢听重金属乐队
期刊
一  她今年25岁。家在农村,高中住宿,3年里的每个冬天穿的都是同一件淡黄色棉衣。学习很刻苦,高考成绩不错,去了一所一本院校学习意大利语。毕业后成为同学圈子里最早结婚的人,在美国工作,定居,丈夫是剑桥博士,现已定居美国。偶尔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她发个“今天在英国某个小镇上吃到了Miss某某做的蓝莓小饼干真开心呀!”之类的状态。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大学毕业那年去她学校玩,她请我吃饭时对我说过的那一番话—
期刊
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才抱琴弹奏,在旁边的樵夫钟子期就能听出琴声所表达的内容。而同时期的公明仪则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尽管他的琴弹得非常好,才开始弹时,还能引来无数的鸟儿和蝴蝶倾听,后来他对老水牛弹奏时,老水牛就不听,而且还愤怒地走开了。  难怪古人说:相逢侠客需出剑,不遇知音莫弹曲。  社会的百工之人,虽然每一个人都具备一个大脑,但由于从小受的教育、生活环境不同,对社会的认识也是三六
期刊
他是重庆高校APP开发者联盟理事长、重庆大学云计算协会会长,手中经营着一家IT公司,月入百万。他银边的半框眼镜、浅色的条纹衬衫、清爽利落的短发,斯文而内敛,俨然是一名还在象牙塔修行的学子。事实上,他就是一名学生,他是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在读研究生李力!  2014年4月26日,全国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各路“大咖”齐聚山城。与会嘉宾名册中,一张年轻的面孔分外引人注目
期刊
桌下的白瓷花盆闲置一冬。一楼好心的大婶给我剪下一枝翠绿,并告诉我说:它叫“金枝玉叶”。不开花,四季常绿。在楼下的花池铲半盆浮土,用食指摁一个小窝插入。浇水时,心里直犯嘀咕:那里有金色的枝碧玉般的叶?和番薯一样的铁锈色叶柄,看不到筋脉,只不过是一种憨厚、朴实、平凡的植物。却起了一个如此响亮、娇滴滴的名字。无根无底地插进去,能不能活,还是一回事。  没有料到,它长势喜人。过了夏天,它的枝条竟如章鱼的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