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印诞生记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h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6月15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了。筹备会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的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为李维汉,副秘书长为余心清、齐燕铭等。
  在筹备会为筹建新中国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刻治中央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印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印是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时,周恩来委托陈叔通邀请治印名家参与中央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治印事宜。但因陈叔通工作繁忙,齐燕铭便为治印的筹划花费了更多的精力。齐燕铭邀请了国内治印名家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和魏长青等共同探讨。因其他三人治铜印的名声不如张樾丞,有的不善铸铜印,最终在中央人民政府印(以下简称国印)的设计镌刻中,张樾丞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1949年8月19日下午,由余心清主持,“政府印铸问题座谈会”在北京饭店113号房举行,张樾丞、张少丞(张樾丞长子)等14人出席。会议修正通过了黄澍铭所拟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印铸局组织条例”草案初稿。
  此后一段时间,因在国名问题上略有讨论,直到1949年9月27日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确定后,国印印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才被正式确定。然而此后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所属机构尚在组建之中,机构名称尚待正式确定,政府印铸印文的确定也随之推迟。
  1949年10月27日凌晨1时,齐燕铭将镌铸中央人民政府暨所属各机构印信报告附设计说明上报,并预计中国人民印刷厂月底可完成刊铸工作。同日早上周恩来和毛泽东批示后,首批印信即交付刊铸。
  据考证,国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在31日上午9时即镌刻完成并上交启用。当时在字文排列上要求对称,国印字文中加入“之”字,为的是使15个字能够整齐、美观地框在正方形印面内。在具体制作方法上,国印使用的铜料比其他政府印信的密度大、黏度大、兑铵多,质地较硬。国印的柄与印体是分别制作旋接上的,铜色柔和,制作精细,印体厚2.5厘米、柄长10.9厘米,印柄中间略凹进,整体造型庄重而有气势。
  这枚国印,比政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印在铸造工艺、铜料成分组成、背款刻字形式、交付使用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据张幼丞回忆,国印是在北京琉璃厂一家专门加工铜章的小厂现浇铸的。在镌刻刀法上,国印的刀口有倾斜,是尖錾挑的。背款刻有印文和启用时间、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号”,字口清晰、纤秀。
  中央档案馆中收藏的关于颁发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铜质印信壹颗的“中央人民政府令”(10月31日9时签发),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钤有国印的文件。而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递交的国书未及钤有国印,是10月20日由毛泽东主席签署、周恩来外长副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命书”和“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发文稿”等数十件文物,也都钤有开国大印。外交部珍藏的1950年我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飙呈递给瑞典国王的国书上,除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签署外,也钤有国印。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为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和下属行政机关几十枚印信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全部上缴给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1959年5月,国务院秘书厅将这批珍贵的政府印信拨交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其中包括这枚珍贵的开国第一大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摘自2019年5月15日《党史信息报》 )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初深秋的一天,我们来到位于北京西郊红山口的我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在一幢清幽院子里的一株火红的枫树下,站立着一位鹤发童颜的将军,他就是当时刚卸下国防大学党委纪委书记职务、曾经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的周家鼎中将。  我们随着周家鼎进入客厅,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淡雅、朴实、庄重。短暂的交谈,让我们感受到周家鼎的平易近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谦和的老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因代周
期刊
南京市的雨花台,古称玛瑙岗和聚宝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冈。然而,从1927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的刑场,约有10万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在这里被杀害,其中有姓名可考的革命烈士仅有1519位。  1933年7月5日,年仅28岁的女共产党员——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黄励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令人怆然泪下的青春之歌。  铸造信仰的留苏岁月  黄励1905年3
期刊
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了33位(后增至36位)中国革命军事家,彭德怀、段德昌名列其中。彭德怀是湖南湘潭人,段德昌是湖南南县人。20世纪20年代,两个素昧平生的湖南同乡相逢在北伐军中,交往前后不过一年多时间,但结下了深厚情谊。段德昌是彭德怀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老师,是彭德怀的革命引路人和入党介绍人,对彭德怀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矢志不渝地走革命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彭德怀一直庆幸自己在
期刊
1965年4月,毛泽东在与外宾会谈讲到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把自己一生用兵打仗的韬略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生动概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指灵活机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则是指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其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我军战略战术的精髓,深刻揭示了战争内在规律,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几句话看起来虽然简单,却是积多年战
期刊
征程趣事多  朱世卿,1911年6月7日出生在安徽金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4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冬天,朱世卿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十师三十团一路辗转拼杀,来到了位于川陕边界的通江县。从鄂豫皖苏区入川陕以来,部队沿途奔波浴血奋战,加之供给严重不足,战士们个个饥饿难耐衣不遮体。当地老百姓看见这些红军队伍,都觉得很奇怪,看着他们虽像“叫花子”,却又人人扛着一条枪。说是像部队,又个个衣衫褴褛夜
期刊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吴大可,革命烈士,又名吴建业,1913年12月15日生于江西九江市瑞昌县桂林乡大塘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吴霖(1880-1971)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起义。1913年回到家乡,先后在九江通泮小学、县商会、市政府任职。大革命时期,吴霖还曾帮助方志敏脱险。当时方志敏途经九江去武汉,突遇紧急情况,面临被捕危险。吴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里送他上船离开九江,并作“风送孤帆心共远”的诗
期刊
在鄂西利川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偏僻的土家村寨——青岩。在离青岩不远的沙溪寨头上伫立着一堵突兀的大青石,石头上平平展展的,上边刻着两个脚印。这双脚印记载着一个动人的神奇故事。  青岩坡,青岩洞,  爬上青岩望鹤峰,  不求天,不求神,  只求红军和贺龙。  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流传于青岩一带的一支民谣。  1933年冬,贺龙率红三军从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根据地来到了青岩,打土豪,分浮财给穷苦百姓,一时
期刊
最亲爱的惠呵,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为了你的寂寞,为了你的思念,千里外的我,暂时停了救国的工作,越津浦跨淮南,到达别离一载的故乡来。  二月来的团聚欢谈,畅言国事,解释问题,你的政治水准提高了,民族意识加强了,革命阵营中,增加一位健将了。  畸形发展的中国
期刊
双亲大人膝下:  在这里大概有一个相当的时间住吧!最近的工作情形,是分着两个方向进行,就是军队和民运。这当然是军队的工作要紧,但是民运方面虽然在军事上看起来比较是占次重的地位,而在这军民合作集中一切力量,来应付这第二期抗战对敌的反攻,以期达到抗战胜利,达到成功的目的。所以因这许多的重要焦点,我们这批政治工作同志,每天按时分布在各部队授课外,余下的时间,就是进行乡村的民运宣传工作,使当地的民众能达到
期刊
“贺敬之”这个名字,与歌曲歌词《翻身道情》《南泥湾》,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等名作紧密相连,与歌剧剧本《白毛女》更是密不可分。而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也必定知道,剧作家、诗人贺敬之的创作虽然说不上浩繁,但他的每一件作品发表出来都有相当的份量。  贺敬之的文学创作善于从历史的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文骨,写诗则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以政治为纲,吹响时代的号角。他似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