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岂止于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起童年阅读的书目,脑中挥之不去的就是一本粉色封面的《唐诗三百首》。它伴随着我成长,影响我至今。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讲熟悉但也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很常见,或许每个家庭的书柜里都有它的存在。为什么说它又陌生呢?因为绝大多数人只是将其束之高阁,没有完整地品读过。
  在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中,我清晰地记得爸爸将《唐诗三百首》送给我的时候说:“这是爸爸的智力投资,可不要浪费哟!”当时我只觉得这是很普通的一句叮嘱,现在回想起来,爸爸的投资为我打开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小时候的我,并没有切实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仅觉得能在人前朗诵,那便是无上的荣耀,更多的是为比同龄人多背几首诗词而沾沾自喜。但在一遍遍朗诵间,我的思绪飞扬,自由地徜徉于诗情画意间。
  刚刚上小学的我,写完家庭作业之后,在昏黄的灯光下,摇头晃脑地读着这些古诗,想象着自己就是诗人,正在进行着伟大的创造工程——作诗。读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恋恋不忘,“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后,每当拿起陶瓷茶杯,总假装饮酒般一口一口抿着,只可惜没有小伙伴相陪,没机会大挥衣袖说出“能饮一杯无”的壮语。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艺术手法,其中一种是衬托。其他同学总感觉特别抽象,不能恰当地理解。我却对其心领神会,因为小时候背诵的唐诗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句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表现得正是以声衬静的艺术效果。通过蝉噪和鸟鸣来衬托山林的幽静,诗中的画面展现在我的脑海,这样一联想就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像这样诵读得多了,自然就能化为己用,让我的表达文采斐然,更拓展了认知。
  記得高中有一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文章主要围绕“荷”这个意象展开,描摹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文章提及一首关于“莲”的诗,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初读时,并不理解这其中“莲”的涵义。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过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浮现过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似乎都与此处的表达不同。老师就让我们回忆一些跟采莲有关的诗句,提及唐朝王勃的《采莲曲》,“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这才知道,“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不少写“莲”的诗句,表达爱怜之意,相思之情。这还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由此可见,古诗中有许多重要的意象,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
  更深的认识到儿时阅读唐诗的益处,是自己做母亲后。在女儿一岁半左右时,我每天给她朗诵唐诗,从最简单的五言绝句开始,比如《鹅》《锄禾》等。起初只想让她混个耳熟,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她能断断续续地念出其中的某些句子,缀词成句的能力大大提高。更让我意外的是,她居然“学以致用”。一天,她看到荷塘里几只白色的鹅,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便脱口而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顿时惊呆了在场的人。因为当时她才一岁九个月左右,许多孩子词语还说不利索,她居然能应情应景地完成这么长的句子。或许在我自己的童年,也不知不觉间因读诗给父母带来许多意外和惊喜。
  仔细想来,或许是因为诗句本身有韵律,读来容易上口,同时,耳濡目染的熏陶,不容小觑。听人朗诵都能产生如此影响,更何况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之后呢?以后我又陆续读了很多诗。偶遇满园绿树红花,我会感受到“春色满园关不住”“桃花一簇开无主”的生动;看到满塘荷花我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色泽艳丽,直逼人眼;脚踩满地落叶我会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懂得“落木”比落叶的妙处;清早起来看见白茫茫一片雪景,了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当然,读唐诗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比如通过诗歌了解作者的诗风,或者通过诗人和诗歌来窥视当时的历史等等。只要你用心去读,去品,去悟,自然受益终身。
  (作者系湖北省恩施高中语文老师)
  见习编辑 陈悦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有的人酷爱书法,享受笔墨游走的乐趣;有的人喜好旅游,感受自然天地的神奇。说到我的爱好,就是三个字——书呆子。这是妈妈给我起的外号,我觉得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就是一个小书迷,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  在学校,我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在家里,书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小妈妈就告诉我,书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读书很有趣,畅游在阅读的世
期刊
星期天的晚上,我在离家不远的森林公园散步。抬头看,一轮新月挂在西南方向的天空,鱼鳞云薄薄的一层,轻盈洁白。树木在月光和路灯的映照下发出柔和的光,鸟儿大都回了巢,树林里有细碎的虫鸣。  這样的天气,令人轻松惬意。走在回来的宽阔的林荫道上,我发现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圆圆的脑袋,黑黑的大眼睛,扎着两只细细的小麻花辫,穿着小碎花连衣裙,活泼又乖巧,惹人喜爱。  一家三口应该是晚饭后出来散步的。
期刊
秋高氣爽,金桂飘香,是出游的好时机。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去了六合一日游。莫愁小记者张可可  这次游玩,总共去了三个景点,每个景点都各有特色,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首先,我们来到了钱仓葵园。在一片广阔的田地里,种满了向日葵,金灿灿一片,场面十分壮观。一阵微风吹来,一朵朵向日葵弯下了腰,好像在向我们鞠躬。我挑出一株最大最美的向日葵,和它亲密合照,我要像向日葵一样,迎着阳光,绽放最美丽的自己。  接着,我
期刊
转眼间,女儿已快3岁,每次出去玩,她已经从自顾自地玩耍开始转向期待和同伴们一起玩耍。  每天下午在小区带女儿玩耍的时候,我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情景:两三岁的小孩子都喜欢跟在四五岁的大孩子后面追着跑,哪怕大孩子们谈论的游戏规则他们不太懂,哪怕大孩子们并不在意他们。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另一个现象,大孩子们一般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友好型。他们会很乐意带小孩子一起玩,小孩子跌倒了,他们会停下来扶一把。
期刊
1  周末我带溜溜在公园玩,看到滑梯旁这样一幕——  “你要排队,别挤小弟弟!”一个气急败坏的奶奶对3岁的孙女喊。小姑娘急得直跺脚,站在滑梯上用脚向正在爬台阶的小男孩示威。“啪”一声,小姑娘被奶奶打了一下。这时爷爷也过来冲小姑娘说:“你到底还玩不玩?让着弟弟点!”被如此对待后,小姑娘更加怨愤,气呼呼把小男孩的手推开,不让他摸滑梯。  这样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只要孩子们一起玩一定会碰到关于秩序、
期刊
一日,我在早餐店买早餐。一位妈妈带着4岁左右漂亮的男孩走进早餐店。  妈妈:想吃什么?  儿子:想喝牛奶。  妈妈:牛奶不能选,想吃什么?  儿子:想吃红糖馒头。(声音小了)  妈妈:红糖馒头不行,白馒头可以吗?  儿子咬住下嘴唇,看看妈妈,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妈妈看着手机有些不耐烦,右手从手机挪开打了孩子的胳膊,力度不重,她在催促孩子快点回答,很着急的样子  妈妈:快啊,吃什么?  儿子:嗯嗯
期刊
从苏北乡村到江南小城,从四步作文法到生态教育,从普通教师到区域教育科研引领者,从教38年,蔡明始终行走在教改这条充满激情和理想的路上。因为他想“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幸福的自己,让每个生命都有最美好的生长”。  蔡明的微信头像是一个圆形图案,它是生态教育的标识,由甲骨文“生”字和变形的“八卦图”组合而成。  甲骨文“生”字的形状很像新芽破土而出,它代表着万事万物的生命、生长;绿色小圆代表地球;外层大圆
期刊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快点!”似乎一个“快点”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着急。大人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孩子吃饭吃得慢,于是拿起勺子喂孩子;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总催促说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甚至孩子搭积木时,也会催促快点摆……    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妈妈之歌》。  “起床!起床!快
期刊
他是《天地豪情》里善良温和的程家雄,他是《创世纪》里痴情腹黑的许文彪,他是《新上海滩》里果敢多情的许文强……  1991年出道,漫漫演艺路,他演活了无数角色,是TVB曾经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但我没有想到,再一次在新闻中看到他的消息,竟是他的新书发布会。  是的。这个在荧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痴情男人的陈锦鸿出书了。而这本书不是回顾他过去的演艺生涯,也不是告诉有志在演艺圈发展的人如何提升演技,而是关于他
期刊
儿子从小喜欢狗,在不同的年龄段,他对狗狗的态度也有不同变化。他对狗的爱与恨,是他小小心灵喜与痛的投射,也是亲子关系的一面镜子。4岁:小花是我最好的朋友  那天下午,4岁的儿子约了小朋友来家玩。两个顽皮的孩子找到一大块塑料泡沫,捏碎了,比赛撒雪花。  等我忙完手中事,才发现清扫这带静电的泡沫雪花是多么艰难的事!我怒发冲冠:“以后再不许带朋友来玩!”儿子吓得躲到屋里。    等我将屋子收拾好,才想起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