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外文馆藏利用情况及发展策略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图书馆外文馆藏作为图书情报的重要来源,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的重要性入手,尝试分析外文馆藏利用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对高校图书馆的外文馆藏建设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姜太公即姜尚,也称太公望,因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建周而闻名于世。周朝建立后,姜太公作为西周开国封建的重要非血亲贵族,受封建立齐国。姜太公因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军事谋略而受到后世的尊崇,尤其是姜太公通过钓鱼渭水方式而得到周文王重用、建功立业的故事,深受后代士人的追捧,而“姜太公钓鱼”也逐渐被演化为具有中国古典政治文化意蕴的标志性故事,姜太公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早的谋略家,并因《封神演义》一书的广泛传播而演化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封神之主。姜太公本人也晋升为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成玄英的“重玄”体系中,道论、心论都是历代学者饶有兴趣的探寻点,无论是方法还是体用,都能使人精于其中而忘乎其他。本文着重探讨成玄英以上两论之外,同样浓墨重彩的性论。笔者认为,此性论即“复自然之性”的真性论,或言道性论,对于理解其利用“双遣双非”的双重否定方法达到“重玄之域”,具有指导意义。
在中国道家思想史上,《淮南子》是一部“总覈万略,错综百氏”“雄长千古”的“绝代奇书”,为历代学者、文士所欣赏与称誉。《淮南子》的成书是以西汉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淮南学派”精心撰著的历史产物,是他们“论道”“悟道”“修道”的思想智慧结晶。与先秦时期《老子》、《庄子》相比,《淮南子》既有前者的哲思之魅,又有后者的文学之美,可谓是兼得二者之长而别具自身的汉代道家特色。如若具体而论,《淮南子》的道家思想魅力可从六个方面认识和把握.
南朝文学批评的成果蔚为大观,可惜诸多专文、专书早已亡佚。在留存于世的典籍里,梁代钟嵘《诗品》颇具代表性。钟嵘(468-518),字仲伟,颍川人,梁代官至晋安王记室,《南史》、《梁书》并有传,精通《周易》,其著作今仅存《诗品》,亦名《诗评》。今人研究难免受到西方概念逻辑体系的冲击,忽视中国文论原本的体系形态,使其沦为概念逻辑体系的例证材料。《诗品》既有体系,又是所谓“印象式批评”的中国诗话开山之祖。这两种特质共存于同书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典范之作,其内容广博深邃,精妙绝伦.老子以“道”和“德”为核心范畴构建了先秦道家的哲学范式,思想影响深远.本文仅就“为学”与“为道”予以浅析,以期对理解老子思想有所助益.
期刊
技术、媒介以及终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催生了数字教材并使其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受此影响,数字教材应用场域中的教学图景也不断更新,形成了数字教材推动教学变革的“事实”。但数字教材推动教学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渐进性的,且遵循着一定的逻辑理路:数字教材内容呈现的变革促使具身式认知发生;数字教材的媒体特征使私人定制学习成为可能;数字教材载体的更新拓宽并延展了教学时空;数字教材平台的应用促使过程性评价精准化。以此为基础,研究建构了为了教学变革的数字教材未来路向,即建立相关标准,规范与保障数字教材内容资源质量;夯实教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江西抚州崇仁人,一生致学,是明初一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崇仁学派”,是明初南北两大儒之一的“南儒”。正如侯外庐先生评述道:“与薛瑄同时的吴与弼也是明代前期的朱学人物,所不同者,薛瑄偏向于下学,主道德实践;吴与弼侧重于‘寻向上功夫’或‘圣人之心精’。”(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0页)吴与弼自幼聪慧,19岁来到金陵跟随洗马杨溥学习举子功业。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遭遇了瓶颈。如何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技术赋权下的新媒体,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新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值得大家去学习与探究。本文尝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漫挂钩,来探讨传播媒介中,在新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如何巧妙运用各类媒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事半
书院肇始于唐代,但同时具备教育功能并有相应名称的书院,则产生于五代时期。宋初八十余年,官方无暇也无力顾及文教事业,官学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同时,科举制度的规范和取士名额的扩大,又使士人接受教育的需求日渐高涨。在此“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学”(朱熹:《衡州石鼓书院记》)的历史情形中,书院率先发展起来。所谓“四大书院”的出现,集中代表了北宋书院的显赫。北宋书院教育功能的强化以围绕科举展开教学为基本路径,这也决定了北宋书院在替代官学的过程中兴起,又在官学兴起的过程中走向衰落。
博士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根据我们这里的经验,四年,包括论文答辩。有人拿前辈学人季羡林先生为例,说季老著有《留德十年》一书,他在德国十年才取得博士学位。这个例子不确,他之所以留德十年,其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道路中断,他才于1946年回到北平,应北大胡适校长之邀,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建立东方语言学系。我,这一年的秋季考进北大哲学系读书。我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有时见到季先生从这里进出。时至1948年秋,北大图书馆走廊上堆满了木箱,约有数十个,这是胡适先生准备离开北平去南京带的藏书和著作。是不是带走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