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4日下午,位于武汉江岸区胜利街的江汉饭店突然失火,火灾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却令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严重损毁。
江汉饭店原名德明饭店,1910年开业,是湖北最早的中外合资酒店,亦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调查,此次火灾是因外立面施工期间电焊工违规操作所致。而在进行修缮之前,江汉饭店的建筑已经闲置了8年之久。
随着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历史街区风貌整治工作的逐步推进,许多原本闲置荒废的老建筑开始得到修缮,并准备开放。然而,修缮中却频发火灾事故。2019年5月,山西平遥武庙亦在施工中失火,正殿主体建筑被烧毁。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国文物建筑因以木结构为主,日常的防火形势极为严峻,重点是要‘防火于未燃’。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技术和政策法规上的空白亟待填补。”
文物施工缺乏规范
《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试行)》对文物施工单位和工地的消防安全检查内容作出了规定。但违规施工导致火灾的问题仍时有发生,症结何在?
詹长法:在文物消防上,我国有很多事后追责的行政处理手段,但有必要和刑法进行对接。在防患于未然方面,我们注重的是安全检查,那么检查时段之外呢?最重要的还是在源头上加以防范。
《瞭望东方周刊》:源头上加以防范是指更加严格地审核承建方的资质吗?
詹长法:资质审核很多时候无法真正研判其防火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工地现场的标准化,比如施工现场有灭火装置、现场人员禁止吸烟、操作中避免明火、使用防火材料等。
目前,我国缺乏文物施工工地的规范,没有将文物修缮施工和其他建筑施工标准加以区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这是不科学的。
在实际操作中,文物施工工地参照的规范和其他建筑是一样的,但是文物修缮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两种特殊要求上:一种是对人员安全的保障,一种是对文物安全的保障。具体到脚手架的搭建、施工材料、施工操作,文物修缮施工的作业标准和其他建筑施工有细节上的不同,这就需要相应的导则、管理规范加以指导。
文物消防技术比较落后
《瞭望东方周刊》:文物建筑的消防改造在我国已经很普遍,为什么火灾事故仍然频发?
詹长法:首先,文物修缮施工和消防改造还是两张皮。消防改造不能仅仅停留在给文物建筑加设消防设备这个层面,很多防火手段有必要加入修缮之中,比如修缮时可以针对建筑特点内置相应的隔火材料。
我国文物火灾的一大诱因是电气故障。对于文物保护单位来说,此类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无论是通过电路检查,还是通过电气改造。在电气改造时,只要严格采用防火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电气故障诱发火灾的可能性。
我们的文物消防技术还比较落后,在这方面的研发项目不是没有,但是太少,绝大部分文物建筑的消防技术手段有待升级。
我们的文物消防技术还比较落后,在这方面的研发项目不是没有,但是太少,绝大部分文物建筑的消防技术手段有待升级。
《瞭望东方周刊》:技术手段包括哪些?
詹长法:比如文物火灾风险评估机制的引入。可以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状况来为之评定风险指数。历史街区、古城或者文物保护单位密集的地区是高风险地带,一栋建筑起火就会造成成片损失。在高温干燥大风季节,可以对这些高风险地带进行火灾风险预警,当地文物部门和应急消防部门要形成联动,应对风险。
再比如,在文物建筑内加设新的火灾报警系统,通过精准技术识别发现火源,并在人员到来之前进行相应处理。现在物联网消防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在古建筑上得到应用,可结合古建筑特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防消结合工作新模式,将古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效能整体提升。
另外,就是文物建筑的灭火技术能否升级。文物建筑上的彩绘一经火烤和高压水枪喷射,就完全毁掉了,是否有技术手段能在灭火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损害。
这些都需要科研团队下大力气去做,需要得到立项支持。可能有人认为,现在把火灭掉就不错了。但这笔账要怎么算?我国文物建筑已经面临如此严峻的防火形势,多下些功夫,划得来。
呼吁国际交流
《瞭望东方周刊》: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移动文物的消防安全都面临着压力,其他国家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詹长法:意大利的文物修护工地规范有五六十页,像一部手册。我们之前和意大利团队合作修缮洛阳一处文物时,由于当地搭建的脚手架不安全,外方专家停止现场作业,直到现场符合要求才重新开工。如果我们也有相应规范,内含消防条款,不符合要求不开工、不验收,那么安全就有了提前置入的实质性保障。
再如巴黎圣母院,雖然发生了火灾事故,但是专业评估报告中披露,由于有火灾报警系统等技术手段,其主体建筑和其中的文物没有遭受太大损失。这类专业技术处理值得研究和学习。
《瞭望东方周刊》:我国的文物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使得文物消防压力更大。在这方面日韩有相似之处,是否有相应交流?
詹长法:汶川大地震后,北京举办过有关文物防震减灾的会议,当时中日专家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的防火技术问题,但是规模较小。可以呼吁亚太地区相关学者就木结构古建筑的防火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交流,从而引起社会更广泛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