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现代教育有了全新发展,传统教育逐渐向现代教学过渡,人才培养目标受到广泛关注,与时俱进的开展21世纪素质教育计划势在必行。为了完善小学数学教学 ,老师们也应跟随时代,积极改变教学观念,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讲究课堂导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有着较强理论性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思维有较强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情感信息在神经系统通道中的传递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并且抓住发展机遇,把学生的各种情绪引入到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从而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中,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在“三角形的特征”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利用课件出示电线杆上的横木上下晃动的情景图,师:怎样才能使横木牢固不动呢?(学生迅速展开讨论,然后汇报,发表意见)生:在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其成为一个三角形,横木就不动了。(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演示加上支木,使横木牢固不动的过程)师:观察电线杆、横木、支木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三角形?学生举例,引入课堂。这样的课堂导入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二、数形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华罗庚先生曾这样形容过“数”与“形”的关系:“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使数学概念直观化、算式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如: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此时,一般的教学方法是运用假设法。运用假设法固然很好,但假设法属抽象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结合以形的辅助,更有利于架设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画8个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条腿。共画了16条腿。还有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8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只动物有4条腿,是兔。只有2条腿的有4只,是鸡。这样,算式很简单:8×2=16 22-16=8 8÷2=4(只)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解“鸡兔同笼”类数学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这样,以特殊引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参与探究,在化难为易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索铺好了道路。
三、探求问题解决,培养实践能力
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圉及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把所学到的新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学以致用。如教学“一步乘法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爸爸、妈妈、明明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每张电影票8元,一共要用多少钱?题目一抛出。马上有学生迫不及待:“老师,这简单,他们有3个人,当然是求3个8是多少。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是买车票的话,则会出现3种情况:不买票、买半票、买全票。怎样把课堂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相信只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能尽可能使数学回归生活的天地。那么学生解決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注重情感交融,凸显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教学成功创设条件,使师生情感交融。尽显魅力,凸显和谐、平等。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在课堂上,我们应耐心地听取每位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每位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凸显人文精神。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44”这道题时。我说了一句“把25×44看成25×(40+4)计算很简便。”马上有学生说:“老师,把25×44看成25×4×11不是更简便吗?”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全班学生说:“教学相长,你们想的比老师的更好,老师应该向你们学习。”学生们听到老师说的这一句话,都非常开心,纷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学习热情更高了。
五、注重课堂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常常有一些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也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这些教师应深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强化自己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发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根据问题情境,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研究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存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是有关激励、呼唤、鼓舞的艺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讲究课堂导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有着较强理论性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思维有较强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情感信息在神经系统通道中的传递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并且抓住发展机遇,把学生的各种情绪引入到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从而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中,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在“三角形的特征”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利用课件出示电线杆上的横木上下晃动的情景图,师:怎样才能使横木牢固不动呢?(学生迅速展开讨论,然后汇报,发表意见)生:在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其成为一个三角形,横木就不动了。(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演示加上支木,使横木牢固不动的过程)师:观察电线杆、横木、支木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三角形?学生举例,引入课堂。这样的课堂导入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二、数形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华罗庚先生曾这样形容过“数”与“形”的关系:“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使数学概念直观化、算式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如: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此时,一般的教学方法是运用假设法。运用假设法固然很好,但假设法属抽象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结合以形的辅助,更有利于架设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画8个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条腿。共画了16条腿。还有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8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只动物有4条腿,是兔。只有2条腿的有4只,是鸡。这样,算式很简单:8×2=16 22-16=8 8÷2=4(只)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解“鸡兔同笼”类数学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这样,以特殊引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参与探究,在化难为易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索铺好了道路。
三、探求问题解决,培养实践能力
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圉及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把所学到的新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学以致用。如教学“一步乘法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爸爸、妈妈、明明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每张电影票8元,一共要用多少钱?题目一抛出。马上有学生迫不及待:“老师,这简单,他们有3个人,当然是求3个8是多少。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是买车票的话,则会出现3种情况:不买票、买半票、买全票。怎样把课堂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相信只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能尽可能使数学回归生活的天地。那么学生解決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注重情感交融,凸显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教学成功创设条件,使师生情感交融。尽显魅力,凸显和谐、平等。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在课堂上,我们应耐心地听取每位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每位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凸显人文精神。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44”这道题时。我说了一句“把25×44看成25×(40+4)计算很简便。”马上有学生说:“老师,把25×44看成25×4×11不是更简便吗?”我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全班学生说:“教学相长,你们想的比老师的更好,老师应该向你们学习。”学生们听到老师说的这一句话,都非常开心,纷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学习热情更高了。
五、注重课堂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常常有一些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也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这些教师应深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强化自己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发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根据问题情境,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研究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存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是有关激励、呼唤、鼓舞的艺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