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出糗的孩子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i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常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级轮流遴选两名升旗手进行演讲。一则树立榜样,让同学们向升旗手学习;二则以示荣誉,鼓励获得荣誉的同学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开学第二周星期三,大队部邓老师通知我,轮到我们班遴选升旗手了。我有些为难:几年下来,班级里当过升旗手的同学已有八名。剩下的同学,并不是没有优点或特长,只是离表现突出、堪称榜样还有一段距离。这“矮子里面拔将军”,着实让我有些为难。
  一个个名字浮现在眼前,一个个身影在眼前晃动,老半天,我也没拿定主意。
  要不,学生的事情,学生自个儿负责吧?班级的民主管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正是来自这些小事的积累吗?我拿定了主意:干脆利用班会课,让大家选出升旗手,既有代表性,也有说服力,何乐不为?
  说干就干,下午班会课,推举候选人,投票,终于选定了两名同学:郭××和牛××。两名同学,算不上特别亮眼、出色,但的确有许多可取之处:学习成绩优秀,为人淳朴、正直。果真,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课后,我找到了两名同学。先对他们表示了祝贺,接着布置了撰写升旗手演讲稿的任务,并提出了相关要求:第一,演讲稿要突出自己的优点;第二,演讲稿内容要传递正能量;第三,上台演讲要声音洪亮、仪态大方;第四,如果有困难,可以求助于家长、老师。两名同学听到后,没有畏难,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周末放假,两名同学没有主动电话咨询演讲稿怎样写,而我也觉得这样的任务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所以也没有主动询问他们演讲稿撰写、练读的情况。星期一返校,检查两名同学的演讲稿,我才知道大意了——两名同学的演讲稿绝对通顺流畅,可惜字数太少,上去估计不到一分钟,就发言完毕。升旗手的发言,关键要突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两名同学竟然在演讲稿里一笔带过,几无交代。
  此时此刻,我真想把两个学生批评一顿,但是我又觉得不能:演讲之前批评学生,无疑雪上加霜,本来他们还能到升旗台上顺溜地讲两句,可能由于我的批评,心情忐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想此刻给他们重新修改一下演讲稿,但离早上八点半的升旗仪式不到15分钟,即使能修改完文稿,他们上台演讲,也肯定因为不熟悉而念得磕磕绊绊的。权宜之后,我决定:文稿一字不动,让两名同学照自己写的演讲。
  15分钟的等待,漫长而痛苦。我有些自责:如果我周末抽出一点时间过问一下,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演讲稿撰写之前,我能找一些范例给他们看看,可能也有不同的结果。不过,我也有一些坦然:成长不就是这样的吗?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成功是养分,失败,也何尝不是一种历练?
  响铃,集合,排队,操场集中,升旗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期待有奇迹出现。第一个,牛同学,台上姿态大方、演讲流利,可30秒不到,演讲就宣告结束。第二个,郭同学,竟抛开演讲稿,自由发挥起来:“我认为学习这件事情,不必太放在心上;成绩或好或坏,都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我没有预料到,众目睽睽下的升旗演讲,竟然有这样的发言。
  台下的老师和同学议论纷纷。“周老师,这孩子怎么能这样说!”“哎!周老师,你没事先培训一下学生吗!”“话虽是真心话,可是,国旗下能这样讲吗?”……开始,我支支吾吾,羞愧难当。后来,我干脆大大方方地解释起来:“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其实他说的也是实话,不是后面也讲到了同学们要认真对待学习吗?”的确,郭同学演讲的结尾,是有号召同学们认真学习的。作为班主任,此刻,我第一个涌起的念头,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
  走下台来的两名同学,站在班级里,低着头,一言不发。此刻,他们心里一定如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我安慰自己:失败未尝不是一次教育契机,经历过这次失败,他们一定会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而我经历这件事情,也一定会警醒自己,班主任工作应考虑周全、细致入微才行。
  升旗仪式后的班会课,我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几个字:“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想将刚刚发生的事作为鲜活的教育素材,鼓励两个孩子吸取教訓、树立信心,也借此教育学生和我自己,凡事准备周密,才会成功。
  班会的第一个环节,我讲述了自己亲历的一件事:一次,我接到一个以“阅读与教师成长”为主题的演讲任务,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讲一讲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过,演讲的具体时长还不确定,可能15分钟,也可能半小时,让我先以演讲时长半个小时做准备。接到任务后,我准备了15分钟、30分钟的演讲稿各一份,并且将幻灯片储存为两种格式,分两个U盘存放。演讲的前两天,负责人通知我:半个小时内要安排两个人演讲,演讲时长将缩短至15分钟。因做了两手准备,我也没有措手不及。上台演讲时,带去的一个U盘电脑无法识别,而另一个U盘挽救了我。因为准备充分,我顺利地完成了演讲的任务。
  孩子们听得入脑、入心。两名刚刚在演讲台上遭遇失败的同学,更是听得起劲、投入。他们的眼睛亮亮的,似乎从故事中读懂了什么。我让学生分享故事感受,这两名同学也举手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充分的准备,的确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而我,也顺势做了检讨:演讲不遂人意,我也有责任,我准备也不充分。
  班会的第二个环节,教方法,给支持。顺势而导,我让学生根据两名同学演讲失败的事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一些做准备的好方法。同学们总结了许多好点子,也给两个同学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我罗列出来,写在黑板上:第一,提前沟通很重要;第二,寻求帮助是王道;第三,不断练习是关键。
  班会的第三个环节,找优点,给信心。临时起意的环节,却成了班会的点睛之笔。全班同学给两名同学的演讲提优点,并掌声表扬。同学们说出了演讲有不少可取之处:姿态大方,表现自然,说话流利,甚至,有同学还提出了郭同学的演讲有创意,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借此契机,我郑重地告诉学生:上台就是英雄,包容和支持,才彰显班集体的宽容、友爱!
  两星期后,上六年级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内容正好是“演讲”。这两名同学登台,他们神采飞扬,自信大胆,富有激情和气势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们说:充分准备,才能走向成功!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摔倒,就从什么地方爬起来!这话,我愿听,也一直想听。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小学部)
其他文献
编者按:研究性学习将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接触课本、课堂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感受生活,打破生活与学习的二元对立壁垒,是一种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生成的学习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观察、合作、质疑、辨别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自主构建,在自主选题、计划、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处于“隐身”状态,离开传统的
期刊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古诗.它是唐代颇富激情的诗派,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边塞诗(如表1)多集中在中高年段.不同于其他题材的古诗,边塞诗中的地名往往带有浓烈的地域特色.综观其地名,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实指的地名,如玉门关、阳关、凉州、安西、青海等;二是泛指的地名,如塞下、大漠、瀚海、边城等.这些地名是诗人表现边塞征戍行为的重要空间“见证者”.从语文的视角看边塞诗中的地名,它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借助边塞地名,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豪气万丈的唐朝
期刊
数学知识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当下却出现了拥有高学历的老师、会解题的学生不甚理解数学的现象.为了使学生的生物脑成为智力脑,就需要数学教师不仅讲推理,更讲道理;不仅讲思考,更讲思想.这样通过学科知识的视角讲数学故事,才有可能让数学育人在课堂真正发生.
研究性学习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学习内容,其选题有着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当今时代,“引入文化元素,助力学生学习”既是小学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新视角,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吸收。  一、依托传统文化选题,让传统文化育心田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如正月初一的春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五月初五的端午
期刊
古人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今有闻,“教育不仁,以万生为工具”.教育的天空,人在中央,这是永恒的朝向.以教育之眼,看天地自然,看人世沧桑.教育的基础价值和根本目标何在?学校的每一侧面、每一班级、每一课堂该如何承接与抵达?我们心中应装着价值的罗盘,动态迎接一切挑战,教育的良好生态方可遇见.
期刊
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育人”,这是所有学科共同的核心任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理应体现立德树人导向,寓育人目标于学科教学之中.育人目标不是空谈,要渗透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学科育人的主阵地.那么,怎样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发掘育人关键元素,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呢?在此,笔者辑录几位数学名师的教学案例片段,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在教学中把握育人契机,让数学学科立德树人功能真正落实的教学智慧.
期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法,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讲述自身故事,让课堂贴近生活  教师让课堂贴近生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悟到语文之道。  比如,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时,在导入环节
期刊
学科融合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就是说要打破学科界限,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结合起来,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任务、概念和学习内容,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期刊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这些经验为三角形特征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充足的认知准备,同时让学生觉得三角形的特征非常简单,缺乏挑战性,自然也失去学习的动力.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则主要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做好知识铺垫,而与前者三角形的特征这一内容并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割裂呈现同样会让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需求不强烈.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品鉴能力,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四年级上册“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再到五年级上册“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学生的学习。  《四季之美》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里的课文,是日本平安时期宫廷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