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 反观教育方式的完善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给当代青少年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最突出的是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心理障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认为,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出现与蔓延,其内在原因是现行的各层次的教育方式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因此,我们在寻求消除解决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的一些途径和对策时,不妨从教育方式的完善入手。
  
  1.表现在青少年中的网络心理障碍
  
  (1)网络恐惧。表现在由于怕操作不了计算机和不能掌握网络而产生“无能感”、“迷茫感”。
  (2)网络迷恋,如网络色情交易、游戏迷恋、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制作迷恋等。表现出网络成瘾综合症,称之为“互联网络引发的机能失调症”,简称“网痴”、“网瘾”。美国心理学会冠以“病态使用互联网”的疾病名称,且正式宣布为心理疾病之一。
  (3)网络孤独。表现为通过上网获取大量信息,借助网上娱乐、网上人际交往来提高或改变自己,但因为“触网”而又加重了原有孤独的不良心理状况。
  (4)人际交往障碍。网络中,人际交往是以虚幻的、间接的“人—机—人”模式交往,人都成了网络中的“隐形人”,久而久之,必然会使青少年产生现实的人际交往障碍,对人冷漠、虚假,人际疏远,不愿交往,并相伴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
  (5)网络自我迷失和同一性混乱。“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自我判断、自我评价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认识、发展、完善自我。但是网络上表现的是虚拟自我,是假的自我特征和假的行为。在网络上容易否定自我;网上交往的情感也往往是虚拟的、放纵的;在网上更容易产生网络自我迷失。人的社会化需求个体的“我”与社会要求的“我”理应高度同一,但网络中,由于真实的自我逐渐“隐退”,社会现实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规则、准则、法律、约束标准,在虚拟世界中被隔离、冻结、瓦解,青少年们可以任意放纵自我、表现自我,而不会受到社会现实的惩罚。由此导致的诸如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有所上升,和家庭、父母亲情破裂,离家出走,荒废学业,看淡人生,沉迷虚幻世界,格斗情杀等现象,皆为个体的“我”与社会要求的“我”的同一性的丧失。
  
  2.消除、解决网络心理障碍的基本对策
  
  教育者不能采用传统的严禁方式进行封堵,而是要通过教导、疏导、引导来实现教育的要求。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满足网络时代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
  (1)加强计算机理论教育,不断加深青少年对网络为“工具”的认识,将网络视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平台和工具。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强化网络管理。在实践中尽快建立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网络道德规范,使之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其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规范和保护青少年上网的行为和权益。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端正青少年的上网动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侧重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强化他们的情感教育,把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其情操,培养其性情,塑造其灵魂作为指导思想。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文艺信息等网络内容,都会给青少年学生以心理滋养和启迪。
  (4)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培养青少年和谐健全的人格。如开启网络心理知识学习园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网上和网下心理辅导相结合,从而减轻网络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不适感。
  (5)学校必须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逐步培养与构建既懂心理知识又懂网络技术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心理辅导。
  (6)建立网上监察机制,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的绿色上网环境。
  
  3.用新的教育方式对待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直观性、可选择性和不可控制性。美国学者莫里森指出,未来社会将“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能够支配或控制信息流向”。在网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教育信息。若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去思考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必定总是被动的。
  (1)用哲学视野认识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表现为它是新生事物,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贡献,使人们的信息交流无障碍、超时空、易获取、信息资源丰富,是一个动态的完全开放的系统。另一方面,网络中大量的“垃圾”、“黄毒”、“绯闻”、“厮杀”、“魔幻”等消极颓废的毒素正无情地吞噬着自控能力和识别能力都不强的青少年,使得他们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出现诸多异常,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正确地认识互联网,需要一个理性的、正确的行为导向。要客观地认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资源平台,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发展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启迪学生的潜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2)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中最响亮的口号。传统教育方式中合理的、效益高的举措必须保留,尤其基础教育更应重视传统的、有益的东西。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能力的训练,缺乏创新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应对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信息的汪洋大海。
  新的教育方式应该更注重着眼于三个“学会”。首先,学会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吸收先进的学习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建立富有个性的学习风格。其次,学会创新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中深化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创新学习过程。再次,学会研究性学习,逐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三个“学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互联网的演练实践势必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着显著的效果。
  (3)教育方式中注入心理关怀
  从现行的教育教学方式来看,教育者并没有将计算机、网络作为平台和工具引导青少年。由于教育软硬件的投入不够,教师自身对此都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达到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的目的,因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学生学习效果差、效率低,产生网络恐惧的心理也就很自然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应是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但现行的教育方式缺乏心理关怀,网络心理教育严重滞后。青少年价值观念多元化,负面心态普遍化,迫切需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倾向并进行健康的情感交流,从心理层面上杜绝青少年产生网络迷恋和网络孤独障碍等现象。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是青少年受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教育结果表现的场所,可以看做是教育试金石。教育方式中的问题反映到网络中就会在学生的身上表现出来,主要表现是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可以不断地反思教育本身的问题,从而结合我国现状,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现行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网络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各类教学应用系统如雨后春笋,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网络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前期大多数系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导致信息不能共享、应用难以集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形成阻碍网络教学纵深发展的“瓶颈”。信息整合已成一项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信息整合即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将已有的信息集成起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
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室内装饰装修日趋豪华、美观的同时,因装修引起的室内污染影响人民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多,日趋突出。
本文以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努力清除山区建筑的制约因素,依靠自身条件拓展出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建筑,以开放、实用、现代化为目标,达到培养高
对新颁布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1](以下简称《新规范》)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2](以下简称《旧规范》)在总湿陷量计算、场地湿陷等
阐述了现在建筑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建筑装饰中的电气防火问题,分析了在装饰中最需注意的几个事项。介绍了各种电气设备在装饰时需注意的安装操作细节,力求最大限度减少电气火灾发
本文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到使用等,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剖析。
在Ricardo Rail公司的PanMon受电弓监测系统在西海岸干线(WCML)上成功进行试点后,英国基础设施管理公司铁路网络公司(NR)已经批准上述系统在英国路网上进行更大规模应用。
摩擦端承桩静载试验Q-s曲线呈缓变型,在产生较大沉降后,端承力才能充分发挥。本文实例表明,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对其承载力测试结果误差可达25%以上。
今年是我国的第25个教师节,每年的此时,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要为教师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而就在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才会感受到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重视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