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英语进行英汉对比渗透教学之维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高中阶段学生受母语保护系统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加上高中英语课堂唯语言点传授论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有力不从心之感。本文从高中学生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水平出发,重新审视英汉对比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高中英语可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维度进行英汉对比渗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修养,达到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汉对比 英语教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
  一、英汉对比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地位
  1.外语教学中英汉对比的提出
  受理论语言学发展影响,在过去一个世纪不断探索中,语言教学专家提出过不同的教学语言理论,如结构主义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意念功能教学法、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教学理论等。
  结构主义教学法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将外语学习过程看作习惯的养成,强调学习过程的干扰因素,视母语干扰为外语学习阻碍;情景教学法强调情景创设,在生动具体的场景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念功能教学法从学习者实际需要出发,以交际为目的和手段组织语言教学;乔姆斯基革命虽志不在语言教学,但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曾掀起一阵热潮。然而上述理论对于外语教学本质的揭示均过于简单和片面,难以达到高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外语学习和其他科目不同的地方在于外语与母语之间具有可比性。以上理论要么只强调外语习得本身,对语言差异重视不够,或者忽略了和语言相关的文化和思维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和作用。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的建立以1957年美国Lado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它的建立是基于19世纪欧洲比较语言学和美国语言学家Whorf的语言相对论,但最主要的不同是,它在建立之初,目的就十分明确,完全是为第二语言教学服务,强调重点研究两种语言的差异,以更好地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前做好准备,提高教学质量。只是后来这种外语学习的困难预测被证明并不成功,因而60年代后期便日渐式微。
  2.英汉对比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婴幼儿对周边事物的认识可以告诉我们,人类是从差异中进行学习的。格物致知,对比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比分析以迁移为心理学基础,外语学习很大一部分也必须得从差异中进行。《自然》杂志大脑发育分析报告表明,人类母语保护系统形成越完善,接受外语的内在阻力越大。3-12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超过这个时期,母语保护系统的阻力会加大。由于中国特殊语言环境,且英汉两种语言属于截然不同的语系,高中学生语言和思维习惯均已较为固定,受母语干扰较显著,对英语已经产生一定抗拒力。这对于中国外语教学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高中学生逻辑思维发展较完善,对比分析能力较强,教师可发挥他们这两种能力优势来进行英语学习,变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为理性认知,深化知识结构理解。
  只有通过和母语对比,才能更好地认识外语独特之处和规律,也只有对比,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本质。对比分析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虽然不同语言体系语音、语法等基本构件会有差别,但语言作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自然会有很多共通之处,通过对比学习其他语言是语言学习的一个突破口。
  二、高中英语英汉对比渗透教学层面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语言是植根于现实中,但绝不是现实的镜像。Lakoff和Johnson在《體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严厉批判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客观主义。
  根据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的语言观,受客观环境影响,不同民族会形成不同认知方式,从而制约和产出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以不同民族对同一概念在语言上的不同表达,也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加强母外对比,这是一条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办法,问题是如何比、比什么、怎样运用对比结果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语言表达水平。
  吕叔湘曾对对比语言学目标指明方向:“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见杨自俭、李瑞华,1990)
  学术界对语言、思维、文化三者的关系有个基本共识,即三者互有影响,相辅相成。语言对比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差异来探讨不同民族思维上的差异。回归语言又突破语言,将语言与社会文化和思维结合起来,探讨语言背后人类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好实现求同存异。有鉴于此,王寅(2014)曾提出在认知语言学学科建设中建立“认知对比语言学”,运用认知语言学基本原理及所倡导的认知方式,以全新角度对比英汉两语言。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外语教学,笔者认为应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维度进行英汉对比渗透。这与认知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基本原则是相吻合的。
  1.语言之维
  外语研究中,语言材料是我们能够接触到最容易、最直观的素材。现代意义对比语言学也是发轫于对客观语言材料的对比。随着对比研究的深入,对比范围不断得到拓展,从最初的词汇、语法结构发展到对语音、语义、语篇等语言本体各方面的研究。对比研究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跨语言研究,发现语言间的差异。
  潘文国(2006)指出,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我们应该存异求同。对比研究目标并不止于发现差异。他认为对比语言学的终极目标是求‘和‘,绝不应该是对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简单罗列,应该从这些细致而全面的微观描写中揭示语言的差异,并在差异的基础上,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在过去的30多年,英汉对比专家已经总结出不少英汉语言差异特征对比并结合例子进行具体论述,如综合语与分析语、形合与意合、静态与动态、物称与人称、剪辑式与临摹式、后续性与前置性、套叠句与散连句等(连淑能,2010;王寅,1996)。这些理性的语言特征应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英汉语言的认识。   2.文化之维
  上述语言本体对比只是语言内部微观描写,任何语言交际都不在真空中发生,而是植根于特定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社会文化会产生不同认知方式,不同认知方式会影响语言的形式。因此微观对比应与宏观相结合,对比研究应从社会文化角度说明语言形式差异的成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现象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英汉对比发展至今已延伸到包括语言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宏观研究,这可以说是对沃尔夫建立对比语言学宗旨的回归。以文化作为语言学习背景,能较好消除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根源陌生感,使学生更好理解两种语言形式异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关于比较文化研究,自80年代“文化研究热”以来,我国学者英汉文化比较成果数量和质量都与年俱增,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解释更是透彻。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语言的反映,颜色词在不同文化的涵义,禁忌语使用等。弄清不同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要素,对于语言修养和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高中英语必须注重文化语言教学,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目标。
  3.思维之维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是主体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的思维方式,表现了一个民族认知世界的方法和规则。它体现于民族文化所有领域,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以一定方式体现,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学习外语,不仅要求语言形式的转换,更要思维方式的变换。八九十年代,切斯特曼提出语言对比“外向”和“内向”(探索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拓展的建议,实现了对比研究的新突破。语言对现实的反映是人的能动反映,受人思维方式影响。
  关于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不少早期名家学者有过精辟论述。如连淑能(2010)讨论了10种中西思维方式对比:伦理型与认知型、整体性与分析性、意象性与实证性、内向性与外向性、归纳型与演绎型等。
  探讨语言与思维关系,培养外语思维能力,这是高中英语教学要求核心素养之一。只有深入外国民族思维,才能对语言现象有更深刻了解。
  三、结语
  英汉对比分析自80年代涅槃重生后,通过横向和纵向深入和拓展,其研究成果对于语言、文化、思维关系的揭示已逐渐条理化。中国高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形式,不重形式背后的理据。通过英汉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的揭示,在课堂上应用双向吸收的学识方法,必将促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培养外语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语言修养和表达水平,使高中英语教学更好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罗伊娜.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看外语教学[J]. 外语学刊, 2009(1).
  【3】潘文國.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J]. 中国外语, 2006(6).
  【4】王寅. 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成因的解释力[J]. 国外社会科学, 2005(6)
  【5】王寅. 学位论文撰写纲要——兼谈认知对比语言学[J]. 语言教育, 2014(1).
  【6】王寅 李  弘. 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M]. 济南:新华出版社,1996.
  【7】杨自俭. 简论对比语言学中的几个问题[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9(2).
  【8】杨自检 李瑞华(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作者简介:谢永健(1985—),男,汉族,广东清远。高中英语教师,硕士,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自主学习这种学习乃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新课程把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当作立足点,进行知识学习以及探究。教学期间,地理教师需对教育理念加以改变,把挖掘初中生的能动性当作教育核心,在教学期间着重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本文在分析地理教学期间对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加以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地理课上提升初中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展开探究,希望能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
期刊
【摘要】:在閱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完成语料的积累,还可以使学生跳出教材以外,接触到广阔的天地,让学生们可以不断在与文字的接触中领悟到更多的思想感情。写作水平可以直接作为判断语文综合能力的依据,写作的过程是人们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来将自己脑海中的内容展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写作能力是需要在教学与联系当中逐渐提升的。在此次研究当中,以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展开的状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就需要不断地优化传统的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模式,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该门课程所独有的一些特色,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策略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首次接触化学相关知识时会遇到一定的难题,这是因为在他们以往的学习生涯中,
期刊
【摘要】: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结果由四个纬度呈现,分别是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公民修养和人文品质,为了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需要中职院校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中职学生四个纬度的表现,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接下来探讨的重点是:如何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职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 构建研究  一、前言  未来社会对中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在学生初中学习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历来受到学生、教师与家庭的广泛关注。它重在逻辑思维的训练,不仅仅要求学生积极记忆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能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课堂这一主要阵地,有效设定目标,强化过程性评价,努力提高四十分钟教学的有效性,让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现状,分析了传统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困境和弊端,提出利用华为Fusion Access云桌面系统搭建桌面云环境,给出基于桌面云多种安全策略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解决方案,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拓展新的思路。  【关键词】:桌面云 安全策略 计算机实验室  随着课程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不断深入,教学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云计
期刊
【摘要】:高考,是每位求学者的必经之路,高中数学又在高考分值中占有很大比重。圆锥曲线作为数学高考的必要考查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从一道全国卷高考题入手,分析解題方法及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并提出部分教学建议。  【关键词】:圆锥曲线 考题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 建议  一、引论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圆锥曲线部分被编排在人教版选修2-1中的第二章。”【1】圆锥曲线作为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是高考
期刊
【摘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通过求分式的值,提出如何对分式进行化简的问题导入新课,类比分数的约分探究分式的约分,由易到难地探索分式约分的方法等教学环节,学习分式的约分并落实四基、四能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 分式的约分 最简分式 类比  1 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节的要求是: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对知识难度有所降低,继而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对于化学学科,应该立足基础,注重教育细节,挖掘教育因子,提升学生学科基本素养。  【关键字】基 课堂 学科素养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在这个理念下,对知识难度的要求明显降低,换来的是对知识的广度、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信息提取、实验探究及问题
期刊
【摘要】: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了考试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的是答案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及知识延展性。问题引导法就是指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化学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对应的问题,在课堂上利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针对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