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对光的这种物理现象的感知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在探索欲非常强的幼儿期,充分扩充对物质世界的感知经验,是他们无穷的生活乐趣。
关键词: 猜想;物体;导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90
在科探小屋的活动中,烜豪、飞洋、炜棋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但是今天的活动似乎和往常有些不一样,孩子们并没有动手操作,而是一直在交流,于是我走上前打算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炜棋:“不行、不行,得听我的。”飞洋:“我觉得那样就可以啊!”听了两句话的我有点摸不着头绪,于是我问道:“你们打算做什么?”炜棋:“老师,我们想让灯泡更亮,我们在商量怎么办。”飞洋:“老师,你看着我们弄吧!”我点头说好,于是便开始动手了。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厚,喜欢摆弄各种材料,在以往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已经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在操作中获得了物体可以导电的经验,这一次他们想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进行持续的探究,我会一直跟随幼儿的脚步,让他们在小实验中轻松愉快得掌握相关知识。
● 尝试一:两个电池
炜棋先说:“燕飞洋我们一人拿一个电池,然后对在一起,张烜豪拿着灯泡。”由于之前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了,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如何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然而电池怎样对起来会让灯泡更亮吗?只见炜棋先是用裸露在外面电线压住了电池的一头,然后让飞洋拿起另一个电池,并告诉飞洋要看看正负极,飞洋准确地把电池对到了一起,你们的小脑袋还真是聪明。
等到飞洋按好电池,烜豪便把剩下的电线放在了电池上然后把小灯泡压在了
上面,灯泡果然亮了,可是我却没有听到丝毫没有兴奋的欢呼,而是点了点小灯泡说:“老师,你看,只亮了一点点,我们还想更亮。”
在实验中,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了电池、电线、灯泡之间相应的关系,感知到电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再从小灯泡的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回到电池的负极,路通了,灯泡也就亮了。所以幼儿自然的认为如果一个电池能让灯泡亮,那么增加电池的数量自然会让灯泡更亮。
●尝试二:三个电池甚至更多电池
顺着孩子们的想法,我顺势问道:“想到什么办法了吗?”
炜棋:“我想了,刚才用的是两节,我们可以在增加电池数量。”(因为我们通常购买的电池不管是1号电池(大的),还是5号或者7号电池(小的),电压都是1.5V,小灯的亮度跟電池的大小没有关系,跟串联的电池数量有关。)
烜豪:“是的,我们可以再加,连起来电就会更多。”
飞洋:“我感觉也是,电池越多就会越亮的!”
于是烜豪马上拿了另一个电池,加在原来的电池组上,又开始了实验,这一次,炜棋拿起灯泡,这一次灯泡果然更亮了一些。
我试探地问:“现在已经很亮了吧?”
烜豪立刻回:“不行,我们想要比太阳还要亮!”
有了两个电池的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想到继续增加数量用三个电池,甚至是更多的电池。接着他们又开始了尝试,只见他们先把所有的电池都取下来,在材料筐里扒拉了一阵子,然后找到了三个大电池和两个用胶带缠在一起的小电池。他们先把这些电池连接到一起,然后把电线也连接好。
这次的灯泡更亮了。看到这一幕,他们似乎更有自信了,于是又开始找电池进行尝试,由五个电池→六个电池→八个大电池。
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对于材料支架的导电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幼儿完成了提出假设(多放一个电池行不行?)——实验验证(有效果)——分析问题并继续假设(如果加更多的电池呢?)——继续验证(有效果)的科学探究过程,最终探索出了让灯泡更亮的方法,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更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
● 尝试三:电池塔
孩子们一人一头电线,使劲拽起了电线。扯电线的时候,我问:“想弄成什么样?”烜豪早已有了思路:“我们要弄最高最高的电池塔。”
烜豪接着说:“老师,我们接着做电池塔吧。”我说:“可以,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电池用手扶着还老是歪,怎么办?”炜棋想到了办法:“我们要不然把电池都粘到一起,这样就不会歪了。”拿到胶带之后便开始改造起了电池塔。炜棋和烜豪负责粘,飞洋负责剪胶带,然后把电池一节一节的用胶带粘到了一起。飞洋:“我们弄得这个就像双节棍一样。”接着炜棋拿出两节弘文递过来的南孚电池,连接好电线之后,把小灯泡放上去,但是却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比太阳还要亮的现象。炜棋观察了一圈,发现了问题,对着烜豪说:“你看,第三个电池那歪了,没连上。”于是把电池放下,又重新连接电池,这一次,灯泡终于亮了,很亮很亮,亮到了老师的心里。
如何让灯泡更亮?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经过讨论、商量对策,活动时能和小伙伴分工合作,有问题一起解决,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能清晰地看出炜棋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看出飞洋乐于动脑思考问题,看出烜豪的行动力,孩子们都能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不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小学科学教材
关键词: 猜想;物体;导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90
在科探小屋的活动中,烜豪、飞洋、炜棋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但是今天的活动似乎和往常有些不一样,孩子们并没有动手操作,而是一直在交流,于是我走上前打算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炜棋:“不行、不行,得听我的。”飞洋:“我觉得那样就可以啊!”听了两句话的我有点摸不着头绪,于是我问道:“你们打算做什么?”炜棋:“老师,我们想让灯泡更亮,我们在商量怎么办。”飞洋:“老师,你看着我们弄吧!”我点头说好,于是便开始动手了。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厚,喜欢摆弄各种材料,在以往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已经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在操作中获得了物体可以导电的经验,这一次他们想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进行持续的探究,我会一直跟随幼儿的脚步,让他们在小实验中轻松愉快得掌握相关知识。
● 尝试一:两个电池
炜棋先说:“燕飞洋我们一人拿一个电池,然后对在一起,张烜豪拿着灯泡。”由于之前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了,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如何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然而电池怎样对起来会让灯泡更亮吗?只见炜棋先是用裸露在外面电线压住了电池的一头,然后让飞洋拿起另一个电池,并告诉飞洋要看看正负极,飞洋准确地把电池对到了一起,你们的小脑袋还真是聪明。
等到飞洋按好电池,烜豪便把剩下的电线放在了电池上然后把小灯泡压在了
上面,灯泡果然亮了,可是我却没有听到丝毫没有兴奋的欢呼,而是点了点小灯泡说:“老师,你看,只亮了一点点,我们还想更亮。”
在实验中,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了电池、电线、灯泡之间相应的关系,感知到电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再从小灯泡的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回到电池的负极,路通了,灯泡也就亮了。所以幼儿自然的认为如果一个电池能让灯泡亮,那么增加电池的数量自然会让灯泡更亮。
●尝试二:三个电池甚至更多电池
顺着孩子们的想法,我顺势问道:“想到什么办法了吗?”
炜棋:“我想了,刚才用的是两节,我们可以在增加电池数量。”(因为我们通常购买的电池不管是1号电池(大的),还是5号或者7号电池(小的),电压都是1.5V,小灯的亮度跟電池的大小没有关系,跟串联的电池数量有关。)
烜豪:“是的,我们可以再加,连起来电就会更多。”
飞洋:“我感觉也是,电池越多就会越亮的!”
于是烜豪马上拿了另一个电池,加在原来的电池组上,又开始了实验,这一次,炜棋拿起灯泡,这一次灯泡果然更亮了一些。
我试探地问:“现在已经很亮了吧?”
烜豪立刻回:“不行,我们想要比太阳还要亮!”
有了两个电池的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想到继续增加数量用三个电池,甚至是更多的电池。接着他们又开始了尝试,只见他们先把所有的电池都取下来,在材料筐里扒拉了一阵子,然后找到了三个大电池和两个用胶带缠在一起的小电池。他们先把这些电池连接到一起,然后把电线也连接好。
这次的灯泡更亮了。看到这一幕,他们似乎更有自信了,于是又开始找电池进行尝试,由五个电池→六个电池→八个大电池。
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对于材料支架的导电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幼儿完成了提出假设(多放一个电池行不行?)——实验验证(有效果)——分析问题并继续假设(如果加更多的电池呢?)——继续验证(有效果)的科学探究过程,最终探索出了让灯泡更亮的方法,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更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
● 尝试三:电池塔
孩子们一人一头电线,使劲拽起了电线。扯电线的时候,我问:“想弄成什么样?”烜豪早已有了思路:“我们要弄最高最高的电池塔。”
烜豪接着说:“老师,我们接着做电池塔吧。”我说:“可以,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电池用手扶着还老是歪,怎么办?”炜棋想到了办法:“我们要不然把电池都粘到一起,这样就不会歪了。”拿到胶带之后便开始改造起了电池塔。炜棋和烜豪负责粘,飞洋负责剪胶带,然后把电池一节一节的用胶带粘到了一起。飞洋:“我们弄得这个就像双节棍一样。”接着炜棋拿出两节弘文递过来的南孚电池,连接好电线之后,把小灯泡放上去,但是却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比太阳还要亮的现象。炜棋观察了一圈,发现了问题,对着烜豪说:“你看,第三个电池那歪了,没连上。”于是把电池放下,又重新连接电池,这一次,灯泡终于亮了,很亮很亮,亮到了老师的心里。
如何让灯泡更亮?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经过讨论、商量对策,活动时能和小伙伴分工合作,有问题一起解决,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能清晰地看出炜棋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看出飞洋乐于动脑思考问题,看出烜豪的行动力,孩子们都能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不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小学科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