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进行篮球意识培养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dafeife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全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兴起全民锻炼的高潮。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使学生真正拥有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更顺利。本文通过篮球运动,结合篮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对篮球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篮球意识 培养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意识逐渐形成。而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因此培育大学生篮球意识,对推动体育运动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篮球意识的作用
  具有篮球意识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就能以正确的潜在意识支配自己合理行动,决断应变时机,自觉主动并创造性地根据已经变化或预测可能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决策行动。表现出高度意识化的主观行动触动性作用和对篮球技术、战术与谋略运用的放大性作用,达到在激烈复杂的比赛对抗下始终把握全局的主动性。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某一时刻意识到的攻守对抗情况不是笼统的,而是依据比赛分层次、分轻重缓急和有选择的。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首先意识到当时攻守对抗态势,在纷杂的情况中重点意识到与自身行动意向最为密切的信息,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为朝向攻守的个人动作做出正确的定向。篮球意识不但是对比赛对抗现实情景的主动反应,而且可预见攻守态势的下一个发展和某种可能。通过对攻守态势发展和可能的预测,来决定采取的个人战术进行,进而实现对技。战术的主动调节。
  二、篮球意识的含义及形成规律
  意识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篮球意识从广义上说,是运动员对篮球的比赛规律的理解和认识。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正真奥秘。”因此,可以把篮球意识定义为:运动员通过专项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篮球意识可按队员的临场表现,分为:传、接球、投篮、突破、跑动掩护、防快攻、协同配合防守、抢篮板球等意识。
  心理学指出,人的意识是在改造客观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篮球意识也是在长期的科学地、系统地训练与多次激烈对抗比赛的战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运动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结晶,并随着篮球运动员篮球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产生,也随着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而提高。实践是篮球意识的源泉。篮球意识的形成,是从感觉阶段的概念、判断到推理阶段的决断过程。
  三、篮球意识的培养方法
  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本人的感受,意识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强,则很难改变。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应把它放在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有些运动员“意识”不强往往表现在临场情况不明,头脑不清,场上运动盲目,致使本人和全队技、战术的动用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经常观摩训练和比赛,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
  (二)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意识是一种经验的综合反应。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依赖于经验。作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间接经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积累间接经验即是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捷径。积累间接经验,应注重教练的理论传授,使理性知识得到升华;阅读前人的经验总结,从中得到启发;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三)基本技术训练与篮球意识训练相结合。在基本技术训练中,不是独立地练技术动作,而是贯穿篮球意识的内容,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篮球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加快篮球意识的培养。
  (四)战术思维训练。球场上的各种信息进入运动员的大脑后,需要运动员经过自己的思维迅即做出判断。只有判断迅速准确,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战术动作。因此,要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要求运动员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这是激发运动员战术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对形成和提高篮球意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五)注重节奏。比赛节奏是一种艺术性的配合默契的集体行为。增强队员的节奏意识,必须使全队思想统一,使反应和行动产生积极影响。在技、战术教学和训练中,应对节奏提出明确的要求。
  四、结论
  篮球意识是篮球运动员全面素质的体现,是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一种潜在意识。运动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因为这是造就篮球人才的基础。运动员应锻炼过硬的本领,熟练地掌握各种基本技术和战术,并把技术和战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用联成一体,这样才能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要进行艰苦的训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全面的过程,只有经过科学、刻苦、全面的系统训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文明.篮球意识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 张硕.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篮球意识[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4.
  [3] 杨永.浅谈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篮球意识的培养[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
  [4] 张粟一.大学体育教学中篮球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魅力中国.20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现在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建立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上的,体育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保证,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则是这个保证的前提。1.运用愉快教学法激发体育兴趣,2.加强交流,驱动情感,3.活用教材,激发兴趣,4.运用需要满足法,激发体育兴趣。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驱动情感 活用教
期刊
摘 要 通过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模块化学习的教学策略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得出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根据各模块的功能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结论,旨在促使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能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健美操 模块化  一、前言  模块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西方心理学界认为它是
期刊
摘 要 当前,田径运动项目受社会生活、传统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普通高校的田径教学面临困境。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高校田径教学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田径教学 制约因素 对策探讨 高校  一、前言  田径是运动之母。走、跑、跳、投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针对在初学前滚翻技术动作时,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我们借鉴了“斜坡练习法”,此法对前滚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斜坡练习法”的练习过程中,也出现了美中不足。学生掌握不好高低落差的滚动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我们想到了落地缓冲,学生掌握了落地缓冲,从而
期刊
摘 要 选项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体育选项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体育选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 选项教学  自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各高校都试图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排班上课,进而满足
期刊
摘 要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院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职业导向的需求,本文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应包括体育基础课、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的新型体育课程模式,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而且要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最终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职业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滨州一中、二中、六中和北镇中学四所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的教学模式、方法,并提出改革对策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滨州市 普通高中 体育课田径项目 教学现状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课时量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标准》规定中学田径课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健康品格 培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讲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品格培养的几个方面: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一)体育
期刊
摘 要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正逐渐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但在深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后,仍发现不少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贯彻“分层教学”的精神,体育教师必须从意识上减少主观预设,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情,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等基础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关键词 学情
期刊
摘 要 高校体育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思想为宗旨的教育基地,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体育理论现状的分析,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提出来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给高校体育教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独立人格,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