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浪漫体制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d3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你会跟谁结婚》,文中提到经济学家的数据显示,现在美国的婚姻中“强强联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高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结婚,高学历者和高学历者结婚。
  经济学家很无奈,我们对此也很无语。在发表那篇文章的网络留言区,我们搞了个行为艺术,只放出一位读者的留言——“我只和我爱的人结婚”。
  我们表达了态度,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婚姻大事,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叫《你属于哪个浪漫体制》。
  布鲁克斯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社群动物》《品格之路》这些书就是他写的。



  他首先写道,有一个从小在俄罗斯长大、16岁移民到美国的女作家叫波利娜·阿伦森,她对美国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阿伦森说,俄罗斯人认为,爱情是上天注定的,爱情来了你就无法抗拒,人们为了爱情愿意做出牺牲,甚至可以承担痛苦。总之,所有事情都应该为爱情让路。
  但是,美国人不这么认为。阿伦森发现美国人特别讲究“选择”。美国人寻找恋爱对象和结婚对象时,会特别理性地权衡比较——对方能不能满足我的各种需要?我在这段关系中,能不能舒服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就好像是在挑选一件适合自己的商品一样。
  阿伦森对美国人的这种婚姻观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美国人过分强调自我,有很强的边界意识,特别不愿意依赖对方。阿伦森追问,美国人这种“自立自强”是不是太夸张了,人在婚姻中不就是应该互相依赖吗?
  布鲁克斯对此有感而发,他把俄罗斯人的婚姻理念称为“命运体制”,把美国人的婚姻理念称为“选择体制”。
  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想补充一句。其实除了这两种体制,某些中国家长的婚姻理念也是一种体制,也许应该叫“指标体制”。这些家长给子女挑选对象,都是按照一系列量化的硬指标来的:工资多少、学历多高、身高多高、年龄多大。美国人虽然讲理性,但至少没有这么直白,而中国家长则直接把人指标化了。
  当然,大多数中国人也不是这个态度。那么俄罗斯体制和美国体制,哪个体制好呢?
  布鲁克斯说,都不好。“命运体制”太草率,但是“选择体制”又太现实了。美国人真的把婚姻当成了“市场”,挑选适合自己的,同时也被别人挑选——如此理性,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很多人挑花眼之后,干脆不结婚了,在不到30岁生了孩子的女性中,超过一半是未婚妈妈。
  布鲁克斯说,你去考察那些携手走过大半辈子、婚姻幸福的老夫妻,会发现,他们的婚姻既不属于“命运体制”,也不属于“选择体制”,而是属于“契约体制”。
  在“契约体制”下,婚姻是一个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双方都需要改变自己。
  你不需要在婚姻市场里精心挑选另一半。“契约体制”认为,婚姻有一定的偶然性,你可能偶然遇到一个特别令你心动的人,说结婚就结婚了。但是请注意,这一步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第二步,也就是双方如何把婚姻关系维持下去。
  布鲁克斯说,你们两个人要建立“我们”这个概念。从此之后,在生活中的优先级别,你们两个人的“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是对方的需求,而你自己的需求只能排在第三位。
  “契约体制”认为,双方结婚以后,不应该过分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而应该互相依靠。
  那么,这个“契约”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一旦婚姻出现危机,双方都要明白不能轻易退出。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再深入一步去挖掘双方的关系。
  可是为什么要這样呢?我生活得自由自在,何必非得结婚,受这个契约的束缚呢?
  布鲁克斯说,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人在一起,还有更高的目的。显然,更高的目的就是孩子,照顾孩子必须要两个人共同努力。
  但是,还有一个比孩子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我们要通过婚姻关系去增加自己的“可爱度”。“可爱度”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是指小孩子的那种聪明可爱,而是“值得被爱”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一个结了婚的人,会慢慢变得不那么自私。他会学着去爱别人,自己也就变得更加值得被爱,从而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归根结底,“契约体制”的出发点,就是爱比自私更有价值。做事永远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生活其实没什么意思,搞不好还是一个自我窒息的过程。学会爱别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我还看到过一篇研究性文章,是华南师范大学的王智波和李长洪的一篇经济学论文《好男人都结婚了吗——探究我国男性工资婚姻溢价的形成机制》。这篇文章使用统计方法,把各种可能的相关因素(比如年龄之类)都排除在外,发现处在婚姻状态的男性,比没有处在婚姻状态的男性,工资高了6.8%。
  你可能会说,肯定是挣钱多的人才能找到老婆——而这项研究恰恰证明并不是这样。事实上,结婚3年以内的男性并没有这种工资溢价,是在3年以后,处于婚姻状态的时间越长,男性的工资越高。研究者甚至发现,这个溢价不能用“结婚以后有人照顾自己”来解释,也不能用“男人结婚以后责任感更强”来解释。
  真正左右这种溢价的,是他的妻子的素质。研究者的结论是,一位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妻子,对丈夫有“相夫效应”。说白了,就是男人跟她结婚以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所以才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不是好男人都结婚了,而是结了婚才变成好男人。
  这是经济学家搞的统计研究,只能使用可观测的变量,所以谈的都是收入、学历这些“硬指标”。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这项研究其实就是布鲁克斯所说的“婚姻的更高目的”。
  我认为“契约体制”并不仅仅是一种婚姻观,对任何严肃的事业而言都应如此。整天问自己喜欢什么,永远都在做选择,没有常性,这种生活其实并不愉快。自己亲手创造一个更好的关系、一份更好的事业,乃至一个更好的自己,这种理念才最值得追求。
  (嵩云曲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一书,喻 梁图)
其他文献
温柔的地中海是让人无法拒绝的,蓝紫色的海波编织着执拗无望与从容淡定的花纹,雪白的浪花映照着转瞬即逝的笑容。带有圆圆的周边弧线的海洋,由于一无所有而显得一切尽收眼底,地球也好像变小了些。我甚至计算着,绕海面游一周的公里数、时间,还有新作的此篇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她”,要不要跳下去试着游一游。而原来看着十分伟岸的邮轮,由于它的安静无声,也由于它的超强定力与减震设施,显得谨慎与委屈。一片海,一艘可以装载数
期刊
我爱茶又爱诗,因此读了茶诗无数。最令我心醉神往的,就是这两句了:“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  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这两句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茶器里的茶汤可以注到十分满,人生在世却有种种欠缺,不可能这样圆满。或者,可以进一步解释为:满是茶汤的小小茶杯真是广大,杯外的人世反而狭小局促。但是,这十个字的含义似乎远不止这些。说不清,但能体会到,真是——醍醐灌顶。  茶芳洌清神,其清入骨,除了实用和享受层面
期刊
1  大约半年前,母亲的心脏有些不太对劲。说是突发性脉搏急速跳动,一时之间会增加到超过每秒钟两百下。虽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是母亲和我们都感到不安,决定住院检查。这年除夕就满七十岁的母亲身體一向很健康,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住院,尽管医生说只要一个月就能出院,让她不必担心,但她似乎还是做好了赴死的心理准备。  刚住院的两三天,简直是人仰马翻。一到晚上,她便抓着一把十日元硬币到走廊上打公共电话,报告当
期刊
保罗·帕夫利科夫斯基  在柏林看保罗·帕夫利科夫斯基的新电影《冷战》,总显得意义非凡。冷战期间,这座城市被一分为二,一半被社会主义苏联控制,一半被资本主义阵营统治。柏林,是两种力量持续对抗的核心。在1961年柏林墙竖立之前,这里被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视为通往西方的入口。电影《冷战》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1949年,因为要筹备一支能进行对外表演的民族音乐演出团,音乐家维克多到波兰乡村
期刊
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威廉·伊斯特利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了16年,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要知道,世界银行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银行,而是国际扶贫机构,其宗旨是给世界上的贫穷国家提供援助,帮助那里的人民脱贫致富。  对于这个扶贫组织的业绩,伊斯特利写过一本书——《白人的负担》。他在书里说,在非洲,如果每个儿童能拿到12美分打上一针疫苗,死于疟疾的人数就会减少一半。但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高达2.3万
期刊
“心理账户”,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在1985年的一篇名为《心理核算和消费者选择》的论文中率先提出的。通俗点说,“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获得收入或进行消费时,总是会把各种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列入不同的“心理账户”,比如“家庭日常开支账户”“消费娱乐账户”“孩子学习账户”……如果是“买彩票中奖的钱”,我们就比较容易大手大脚地使用;“朝九晚五挣来的辛苦工资”,我们则会精打细算。  有一
期刊
在上幼儿园时的某个春天,我被母亲带到纺织厂,放在宽敞的仓库里。在山一般高的布匹中,母亲给我留下一堆从工厂图书馆里借来、售价3毛8分一本的连环画。在我还只能约略明白一些省份、河流和花朵的含义的年纪,图画拯救了我:它们是连贯的片断,连缀成一个又一个故事,可以与电视屏幕或现实生活交相辉映。  我识字之后,最初与我做伴的是《杨家将》《说唐全传》,还有《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白马银枪、辕门刁斗、沙场尘烟
期刊
一连数日阴雨,不得出游,我窝在家中读《山家清供》,甚觉有趣。正巧住在福建茶园的朋友松青打来电话,她说天气冷了,若我去武夷山,她一定要请我吃兔肉火锅。我大吃一惊,反问她:“崇安竟还有兔肉火锅?”松青有些不解:“很常见啊!以前交通不便,靠山吃山,村落里还有猎户。我小时候冬天打来野味,就地生火涮着吃,又暖和又新鲜。”  我喟然叹道:“你们的火锅很可能是800年的活化石了!”  800多年前的一个雪天,南
期刊
在美国作家普拉姆·赛克斯的一部小说里,达芙妮要为女主角举办一场订婚派对,但是女主角的未婚夫情绪很糟糕,在派对前一直在工作、看电视新闻、收发邮件,冷落了女主角。女主角向达芙妮哭诉,想取消订婚派对。达芙妮说:“不能取消!我老公布莱德利已经让公司的飞机把切克餐厅的食物空运来了!关于他不理睬你这一点,别担心!布莱德利几乎从来不和我说话,男人言简意赅、沉思不语的时候最性感了!”當派对在达芙妮位于比弗利山的西
期刊
丹尼尔·卡尼曼的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中,对于市场营销和品牌神话的缔造,我们获得了两个重要启示:其一,顾客对于品牌信仰的个人自信,大部分基于他们在品牌故事中能够看到的意义——尽管这些意义有时候聊胜于无;其二,记忆式的品牌故事为将来保留了强有力的参考价值。  我们的记忆与品牌故事彼此连接,我们想要记住的东西也与我们自己所做的决定密不可分。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好,让它听上去更加真实,我们会不断地对它进行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