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幻想曲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柔的地中海是让人无法拒绝的,蓝紫色的海波编织着执拗无望与从容淡定的花纹,雪白的浪花映照着转瞬即逝的笑容。带有圆圆的周边弧线的海洋,由于一无所有而显得一切尽收眼底,地球也好像变小了些。我甚至计算着,绕海面游一周的公里数、时间,还有新作的此篇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她”,要不要跳下去试着游一游。而原来看着十分伟岸的邮轮,由于它的安静无声,也由于它的超强定力与减震设施,显得谨慎与委屈。一片海,一艘可以装载数千名游客的超豪华邮轮,被包含了懒惰、愚笨与贪婪的人类收拾得俯首帖耳、悄无声息。空间与时间就这样在大海上聚合与离散,扩大与缩小,积存与失落;而体验、感动与忘却,就这样如落花流水,欲诉无言。想起时间与空间,生命与感叹永远这样移动着、变化着、消逝着,我流泪了。
  好的,假设在这篇耄耋之年的作者所写的大龄青春小说里,她是一个39岁而且心猿意马的美女,身高1.73米,体重56.4千克,长着广州人的眼睛、青岛人的身材、米脂人的脸庞,还有湖南人的意态;她具有北京的学士、加州的硕士、海德堡的博士学位;有做院士的父亲、当工商联主席的爷爷、在梅兰芳门下学过戏的母亲。早在许多年前,她陷入了公主与王子的感情旋涡,然后遭遇痛彻心扉的失望。后来,她用学历、学位与超强体力训练报复了生活。接着……她走向40岁。
  3年前,她结识了比她小5岁的声乐教师小李,小李在圣彼得堡与那不勒斯的比赛中都取得了好名次。这终于使她恢复了美丽、笑容、狡黠,还有在大海上旅行的美梦。
  在一个月前,他们之间产生了隔膜。他们二人已经确定了结婚日期,预订好举行婚礼的酒店。她热切地希望小李为她做一件事。做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猜一猜:例如小李约她一起看一部伊朗影片;例如小李为她网购一瓶匈牙利产的以30筐葡萄为原料的金色甜葡萄酒;例如小李替她与她的一个闹了点误会的好友通一个电话,说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这些小小的请求,小李居然置之不理。对了,就是类似的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使她伤心欲绝,取消了婚事,仅仅是预订酒店的费用,她与小李就损失了8000块。她的父母为此痛心疾首,说了她一顿。她则嚴正指出:她不可以为了结婚而结婚,她不是一件亟待处理的、即将过期的罐头。一想到自己要做一件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与身份的事,她便很痛苦,心有不甘。她宁愿一辈子不结婚,她愿意独身一辈子。然后父亲摔了一把罕见的坭兴(不是宜兴)陶茶罐,母亲哭出了声。过了两周,她从北京飞到慕尼黑再转罗马,最后上了这艘“地中海幻想曲”号邮轮。
  第5天,她与数千名游客上了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她在岛上吃了小吃,并要了一瓶干白葡萄酒。她觉得是追求养生的傻劲儿使得多年来红葡萄酒在我国大行其道,然而,她只喝干白。圣托里尼的干白一瓶只卖10欧元。这种用本地葡萄家酿而成的酒,说酸不酸,说甜也不甜。有酸有甜而且有一种高贵的凝结,有一种保留和恬淡,有一种敲击和嘲笑。这种干白好像对消费者绷着小脸,它并不追求可口,它微微地保护着陌生感,并不为了讨好任何人,它有着冰雪般的聪明与清爽的口感。
  她在小小的神奇的岛上,喝了一整瓶,喝得如醉如痴。
  傍晚上船以后,她在阳台舱房倒头便睡。后来她梦见自己果然登上了邮轮,梦到自己喝了琼浆玉液,梦到自己在地中海与大邮轮上飞翔。她贴着海面飞,贴着舰舱飞。她与海鸥一起飞,与海鸥一起降落到海面上,她也与海鸥一起戏水,并且寻找小鱼作为食物。她觉得有点凉。有风。头有点重。喝多了。不该喝这么多酒。这时候有人敲她的舱门。
  “我也在这条船上。我也在。我也上了这条船。上了船的也有我。”
  像是在读《弟子规》与《三字经》。像是9月1日的小学开学典礼。像是在唱诗。像是在念经。她哭起来了。
  她飘到第11层甲板的咖啡厅。她走到第12层甲板的红色跑道。她轻盈地跑了一圈。她飞到第13层的迪厅,又转到了泰国餐室。她没有看到任何人,她失望了。同时她开始更加清楚地听到声音:“当然,我是小李。我也上了这条船。我就在你的旁边。你喝得太多了。你待会儿就看到我了。我给你买了30筐标准的‘多卡衣’酒。我已经联系好了,回国后马上去电影资料馆看伊朗影片《天堂里的孩子》,还有印度大师卡比尔·汗导演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已经与你的闺密通了电话,她说下周五请我们二人到她家吃莲藕。还有,还有,还……”
  还有什么呢?天啊,她睁开眼睛,小李穿着邮轮的文化衫——黑色的图案,“MSC”的字样赫然入目。他拿着一个经过他的粘贴修理完好如初的坭兴陶茶罐——广西的坭兴正在学习江苏的宜兴,发展自己的特色工艺品——然后小李哭了。她也哭了。
  一小时后,她开了电灯,在安静的船舱里,她感觉到些微的凄凉。她仍然相信自己内心的强大。她看了看手机,是凌晨3点。她去卫生间洗漱。她穿上一件风衣,脖子上围上一块纱巾。她悄悄地从第11层往上走。她发现,在这个时间起身散步的竟也有六七个人,已经有人用英语向她问好。
  此日的清晨,她应该在雅典卫城登陆。她坐了3个小时,提前在餐厅用了早餐,她轻松愉快地进入自己的666号舱间。坐下来后,她喊了一声。
  她看到,沙发面前的茶几上,摆着深色的坭兴陶罐——坚硬、有光泽,如墨化了的赤铜,灰、黑、赤褐,逐步变化,再慢慢归一,如金属,如玉石,又如玻璃。这正是被父亲在愤怒与怜爱中摔了八瓣的那件上品茶具。
  请设想:她终于明白了,信息中会有信息的隔膜,传播时会有传播的故障。小李在她的暴怒与伤心中只说过一句话:“我没有收到,没有收到,没有收到你的微信啊!”
  她喜欢这次旅行。她喜欢希腊的小岛上,悬崖峭壁上的上圆下方的蓝顶白屋子。她喜欢那不勒斯的桑塔露琪亚港,黄昏时分,一只鹰在海港的上空飞翔。小李给她唱过而且还会给她唱《桑塔露琪亚》。她甚至坚信,如果余下的几天,她不能在这艘邮轮上找到小李,那么小李3天后一定会在罗马附近的奇维塔韦基亚码头,要不就是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拿着一束产自荷兰的玫瑰等她。桑塔露琪亚的另一边就是庞贝,因维苏威火山爆发埋葬于公元79年。一面是岩浆,一面是火山灰。历史上有过那么多的悲苦恐惧。她终于赶上了幸福。她祝愿自己与亲友过得幸福。
  “必须的。”宋丹丹说。
  (海客谈摘自《上海文学》2019年第1期,李 旻图)
其他文献
一天法玛发现,美德是一种长满了脚的圆形微生物。他立即让他岳母喝下一大勺美德。结果非常可怕:这位女士抛弃了她尖刻的言论,成立了保护迷路登山者俱乐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她楷模般的表现使得她女儿此前从未被他察觉的种种缺点暴露无遗,这令法玛无比震惊。他别无选择,只得让妻子也喝下一勺美德。妻子当天晚上离他而去,因为她发现,他粗鄙不堪,可有可无,与浮现在她眼前的闪闪发光的道德典范截然不同。  法玛思考了很
期刊
侏罗山谷在瑞士西南部,毗邻法国普罗旺斯地区,人类学家在此地发现过恐龙化石,因此将这一阶段称为侏罗纪。17世纪初,苏黎世等城市的钟表匠避难于此,因而渐渐形成欧洲最著名的表匠聚集地,进而形成一种“血统”。2014年4月,我受邀到巴塞尔(尼采在这里的大学当过教授)参加第62届钟表展,之后专门到侏罗山谷去“朝圣”。  侏罗山谷呈狭长状,宽仅数百米,长十余公里,内有一个雪山大湖,坡顶小屋遍布四野,一眼望去,
期刊
中国人的“灵魂得救”是因人而异的。对一连串无穷无尽的世俗生活感到满意的人,根本不需要“得救”,做事只要不出情理,就不会铸下不得超生的大错。  有些人见到现实生活的苦难,希望能够创造较合意的环境,大都采用佛教的修行方式,沉默,孤独,不动。受此影响的中国人可以约略分成两派。较安静的信徒——告老的官、老太太、寡妇、不得夫心的妻子——将他们自己关闭在小屋里,抄寫他们并不想懂的经文。与世隔绝,没有机会作恶,
期刊
玲玲  阳春三月,“《读者》光明行动”项目组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弱视儿童筛查行动。成都分院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展开筛查,为当地15所学校的9780名学生做了视力义诊,发现视力不良者1956人,确诊489人患有弱视;济南分院医疗队在山东省聊城市多个乡镇小学展开筛查,共义诊830人,确诊285人患有弱视,患病率高达34%;沈阳分院医疗队在辽宁省孤儿学校进行了筛查,共义诊522名学生,确诊78
期刊
如果不是我们对事物的感情,我们还能在何处感受自己的生活?如果我无法感受,如果我的灵魂不再能激荡,那么巨大的财富,锦衣华服,美人相伴,于我又有什么意义?我爱我自己的敏感,这种柔软,这种因灵魂激荡奔涌而至的兴奋,是我的嫁妆,是我生活的动力所在。如果我是个摔跤手,我就应当把肌肉看作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我强于心算,是办公室的小头目,就不会有人敢在我面前说,心算是不值一提的能力。  同样,作家必须敏感,才能
期刊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价朴树的歌:  那些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的人,那些在厨房为三岁的女儿调辅食的人,那些在陌生的机场等待延误航班的人,那些悄悄走到陽台偷偷点起一根烟的人,会在副歌响起的刹那回到自己人生中最无畏的年华。  他们停下手边的事情,望着窗外的阳光或者雨滴。  想起一个人的温柔和背叛,想起一个梦想的升起和破碎,想起至今自己最受万众瞩目的那一刻,想起声嘶力竭也唤不回来的离别。  有人可能会哭起来
期刊
自从那个如今已经无法追回的夜晚,  或者,从你那蒙眬的双眼  于黄昏乍始的时分平生头一次  在一处花园或庭院得识月亮的容颜,  那皓月就怀着脉脉情意  (维吉尔大概是这么说的)与你为伴。  永远都会这样吗?我知道,  总有一天,会有人坦白地告诉你:  你将再也见不到那轮明月,  天数有定,谁也不能改变,  你已经到了限定的终极。  即使打开世界上所有的窗户  也于事无补。晚了。你再也找不到月亮的踪
期刊
吹笛少年\〔法〕爱德华·马奈\布面油画\1866年  我上大学那年,弟弟只有六岁。第一次放寒假,我带回一个单放机和几盒磁带。有一天早上,弟弟钻进我的被窝。当时我正躺在床上听《梁祝》,于是取下耳机罩住他的耳朵。那是弟弟第一次听世界名曲,他满脸的惊喜之情我至今未忘。虽然弟弟只会说“真好听啊”,但我知道,在那一刻,这幼小的生命被美好的东西打动了。  《梁祝》为什么好听?六岁的弟弟答不上来,现在的我对此也
期刊
不知道他28岁时长什么模样。  28岁时,这个浙江安吉鄣吴村的矮个子年轻人经历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娶了比自己小4岁的菱湖镇施姓女子为妻,二是随交情颇深的金石家兼古董商金杰到上海游历了一番。这一年是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此时,他名叫吴俊,一个平凡而简单的名字。他还不过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没有人会把他与后来名声如雷贯耳的大师联系到一起。  28岁之前,他已经经历过太多彻骨的疼痛,先是避
期刊
贝克特  “二战”前夕,贝克特路遇一个流浪汉,流浪汉向他要钱,他没给,流浪汉为此打伤了贝克特。后来,贝克特去监狱看这个流浪汉,问他为何动手,流浪汉就回了一句:“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流浪汉启发了贝克特,但显然,“流浪汉”和“不知道”构成了《等待戈多》的关键词。1958年,该剧在美国上演时,导演问贝克特:“这个戈多到底代表什么?”他亦回了一句:“我不知道。”接着解释说,“我要是知道,早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