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3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抗大建校80周年,也正好是我们亲爱的父亲、开国中将刘忠诞辰110周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4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们身边,好像他并没有走远,只是静静地微笑着看着我们。
  忠孝难两全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成功人士大都是孝子。”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孝子。2004年秋,我前往四川省雅安市追寻父亲战斗和工作过的足迹,希望收集他当年任西康省军区司令员、六十二军军长时的故事,结果意外地在雅安军分区干休所见到了父亲当年的警卫员李永海叔叔。他告诉我:因父亲自1932年打福建漳州时路过家门,已经18年没有家里的消息了。1950年,他奉命前往我们老家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寻找我的奶奶。当地区公所派人陪同李叔叔刚走到才溪村口,恰恰遇到正在讨饭的奶奶林连秀。奶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独子还活着,而且还当了司令、军长,当场就晕倒在土路上……
  父亲1906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一个穷苦农民的家里。取名刘永灿,小名太平,是个独生子。家中祖祖辈辈忠厚善良。父亲小时候家贫,7至9岁时在伯父、舅父资助下仅读了3年的私塾。父亲5岁那年,因祖爷爷病故,无钱安葬,家里把仅有的半亩秧田典当给了地主。不久,爷爷又得了重病,家里一贫如洗。奶奶只好每日上山砍柴去换点吃的,父亲也常随奶奶挖野菜充饥。为了生活。12岁的他开始学做泥瓦匠,被工头打骂是家常便饭,受尽了欺压和屈辱,奶奶每每见到瘦骨嶙峋的儿子都心如刀绞。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来到才溪乡,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才溪乡展开了。父亲要参加农民协会,奶奶听到后很支持,说:“儿子加入农民协会是要为穷人办事。”后来,父亲成为才溪乡农民武装暴动的领导人之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离开闽西根据地长征,还乡团卷土重来残酷地迫害红军亲属,奶奶一家吃尽了苦头
  解放后,父亲曾多次接奶奶到雅安、南京和北京生活,希望多尽孝心。无论白天工作再忙,每次下班回来,父亲都会到奶奶的屋里坐坐,陪她老人家说说话。后来,奶奶因为不习惯城市生活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家,父亲总是在百忙中每月写信、寄生活费给奶奶。1963年9月,父亲接到来自福建的急电,告知奶奶病危。经批准,父亲心急火燎地回到才溪。奶奶一见到父亲,病情竟有了好转。由于北京的工作忙,过了两天,父亲只能含泪告别了奶奶。可刚回到北京就接到奶奶过世了的电话。此时父亲已无法再返回老家,只能向着南方鞠了几个躬。他含泪告诉我们:“你们的奶奶是个伟大的女性,她把独子贡献给了革命。我是牢记母亲‘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训导,坚定不移地为革命奋斗终生的。”之后逢年过节,父亲常常和我们讲起奶奶的故事。
  1979年,父亲离休后,几乎每年都要回福建老家看望乡亲们,给奶奶扫墓……
  父子情深
  在我搜集整理父亲的资料时,父亲捐赠给福建省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抗大笔记本”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向博物馆要来了复印件。笔记本里有父亲在抗大听毛主席授课时的笔记,有听康生传达中央文件的记录,还有他听课时绘制的5次反“围剿”的战役示意图等等。但笔记本的首页上自右向左竖式写下的几行字让我尤为关注。由于字迹已不那么清晰,我拿来放大镜仔细观看。那是父亲写下的在战争年代没有活下来的我的那些哥哥姐姐们的名字和生卒日期:“正安生于一九三八年(戊寅年)五月八日,没于四一年十月二十八……在砖壁野战医院:兴安生于三九年八月(庚子曰),青漳生于四二年(辛巳年)一月十五日,是第三个孩子,青安生于四四年(甲申年)三月十七日……”
  在我的记忆里,几乎很少听到父母谈论关于战争年代出生的哥哥姐姐们的故事。我只知道爸爸妈妈共生育了11个孩子,在战争年代失去了5个。天下的父母哪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他们不说是因为会太难过,但父亲从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失去的孩子们。在家里的老相册里,父亲在几张发黄的老照片的正面,清晰地标注了我哥哥姐姐们的名字和拍照时间。在南征北战中,父亲一直把那些照片带在身边,可见父亲对他们的爱很深很深……
  战争年代,行军打仗,缺吃少穿,又缺医少药,生存条件极差,尽管如此。我的父母还经常帮助战友们抚养孩子。1941年,时任抗三团会计的甄子明、李金雪夫妇奉命去华中工作,可他们刚出生的儿子甄怀志无人照看,很是焦急。父母亲知道后,主动承担了甄怀志的养育责任,说:“都是革命后代。”他们节衣缩食用自己的津贴为怀志买衣添食,而自己的长子刘正安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父亲对我们这几个解放后出生的孩子也有他独特的教育方式。笔写(写回忆录)、言传(讲革命故事)、身教(以身作则)是他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三部曲”。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带上儿孙回老家才溪,亲自为儿孙们讲解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史,还要在才溪乡著名的“列宁堂”前合影。
  幸存者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我还发现了十几盘录音带,都是父亲当年写回忆录时录的音。内容是关于长征的、抗大的、上党战役的、军队院校的回忆……
  1979年。73岁的父亲正式离休。虽然赋闲在家,他却总想着该给后辈留下些什么。经过认真思考,他下决心写回忆录。他说:“这才是应该留下的革命遗产啊!”只要他决定去做的事,不成功绝不回头。从此,父亲开始每天笔耕不辍,雷打不动地写起了回忆录。
  1982年与父亲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母亲病故,对父亲打击很大,已经戒了烟的父亲又开始吸烟。以此排遣对母亲的思念。1983年1月,父亲患了肺癌,放疗、化疗接踵而来,父亲硬是通过治疗和气功锻炼闯了过来。1985年中秋节,父亲突发脑溢血又在三〇一医院急诊手术,术后深昏迷整整16天,他以顽强的生命力再次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
  父亲身体刚刚恢复,就不顾家人的干预,继续写回忆录。他说:“我是一个老党员,要活到老,工作到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回忆录没写完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严格执行。他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终于战胜了肺癌,还被评为京津沪三市的“抗癌明星”。
  在秘书的协助下,父亲终于完成了近20万字的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和《闪光的足迹》。
  1955年9月。父亲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勋章。在授衔之际,父亲想起了那些在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了的老战友、老部下,他写道:“我是一个幸存者,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要归功于革命先烈和各战场流血牺牲的烈士。”
  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幸存者。”作为一个幸存者。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为革命捐躯的战友。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与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题图为刘忠将军88岁寿辰全家福)
其他文献
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他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从1958年到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他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工作。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被披露……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  隐姓埋名研制核潜艇  黄旭华,祖籍广东海丰,出生于1926年。小学毕业时七七事变爆发了,黄旭华随着逃难的人群
期刊
胡琏屡屡派兵窜犯  六鳌半岛,位于福建漳浦县旧镇东南,半岛地形狭长,三面临海,是闽南沿海一个突出而重要的前哨阵地,也是国民党军和海匪武装向福建内地窜犯袭扰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1950年夏起,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司令长官兼“福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胡琏,先后多次派遣“国军”和海匪由六鳌半岛登陆内窜。其中主要有:4月23日,匪首陈金柱率匪徒30余人在漳浦六鳌乡登陆;5月3日,以原国民党漳浦县县长翁化清为
期刊
近年来,滁州市国家税务局求新思变,敢闯敢试,追求卓越,走出了一条各项工作大突破、服务经济大发展、社会形象大提升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省文明单位”“全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等荣誉光彩夺目,连续6年省局“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五年市“目标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连续7年市“双拥模范单位”等荣誉熠熠生辉;国税窗口连续9次被市政府授予“红旗窗口”,
期刊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邓宝珊陪同傅作义去西柏坡拜会毛泽东。见面时,邓宝珊问毛泽东:“榆林的那两次仗,是不是可以不打?”毛泽东说:“第一次打榆林,我们是知道的,目的是牵制胡宗南的部队,配合陈赓部队过黄河。第二次,是彭德怀同志计划的,围城打援,后来因为粮食困难才撤了下来。”邓宝珊说:“我总感到不该打榆林。”毛泽东说:“两次围攻榆林,有一次还是该打的。”邓宝珊又问:“为什么在
期刊
淮矿地产合肥有限责任公司是淮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2008年10月进入合肥房地产市场,2011年7月由淮矿地产合肥有限责任公司、淮矿地产高新有限责任公司和淮矿地产安徽东方蓝海有限公司整合而成,一套机构三块牌子。  现有和平盛世、馥邦天下和东方蓝海三个项目,其中:  和平盛世项目位于合肥明光路与和平路交口西南(明光路原老矿机厂),处于合肥一环内,占地107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主要包括1
期刊
1935年6月5日是当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狱中的方志敏度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节。这一天,方志敏借聚餐与狱友畅谈了一次。  一  1935年2月初,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江西上饶押到南昌,关押在“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的普通号,与刘畴西、王如痴、曹仰山等难友同囚一室,4月下旬,被转囚到“优待号”。“优待号”条件不错,但很寂寞。方志敏时常想念战友,怀念在普通号的日子。他在《记胡海、娄
期刊
巢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15级财务管理三班积极响应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号召,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以经管学院团总支书记金晶作为指导老师,由财管三班班级学生干部、班级积极活跃的同学自发组织起一支实践团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以学习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团队依托经管学院团总支,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为活动基地,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利用
期刊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谷,中国共产党在白区的斗争处于秘密状态,秋收起义之后建立的红军革命根据地也处在敌人的封锁、分割中。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能否迅速建立秘密电讯,保持内外联系,加强革命指导,就成为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高瞻远瞩,下定决心,亲自过问和部署秘密电讯的建设工作,使我党我军的电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  上海秘密电台的建立  1928年
期刊
编者按: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新生的人民军队,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像的困难与压力下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书写了中国漫长而艰
期刊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1886年12月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贫苦佃农的家庭。1909年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不久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活动,成为滇军名将。1922年,朱德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1927年8月1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