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他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从1958年到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双亲。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他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工作。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被披露……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
  隐姓埋名研制核潜艇
  黄旭华,祖籍广东海丰,出生于1926年。小学毕业时七七事变爆发了,黄旭华随着逃难的人群来到重庆。
  在重庆,错过了夏季招生考试的黄旭华进入為流亡学生特设的大学选修班。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业。大学毕业后,黄旭华被分配到了华东军管会船舶建设处。
  1958年,中国的核潜艇研制计划启动。由聂荣臻挂帅的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成立了,黄旭华被召集到北京,出任副总工程师。上任的第一天,领导找黄旭华谈话:“小黄,核潜艇是高度保密的国防尖端工程,你踏进了这个门,就要一辈子隐姓埋名守在这里,你做好这个思想准备了吗?”32岁的黄旭华坚定地点了点头。
  研制核潜艇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全力解决核动力应用于潜艇的技术问题。这对于刚刚接触核潜艇研制的黄旭华等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难题。
  为了了解核潜艇,黄旭华决定发动所有相关人员,从调查研究入手,带着“三面镜子”,在浩瀚无边的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逐渐去拼凑核潜艇的概貌。“用放大镜找到疑点,用显微镜把它扩大,再用自己的知识,也就是‘照镜’加以鉴别,对的吸收下来,虚假的排除。”
  正在这时,有人从美国带回来一大一小两个导弹核潜艇玩具模型。这让黄旭华和同事们眼前一亮,这正是美国公开发售的核潜艇玩具模型。打开顶上的盖子,里面虽然没有注明是哪些设备,但可以看得出反应堆和鱼雷发射管,与他们所查资料基本一致,这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黄旭华采取骑驴找马的办法,边走边创造条件,绝不等待。没有计算机,也没有任何技术外援,黄旭华带领团队硬是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据,用了8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讯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
  “我是总设计师,我必须下去”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了。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核潜艇在完成多次试验后交付海军之前,都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这是一项风险性和考验性极大的试验。任何一块钢板,任何一条焊缝,任何一个阀门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艇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但深潜试验十分危险。大家不会忘记,1963年,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300米的深潜试验中出了事故而葬身大海,艇上129人全部遇难。
  面对300米的深潜挑战,黄旭华做了十分周密的前期准备,但让他感到担忧的是很多测试人员当时的心理状态,有个别测试人员甚至给家里写了遗书。
  于是,已经62岁的黄旭华严肃而坚定地说:“我是总设计师,我必须下去,我必须对这170名官兵的生命负责……我下去,不仅可以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深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我可以协助他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恶性事故的扩大。”黄旭华在动员大会上说:“我们下去是做试验,不是准备牺牲的,我们要把试验数据带回来。”
  在国外,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是科研团队保护的第一人,而62岁的黄旭华则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在他的精神感染下,所有参试官兵也变得淡定起来。50米、100米……两个多小时后,300米深潜试验顺利完成,核潜艇完好无损地浮出了水面。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黄旭华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成功之后,艇上要出快报,他们说你写几个字吧,我就写了首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自豪而充满深情地回忆着那段往事。(摘自2017年3月31日《作家文摘》孟兰英/文)
其他文献
胸怀全局,刘邓定下南进决心  1947年7月底的一天,位于山东巨野县西北的赵家楼村显得格外热闹,来自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的司令员、政委们冒着雨,蹚着水,踏进临时成为野战军指挥部的农家小院,参加刘、邓首长召集的紧急会议。  鲁西南战役结束后,连续征战的刘邓大军太需要喘一口气了。可是,虎视眈眈的蒋介石从各地调集十几万大军,向鲁西南实施分进合击,企图迫使刘邓大军于疲惫之际背水作战,进而将其歼灭于黄河与陇
期刊
美蒋密谋袭占东山  新中国成立后,被逐出大陆的蒋介石集团始终不甘心失败,日夜做着“反攻复国”的迷梦。  1953年初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上了一份来自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密电,内称:准备用一个加强师进攻平潭岛,并以此为桥头堡,展开对大陆的反攻。密电还说,美国“西方公司”热切希望实施此次反攻计划,许诺事成之后,给金门驻军一笔丰厚的报酬。  这份密电是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发出的。胡琏曾任国民党王牌
期刊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全体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  党内称呼即党员之间的相互称谓。在党内提倡党员之间互称同志,不称职衔,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期刊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积极探索建立巡视制度。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巡视条例,以中共中央通告形式下发。1931年,《中央巡视条例》的颁布和执行,标志着党内巡视制度正式形成。在革命战争年代,巡视制度为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任弼时是党内较早关注并倡导建立巡视制度的领导人之一,对如何建立党的巡视制度,怎样发挥巡视制度的重要作用,作了详细论述与阐释。  193
期刊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吴起镇。虽说当时红军的目标是北上抗日,可初到陕北连生存下去都困难,7000多人的中央红军只有1000多块大洋的家底。从哪里去找钱?毛泽东突然想到了几天前见过的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就写了个2500元的借条给徐海东。第二天,红十五军团供给部就从自己7000块大洋的家底中拿出5000块,派人送到中央红军后勤部,并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  为了
期刊
1967年1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一年级学生贺晓明骑了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城外万寿路的“新六所”(建国之初为中央领导人所建的办公和生活的地方,未完工,只建了六所房子)见父亲贺龙和母亲薛明。那个平常得令人想不起来的周末,成为贺晓明三兄妹与父亲生前所见的最后一面。  11月中旬的一天,贺晓明接到总参服务局的搬家通知。兄妹几个找了纸箱子,简单收拾了被褥、脸盆、毛巾和衣物等家当。第二天一早,
期刊
四、皖南事变、新四军重建军部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由安徽泾县云岭一带出发北移。当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袭击。新四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阵地全部失守。除约2000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捕。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国民党扣留,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期刊
1939年春夏之际,新四军彭雪枫游击支队第一次进军淮上,四打怀远县城,在淮河里擊毁日军汽艇,拔掉安乡、上下桥、沙沟、苏集等日伪据点,不到半个月,控制区域南到淮河沿岸,东到津浦铁路,兵临怀远县城。1940年6月,新四军彭雪枫部与八路军黄克诚等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第二次进军淮上创建淮上抗日根据地。四纵队司令部就驻在怀远龙亢钮家湾。在龙亢镇组建了淮上地委和淮上办事处
期刊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学院陆续设立了基本系、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情报系、政治系、函授系和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军兵种系,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时,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高瞻远瞩,又把眼光投向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战役指挥人才上。  刘伯承领衔呈文中央军委,“建议开办战役系,加强高级将领的训练”  1954年1月15日,在全国军事系
期刊
一个团歼敌一个军  1949年4月,严大芳率部直插浙赣路,为切断国民党汤恩伯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的联系创造条件。为了挽救彻底灭亡的命运,蒋介石命汤恩伯在浙赣路上以22个师的兵力,构筑新的防线,意在阻止和延缓我军前进,以争得喘息时间。  5月的江南,阴雨连绵,部队几乎天天在大雨中行军,战士们大部分是北方人,对江南的酷暑和淫雨极不适应,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行进十分艰难。  5月5日,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