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研究我国从齐家文化到隋唐这段历史中带有动物纹饰的铜镜,提取各朝代中铜镜的精品,进行纹饰分析。从而了解铜镜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和铜镜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反映了我国青铜器工艺发展的高超水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了解我国铜镜文化。
关键词:中国古代;铜镜;动物纹饰
1 铜镜的作用
1.1 铜镜的照容功能
尽管铜镜有很多的作用,但是照容却是其最主要的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许多的关于铜镜的人间悲喜剧。
1.2 铜镜的装饰品功能
铜镜的装饰功能比照容功能开始的更早,在齐家文化遗存中的铜镜中含锡量极少,很难磨出光亮照人的效果,同时镜缘上两个小孔之间的磨沟也有系绳的痕迹,可见这一时期的铜镜是一件装饰品。
1.3 铜镜的镇邪功能
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东亚地区,曾经盛行过萨满教,这种原始宗教中的萨满(也就是巫师)在做法时,全身披挂,佩很多面铜镜,铜铃,边跳边舞口中还念念有词。在汉族中,跳神的巫师也是全身挂满叮当作响的金属器具,可见以镜为饰本来便是起源于驱神弄鬼思想。因为镜子能反光,所以人们认为他能把鬼邪之气反射出去,然后镜子的光芒来自日光,自然能破除阴气,最后是镜子能照容,人们就认为镜子也能找出邪魔的原型。
1.4 联系人间情感的纽带
铜镜一旦普及开来,便成为联络情感的馈赠佳品,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制作精良的工艺品。把铜镜造成圆的,固然有美观,实用的目的,但在中国古代人心中,它又有欢聚团圆的意义,用来寄托人与人之间的热切思念及美好感情。
1.5 封建统治的绳索
在看古装剧时,衙门的大堂上总见到“明镜高悬”,意为明辨是非、断案如神。唐代帝王经常把铜镜赐给群臣,以显示龙恩浩荡,以调节君臣关系,或者也有明镜高悬的意思,即你们的心思我如明镜般清楚,所以你们最好不要背地里搞小名堂,同时也希望你们为政清廉,不徇私不贪财。
2 各历史时期铜镜鉴赏
2.1 齐家文化至商周时期铜镜特征
齐家文化至商周时期铜镜造型基本为圆形,镜型较小,直径为5.8~7.8厘米之间,最大不超过12.5厘米。镜体较单薄镜面近平,显得粗糙。这一时期镜钮以弓形钮居多,钮呈圆状且长,背面多无纹饰,即使有纹饰也是简单的几何线条,以放射状斜纹为主,知道西周以后才出现了重环纹和鸟兽纹。
(1)齐家文化铜镜特征。中国古代铜镜最早发现于齐家文化墓葬,目前发现的齐家文化的铜镜均为圆形平板状,拱形钮。仅仅具备样式,很可能是佩饰。这一时期的镜背饰七角星型纹,其间又填以平行斜线。镜缘上镂空两个对穿小孔。这两个小孔或是制造时留下便于悬挂,或是后来因为镜钮残坏,无法系绳,便在镜缘穿了两个孔。这面镜子锈迹斑斑,但纹饰还是很清晰,工艺精湛,图案设计精美,为铜镜史上最早铜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2)商代铜镜特征。商代铜镜目前发现有五面。早在1934年,河南安阳就发现了一面商代铜镜,但是许多专家对此持有怀疑态度根据这一时期的铸。1976年,殷墟妇好墓发现了西面铜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据此对1934年发现的铜镜做了肯定。铜技术分析,这一时期的铜镜已基本具有照容功能。
(3)西周时期铜镜特征。西周铜镜现已发现的数量不超过20面,出土地在北方的陕西、河南、北京、内蒙古等地。商周时期铜镜合金以红铜为主,锡、铅成分极少,红铜通常是容易生锈的。因此,这一时期的铜镜一般锈蚀比较严重,这也是这一时期铜镜特征之一。而且这一时期铜镜背面无纹者居多,即使有纹饰,也是简单的几何式线状,以放射式斜状纹居多,到西周中后期才出现了重环纹和鸟兽纹。
2.2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铜镜业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春秋战国是铸镜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这一时期镜纹的最大特点是主纹和地纹相结合,这是区别于其他时代铜镜纹饰的特征之一。细线条的地纹和粗线条主纹配合协调,以浅浮雕最常见。主要特点:1)主纹地纹相结合。2)这一时期铜镜含铜量高,含锡量较低,含铅量不确定,所以胎质较软,铜色泛红。3)此时期最常见的纹饰有云雷纹、山字纹、菱形纹、兽纹、蟠螭纹。
2.3 秦汉时期铜镜特征
秦统一六国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为西汉科学技术辉煌发展创造了条件。秦汉是我国铜镜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期。西汉早期除了沿用战国镜外,也发明了新的镜型,但仍保留了战国的特征。
汉代铜镜不仅新颖,而且镜子直径加大,镜体加厚镜重也随之增加,并出现了大型穿衣镜。两汉铜镜使用了娴熟的失蜡法铸造。因此,汉镜中的动物、人物等纹饰刻画的自如灵动生动,因为汉代对铜镜的合金和表面处理技术超高,这一时期的铜镜至今仍精光崭亮,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
东汉时期的铜镜最大的特点就是钮大且高,纹饰较以前更为丰富多彩,出现关注天象、道教、神仙故事以及神兽题材。
2.4 隋唐时期铜镜特征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隋唐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都居于世界的前列,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第三个鼎盛时期,也是这三个鼎盛时期中最杰出的。
唐朝流行纹饰多为瑞兽葡萄纹、花鸟纹、瑞华纹,以及写实花鸟、植物、社会生活,构图更活泼开放,改变了汉镜规矩呆板的风格。不仅铜质细。银白闪亮,铸造精致,而且镜型繁多,纹饰复杂,优雅美观。它摆脱了以前图案纹样那种拘谨古朴的规范,形成一种自有豪放的独特风格。
瑞兽葡萄纹镜为圆形,兽钮,镜背有一圈高凸弦纹将其分为内外区。内区为四种姿态各异的兽,攀援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葡萄蔓藤;外区为葡萄蔓枝,叶阔果硕,海兽与海马与葡萄相间,外高内低为唐镜中最盛行的镜类。纹饰具有时期代表性,动物纹饰灵活生动,显示出唐朝铜镜技艺的高超。
3 结论
通过这对铜镜镜背动物纹饰研究,了解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历史、文学、绘画、雕塑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赏价值。铜镜上的神话传说故事及虚幻的动植物花纹,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尽管有些认识是虚幻的,但毕竟属于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这便是铜镜文化的认识功能。
虽然铜镜的铸造与照容功能已成为过去,但古代铜镜仍大量存在,仍有其特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可以说,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灵光仍将照耀下去,正如一面铜镜铸铭所言:“七星朗耀通三界,一道灵光照万年。”
参考文献:
[1] 孔祥星.中国铜镜图典[M].文物出版社,1992.
[2] 周世荣.铜镜图案——湖南出土历代铜镜[M].湖南美术出版社.
[3] 杨桂荣.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馆藏铜镜选集[M].
[4] 周世荣.中华历代铜镜鉴赏[M].紫禁城出版社.
[5] 沈从文.铜镜史话[M].万卷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国古代;铜镜;动物纹饰
1 铜镜的作用
1.1 铜镜的照容功能
尽管铜镜有很多的作用,但是照容却是其最主要的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许多的关于铜镜的人间悲喜剧。
1.2 铜镜的装饰品功能
铜镜的装饰功能比照容功能开始的更早,在齐家文化遗存中的铜镜中含锡量极少,很难磨出光亮照人的效果,同时镜缘上两个小孔之间的磨沟也有系绳的痕迹,可见这一时期的铜镜是一件装饰品。
1.3 铜镜的镇邪功能
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东亚地区,曾经盛行过萨满教,这种原始宗教中的萨满(也就是巫师)在做法时,全身披挂,佩很多面铜镜,铜铃,边跳边舞口中还念念有词。在汉族中,跳神的巫师也是全身挂满叮当作响的金属器具,可见以镜为饰本来便是起源于驱神弄鬼思想。因为镜子能反光,所以人们认为他能把鬼邪之气反射出去,然后镜子的光芒来自日光,自然能破除阴气,最后是镜子能照容,人们就认为镜子也能找出邪魔的原型。
1.4 联系人间情感的纽带
铜镜一旦普及开来,便成为联络情感的馈赠佳品,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制作精良的工艺品。把铜镜造成圆的,固然有美观,实用的目的,但在中国古代人心中,它又有欢聚团圆的意义,用来寄托人与人之间的热切思念及美好感情。
1.5 封建统治的绳索
在看古装剧时,衙门的大堂上总见到“明镜高悬”,意为明辨是非、断案如神。唐代帝王经常把铜镜赐给群臣,以显示龙恩浩荡,以调节君臣关系,或者也有明镜高悬的意思,即你们的心思我如明镜般清楚,所以你们最好不要背地里搞小名堂,同时也希望你们为政清廉,不徇私不贪财。
2 各历史时期铜镜鉴赏
2.1 齐家文化至商周时期铜镜特征
齐家文化至商周时期铜镜造型基本为圆形,镜型较小,直径为5.8~7.8厘米之间,最大不超过12.5厘米。镜体较单薄镜面近平,显得粗糙。这一时期镜钮以弓形钮居多,钮呈圆状且长,背面多无纹饰,即使有纹饰也是简单的几何线条,以放射状斜纹为主,知道西周以后才出现了重环纹和鸟兽纹。
(1)齐家文化铜镜特征。中国古代铜镜最早发现于齐家文化墓葬,目前发现的齐家文化的铜镜均为圆形平板状,拱形钮。仅仅具备样式,很可能是佩饰。这一时期的镜背饰七角星型纹,其间又填以平行斜线。镜缘上镂空两个对穿小孔。这两个小孔或是制造时留下便于悬挂,或是后来因为镜钮残坏,无法系绳,便在镜缘穿了两个孔。这面镜子锈迹斑斑,但纹饰还是很清晰,工艺精湛,图案设计精美,为铜镜史上最早铜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2)商代铜镜特征。商代铜镜目前发现有五面。早在1934年,河南安阳就发现了一面商代铜镜,但是许多专家对此持有怀疑态度根据这一时期的铸。1976年,殷墟妇好墓发现了西面铜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据此对1934年发现的铜镜做了肯定。铜技术分析,这一时期的铜镜已基本具有照容功能。
(3)西周时期铜镜特征。西周铜镜现已发现的数量不超过20面,出土地在北方的陕西、河南、北京、内蒙古等地。商周时期铜镜合金以红铜为主,锡、铅成分极少,红铜通常是容易生锈的。因此,这一时期的铜镜一般锈蚀比较严重,这也是这一时期铜镜特征之一。而且这一时期铜镜背面无纹者居多,即使有纹饰,也是简单的几何式线状,以放射式斜状纹居多,到西周中后期才出现了重环纹和鸟兽纹。
2.2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铜镜业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春秋战国是铸镜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这一时期镜纹的最大特点是主纹和地纹相结合,这是区别于其他时代铜镜纹饰的特征之一。细线条的地纹和粗线条主纹配合协调,以浅浮雕最常见。主要特点:1)主纹地纹相结合。2)这一时期铜镜含铜量高,含锡量较低,含铅量不确定,所以胎质较软,铜色泛红。3)此时期最常见的纹饰有云雷纹、山字纹、菱形纹、兽纹、蟠螭纹。
2.3 秦汉时期铜镜特征
秦统一六国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为西汉科学技术辉煌发展创造了条件。秦汉是我国铜镜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期。西汉早期除了沿用战国镜外,也发明了新的镜型,但仍保留了战国的特征。
汉代铜镜不仅新颖,而且镜子直径加大,镜体加厚镜重也随之增加,并出现了大型穿衣镜。两汉铜镜使用了娴熟的失蜡法铸造。因此,汉镜中的动物、人物等纹饰刻画的自如灵动生动,因为汉代对铜镜的合金和表面处理技术超高,这一时期的铜镜至今仍精光崭亮,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
东汉时期的铜镜最大的特点就是钮大且高,纹饰较以前更为丰富多彩,出现关注天象、道教、神仙故事以及神兽题材。
2.4 隋唐时期铜镜特征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隋唐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都居于世界的前列,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第三个鼎盛时期,也是这三个鼎盛时期中最杰出的。
唐朝流行纹饰多为瑞兽葡萄纹、花鸟纹、瑞华纹,以及写实花鸟、植物、社会生活,构图更活泼开放,改变了汉镜规矩呆板的风格。不仅铜质细。银白闪亮,铸造精致,而且镜型繁多,纹饰复杂,优雅美观。它摆脱了以前图案纹样那种拘谨古朴的规范,形成一种自有豪放的独特风格。
瑞兽葡萄纹镜为圆形,兽钮,镜背有一圈高凸弦纹将其分为内外区。内区为四种姿态各异的兽,攀援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葡萄蔓藤;外区为葡萄蔓枝,叶阔果硕,海兽与海马与葡萄相间,外高内低为唐镜中最盛行的镜类。纹饰具有时期代表性,动物纹饰灵活生动,显示出唐朝铜镜技艺的高超。
3 结论
通过这对铜镜镜背动物纹饰研究,了解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历史、文学、绘画、雕塑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赏价值。铜镜上的神话传说故事及虚幻的动植物花纹,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尽管有些认识是虚幻的,但毕竟属于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这便是铜镜文化的认识功能。
虽然铜镜的铸造与照容功能已成为过去,但古代铜镜仍大量存在,仍有其特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可以说,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灵光仍将照耀下去,正如一面铜镜铸铭所言:“七星朗耀通三界,一道灵光照万年。”
参考文献:
[1] 孔祥星.中国铜镜图典[M].文物出版社,1992.
[2] 周世荣.铜镜图案——湖南出土历代铜镜[M].湖南美术出版社.
[3] 杨桂荣.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馆藏铜镜选集[M].
[4] 周世荣.中华历代铜镜鉴赏[M].紫禁城出版社.
[5] 沈从文.铜镜史话[M].万卷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