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育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历史课程的学习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一个定式,那就是背背人物、地点、事件的背景等等,似乎就是历史学习的全部。历史课程设置的主旨也仅局限于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有所认知和了解。然而,教育改革已经让这样的模式正在改变。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中学历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也需要承担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28-02
  进入21世纪,中学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它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本次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为目的。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意向,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现实的基础。而不在是一味的只注重于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学生背会多少东西、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赏学生独到的见解,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把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挖掘出来,从而使其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跟时代共进步。中学历史教育,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及进行历史思维的引导。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大胆评判,哪些内容讲得精彩,哪些尚有欠缺?哪些该发扬,哪些该摈弃?让学生充分讨论,师生民主、平等地对话,形成共识,对言之成理、独到创新的建议或意见给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赞赏,改变过去按部就班、死搬教条教学手段,使的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出活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挖掘潜在的创新意识。孔子强调“多闻阙疑、多闻阙始”,主张广闻质疑。疑是知之始,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质疑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书有疑,方始是学。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解决。学生是否会提出质疑,是其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疑点;在平常学习时,鼓励学生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的“说明什么”,培养其质疑的习惯。学生只有经常这样做,才是真正学会读书,才能开发思路挖掘潜在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点燃创新意识的火花。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催化剂”或“发动机”。“提出问题”不仅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起旁敲侧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只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合乎事实地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后续阶段。因而,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美德培育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育过多地强调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传授,而对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而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历史学科的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美德。讲究孝道、祖宗崇拜是民族的传统,在历史书籍中榜样例子比比皆是。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从历史人物那里得到人生的启迪,思考人生的价值。历史教师则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挖掘出历史教材中历史能给人以启示、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在历史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完成史家之绝唱—《史记》;李时珍历尽艰难,用一生的心血完成《本草纲目》;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舍生取义;孙中山的百折不挠,等等。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以启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学习其中的传统的、美好的道德情操。又如,在《左传》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使人们都在努力探索人生的价值和真谛。尽管历史人物身上的传统美德与我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相去甚远,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素材。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物和故事,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等。教师引用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压迫反侵略的光辉历史。例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李大钊的“试看将来之全球,必是赤旗之世界”等等,在诱发学生学习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又如,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以及对侵华暴行等历史问题的否定和掩盖,历史教师可以用一件件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案等历史事实将敌人的暴行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再如,通过对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的歌颂,并且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已经流淌在每一名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可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从而可使中学生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利益与自己的学习联系起来,立志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习、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特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应该依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因此,历史教师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德育教育,变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重视对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传授、渗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当然,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应脱离教材,而应该在传授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渗透,不能脱离教材,孤零零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
  五、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知道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人们通过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借鉴现实,反映现实,为现实服务。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明白对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将前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活动以及道德精神继承到自己的思想、行动中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创新。其实,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就有继承和发扬的因素;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就存在着借鉴与创新的因素;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丰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毛泽东、邓小平从商鞍、王安石、康有为的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中受到了启发,也充实了“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而这些精神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气氛中,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有很浓厚的时代气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发掘与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继承、创新、进步,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茂.学生学习历史的素养体现[J].中学政史地,2011,8.
  [2]江华锋.如何在课堂中学好中学历史[J].文理导航,2013,4.
其他文献
膨胀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膨胀土的胀缩性直接影响着道路稳定的安全性。安徽中部地区膨胀土广泛分布,切实做好膨胀土地区公路工程施工是减轻地质灾害、确保公路工程建设
针对航道系杆拱桥拆除施工时不能中断通航和系粱等构件中含有强大预应力的特点,采用贝雷导梁支架预留通航孔和特定预应力释放程序进行拆除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
11月28日,安徽省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召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王胜波处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新贝地下水较丰富,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的浇筑,是质量控制的一道重要工序,只有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才能使桩质量符合设计、规范及满足建筑物对桩地基基础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公共图书馆是地方的信息中心,其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和信息。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已基本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声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信公共图书馆是教育、文化和信息的有生力量,是透过人们的心灵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再利用和节约用水是现阶段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给排水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排水
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进行分析,从钢筋和混凝土这两个因素来分析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提出提高耐久性的有效措施。
文章结合胶(州)新(沂)铁路工程实例.介绍了预裂爆破在控制边坡成型和微差爆破在降震效果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积极意义。
文章对于多层钢框架工业厂房应用趋势进行了分析,将其与单层工业厂房在设计应用中的不同点进行逐项论述。
文章介绍了利用压力注浆技术的特点、注浆方案的设计、注浆处理地基的施工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来验证压力注浆在高填路堤加固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